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及实践

2020-11-30庄岩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摘 要:全球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核心知识以及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培育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并且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提出以创新创业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 引言

从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规模发展,也包括质量提高,而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国家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经被高校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要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构建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内涵

我国高等教育可以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性三大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和目标,而研究型高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职业性的高职高专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培养规格上,应用型本科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市场人才结构需求的矛盾加剧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其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实际岗位的需求,这也是阻碍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对这一现象进行本质上的分析,主要还是因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方面不对接,具有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不相符、学校专业与生产产业不对接,致使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就是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过多的重视,致使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就业能力。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展,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上涨,从毕业生数量上看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市场岗位缺人问题,但是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尴尬现象。如果高等院校不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缺人才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的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就业。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与其他研究性高校或是高职高专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多的是普通地方本科高校或是独立的学院,本身的综合实力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存在着比较大差距。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是想长远发展,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最关键的。通过高考升入高等院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应用型本科的生源质量不会太高,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兴趣不浓。但这些学生会更加倾向于实践和动手操作,他们更迫切的需要证明自己,展示自己。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办出应用特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是非常关键的选择。

四、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需要,必须构建“理论+实践+辅助活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中“理论”主要是向学生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传授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因为创新创业活动是以知识为基础开展的活动。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把创新创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要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开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创新创业活动有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围绕创新创业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实践”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和实践创业的机会。模拟创业主要是通过创业软件和企业管理沙盘在真实情境下模拟整个创业过程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加强学生对于创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理解,体会创业的过程和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而实践创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各种实习活动,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培养起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学生机制,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和输送人才。采用这种培养方式,让学生既能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到企业锻炼实践能力,得到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让学生毕业后很快就可以适应企业的工作。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科技园,甄选具有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项目进驻创新创业科技园。创新创业科技园为创业团队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提供经营场所,提供电话、互联网接入,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辅助活动”主要是通过开展一些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育创业文化,开拓学生视野。

(二)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更好地做好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在培养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下予以重视,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或实践技术骨干加人师资队伍,并鼓励这些企业骨干指导校内教师开展工程实践,进而组建一支以专职创新创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或是通过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更新工程实践知识,保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提升院校老师的教学能力。目前,高校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些教师的实践经验较少。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通过在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使教师能够有效掌握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技术水平,让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实践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并且通过参与实践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项目研发工作,承担创新创业项目,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生产。

五、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孵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企业扶持,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或是实践学习活动。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言,可与企业合作设立专门的创业班,开展专门的创业创新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招收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专门、系统的培养,使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师生的斗志,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创业大赛。通过开展创业大赛,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再一次宣传创业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而且为了保证创业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还要为每一个参赛团队设置专业的指导教师,对选拔出来的优秀作品可以送报上级,参加省市各级创业大赛。而且为了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高校可以与企业和合作成立专门的创业项目基金,帮助师生实现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为学生创业团队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六、 结语

社会市场用人结构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对接,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为了有效改变着这种形势,必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以社会需要为根本依据,依据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基础课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桂兰.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68.

[2]刘彩生.基于创新精神培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9):36-39.

[3]章刘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及实践[J].质量探索,2016(2):64-65.

作者簡介:庄岩,三亚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