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全景式教学策略

2020-11-30蔡笑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探究学习

蔡笑梅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需要我们站在全景化视角,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数字化学习的特征,运用思维可视化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地、探究式地学习,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重点分析了全景式教学、思维培养、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例阐释了如果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开展全景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全景式教学;数字化环境;探究学习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全面、完整发展的人,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核心素养引领育人目标的时代。要落实这一目标,需要我们站在全景化视角,关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环节和结构,建设更为全面、丰富、完整的课程,结合数字化学习的特征,让孩子系统地、探究式地学习,可以通过一棵树窥探整个森林,让每一节课都可以撬动学生的一生。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全景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在全景式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这成为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一、全景式教学的重要目标——思维培养

“全景”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尽可能全面地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所有关键节点,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需的内容、方法融入适当的学习系统,尝试构建一种“大教育”,追求教学更丰富、更完整、更好地指向学生,指向全人,即“全景”育“全人”。“全人”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全人”最核心的素养就是思维品质,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中都提到了思维培养,比如数学教育提出了“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语文教育提出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计算思维”,英语教育提出了“思维品质”……可以说,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在于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从而实现“全人”的育人目标。

二、全景式教学的主要途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学习的方式,以学科或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基点,通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让思考不断深化,学习者的高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養会在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中水到渠成。

因此,如何为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环境,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新模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数字化环境以其所特有的个性化、移动性、按需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期待,这就需要我们深度挖掘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来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新发展。

三、思维可视化方法之于全景式教与学

在信息技术的众多功能中,思维可视化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探寻学习规律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所谓思维可视化,就是指把本来不可视的人脑的思维(主要是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通过画面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一个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很多概念、原理、规律、文本等抽象内容,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方法来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相互作用分析

全景式教学中的“景”直接表明它具有可视化的特征,目标的全景、内容的全景、方法的全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都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方法来呈现和传递;反过来,思维可视化更关注知识表征背后的思维规律,通过可视化的方法能更深入地挖掘到思维规律的多个维度,即实现思维规律的全景化。

(二)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开端,教师需要以“让每一节课撬动学生一生”的全景式教学理念,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构建素养贯通的学习方案,努力实现培养全人的目标。因此,教学设计时既要从宏观角度上把握每个专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从微观角度突出每一知识点内容的独立性。运用思维可视化方法,用几个关键词、若干连接符号、几个图标,就可以将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以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强备课的深度、广度、高度,这个过程相当于教师在头脑中的虚拟环境里完成一次教学过程的模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整体框架的把握,而这种设计思路在展示、交流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法更直观有效地呈现给观众,以提高交流与研讨的时效。

2.教学实施策略

(1)利用思维图示的方法,加深对文本的全景理解。文科学习中很多内容的呈现以文字为主,比如语文中的许多篇章来自于著作的节选,还有一些篇章虽然不是节选,但本身内容较多,内部的联系也比较复杂,需要我们按照“整本书阅读”的全景式思维开展教学。

(2)依托全息教学理论,增强对概念的多元感受。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每门课程都必须关注的,提问、讨论是发展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而提问与讨论要做到有深度、有广度,必须激发大脑左右半球共同参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息理论——对于同一对象,每一个人都从多个角度、多重感官去认知,在此基础上集成多个个体的感受,形成更高阶的集体智慧或催生出更丰富的感受体验,发展多元智能,实现全景式教学。

(3)运用虚实结合技术,促进对模型的多维建构。广义上的模型包含规律、方法、路径,是构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全景化的思维来引领,既要关注模型的系统性,又要关注其现实性,以促进学习者对模型的多维理解。

3.教学评价策略

思维可视化方法能真实、完整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有效培养儿童思维力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的拓展、延伸。比如,在一个主题探究单元学习后,可以指导学生画一张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回顾与梳理,把一些相关联的概念形象地联结起来,为学生架构思维的桥梁,使他们清楚地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建构学生的思维,促进意义学习的发生。

综上所述,全景式教学理念、思维可视化方法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全过程。通过思维可视化方法与教学的全景设计,在数字化工具的支撑下,学习方式会真正走向“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以“多环节助力,全程化贯通”的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鲁塔戈拉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对于数字时代的脑科学规律、全景式教学策略、思维可视化方法的研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构建全景式数学生活,“全景”育“全人”:跨领域建设综合性数学项目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当代教育家,2016(5).

[2]刘濯源:基于“未来课堂”的思维可视化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探究学习
“思维可视化”在新材料作文审题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思维可视化软件Focusky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