APP下载

菏泽市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2020-11-30艾昕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农村教育基础教育

艾昕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掌握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文章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就农村基础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础教育;农村教育;教育观念

据菏泽市人民政府统计公报显示,黄河滩区内居住人口约14.7万人,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重大战略决策,滩区迁建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使滩区的老百姓有了新盼头,而滩区内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始凸显,加强滩区基础教育更是精准扶贫的重点所在。

一、黄河滩区内基础教育现状

长兴集乡共有3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约1800人,教职人员约390人;有10所小学,在校学生约5000人。焦园乡共有3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约1900人,教职人员约370人;有10所小学,在校学生3600余人。据统计,菏泽市教育扶贫滩区迁建学校已经建成或正在积极建设当中,包括焦园乡8号村台小学、焦园乡中学以及长兴集乡6号村台小学、8号村台小学。

二、黄河滩区内基础教育突出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1.滩区内很多家庭中父母的学历不高,对教育的意义理解不深入,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教导,打骂式教育普遍存在。

2.隔代教育问题。仅依靠农业耕地的微薄收入,之前常年受到洪水灾害,迫于生计压力,很多父母选择去大城市打工。留守儿童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群体,尤其是滩区内留守儿童更是这一群体的弱势一环。

(二)生源流失

农村生源流失问题,一直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教育对象就是学生,如果生源不能保证,教育就无从谈起。农村学校学生除因为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导致辍学外,生源流失还有两大原因:第一,家庭条件的限制,有些因病致贫的家庭,即使是学费全免也无法满足上学日常必需开支;第二,学生转学率高,许多有条件的家长都选择在城市买房置业上公立重点学校或者送入教学条件更好的私立学校。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结构性缺编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教师资源短缺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像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等学科老师短缺且专业性不高;编制岗位数量跟不上实际教学需求,影响了学校正常的课程安排。

招聘教師的专业性和实际工作的岗位不相符,教学环节中,教师转换科目教学和“身兼数职”的现象严重,还有聘请没有教师资质者进行代课的现象,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2.师资配置较弱。滩区内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很多都不是正规师范院校或者教育学专业毕业的。2020年东明县教体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中显示,农村学校引进人才岗位数量为零。师资力量的薄弱必然会导致教育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这也是生源流失的原因之一。

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偏低,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优秀教师流失。农村学校生活条件差,教师住房问题难以解决,待遇长期较低。教师招聘设置户籍壁垒,外地教师生活困难多,归属感不强,难以融入学校,流失较快;年轻教师不满足于职业现状,埋首于学历进阶或者转入其他系统,无法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四)教育投入不足

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菏泽市义务教育经费仅占全省的5%,但却承担着全省12%的教育任务,下发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更是寥寥无几,仅能维持正常运行,据2019年菏泽市教育局部门预算显示,初中教育经费支出仅为119.63万元。对比山东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滩区内学校校舍面积、图书馆、实验室和机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还存在不足。

2.配套设备不完善。滩区内学校一般位于几个村之间,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将邻近村落的学校进行合并,发展成中心学校。于是农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村际之间的公共交通相对来说不是很便利,加上校车资源匮乏和频发的校车事故,很多有条件的家长亲自接送,但对于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来说,上学成了巨大的难题。

三、黄河滩区内基础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落实好相关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计划》重点提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职称评审向乡村学校倾斜、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等举措。各相关部门不要只喊口号,要积极贯彻实施,同时逐步进行学科建设,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首先,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培训的前提,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不定期组织教师研究教育现状和现象,学习经典教学观念,通过校际合作、城乡结对、送课下乡等多种方式,更要利用好网络,共享城市优质师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其次,培训要考虑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农村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换为易于理解的通俗语言,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同时开展农村本土培训。

(二)提高教育扶贫意识

1.关怀留守儿童。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也是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次发布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保证他们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求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和正确引导;要建立和及时更新留守儿童档案,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建立儿童托管机制,推广全日制寄宿学校。

2.提升家庭教育意识,有必要成立“家长学校”,建立与家长有效的沟通机制,广泛宣传,举办定期的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

(三)加强学校各项建设

1.加大投入,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中,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硬件差距。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滩区内中小学政策、资金和资源上的扶持,对各项教育经费的划拨要设置专款专户专用机制。与此同时,还要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监督保障机制。

2.健全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凡常规,必有制”,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确定包括校长、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明确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明确学校总体的教学任务、目标和重点,学期结束后的教学工作总结。这些制度要向所有师生公开,学校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意见。

义务教育具有奠基性作用,被视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只有从起步阶段打牢坚实基础,才能确保我们的教育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农村教育基础教育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