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商环境优化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0-11-30李雪聪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

摘 要: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弱等因素受营商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优化营商环境,对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释放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调研并分析上海市营商环境现状及发展状况,探索有助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优化路径,以期提出其他地区学习借鉴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营商环境;融资贸易;政府服务;市场法制;人才创新

一、 绪论

我国第一部关于营商环境的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条例中指出: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它不仅是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对提高一个地区的经济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7月,我国中小企业超过3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量的99.2%,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中小企业更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维稳发展贡献了绝对力量。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众多中小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面临各种困难,尤其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的冲击下,营商环境优化为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撑。

二、 营商环境概况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指出,上海全部10项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为63.38,低于东亚样本城市的平均水平。上海作为一线大都市,营商环境水平仍低于部分发达国家样本城市。

针对营商环境设立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很多,但能应用到实践中并得以论证其科学性、可信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过少,且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我国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要努力对标国际标准,向国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靠拢。文章将结合近300家上海市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本着兼顾中国特色和对标国际标准的原则,从融资贸易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市场法制环境和人才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展开讨论。

三、 从中小企业角度剖析营商环境问题

(一)融资贸易环境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企业信用度不高,通过间接融资方式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较少。且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风险较高,很多金融机构缺少中小企业专项融资部门及服务。反观当前我国的金融政策和审批流程,金融机构明显更注重为有着良好还款能力和信誉度高的国有或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他们信用度高,能及时还款并能为社会和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这也导致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融资的机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8.5%的企业有融资需求,但在“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易程度”一问中,仅有25.4%的企业选择了“容易或比较容易”的选项。可见,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并且新企业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存在更大的阻碍。

剔除融资成本高的阻碍因素,中小企业其他要素成本偏高,用地、用工成本高、税负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求提高,一系列审批的制度性成本、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也不断上升,使得中小企业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企业竞争力减弱。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要求更高,而融资困难、要素成本高使中小企業转型升级受阻,众多中小企业产品出口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追不上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快车,国际市场中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

(二)政府服务环境

中小企业由于部门机制不完善、缺乏对政策信息敏感的人才等因素,当有新政策出台或有关于中小企业优惠政策颁布时,那些企业不能第一时间主动获取有效信息进而享受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有限,中央与地方之间、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分割,政策传达不到位,联动整合依然有待加强。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小企业了解政策扶持的主要渠道”一问中,78.3%的企业选择了“政府部门传送”一项,而较为高效的“政府网站、网络平台和网络媒体”传送渠道有待完善,其他便利的小众传送渠道缺乏政府重视。另外,政府服务平台往往侧重于政策、信息的发布,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指导。问卷中也有部分企业提出建议,希望政府送政策给企业的同时可以提供政策解读及指导服务。

政府管理理念有待更新,政府管理存在一定的多方管理、选择管理的情况,管理环节不协同甚至发生冲突。政府的监管模式还没有完全遵循适应商业模式的原则,当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违背监管要求时,政府部门往往要求中小企业变革商业模式或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变通达到合规要求,但这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市场法制环境

伴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处于初创阶段、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新问题层出不穷,处理中小企业的特殊情况时,相关法规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政府行政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行政裁量问题,行政裁量还没有完全做到有法可依,有时甚至是按照执法者个人意愿来执行,以人治替代法治的现象仍然存在,执法过程缺乏透明度。

对中小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存在短板。现有的事中事后监管与行政审批制度长期依存,取消审批后事中事后监管的法治保障不完善,使得部分审批事项依然被迫保留,或部分审批事项取消不彻底,或部分以备案之名履审批之实,审批事项名亡而实存。“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依旧存在强大的思维和制度惯性,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缺乏效率和创新,易形成监管的灰色地带,诱发寻租和腐败。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法制环境的各类因素中,最被看重的是“立法公开、执法程序规范和法律监管机制公正”。可见,中小企业的市场法制需求切合当前市场法制问题,打造一个公开、公正、规范的营商环境切实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四)人才创新环境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较弱、部门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福利待遇较大企业差距较大等因素对人才的吸引力差;中小企业实力弱而缺乏创新环境支持,创新性人才工作体验感差;缺乏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使得中小企业招得到人却难以留住人。这些原因均导致了中小企业错失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尤其,中国营商环境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缺少熟知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进一步降低。

四、 改善营商环境,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直接融资体系

政府出台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优惠政策,挖掘当前运营状况一般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完善担保体系。地方政府也可以适当为符合融资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支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传统的融资担保标准。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坚持诚信经营,保有良好的信誉度,以便符合融资担保标准。

打造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方式可以促进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完善。政府要在市场准入、资产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扶持性政策法规,提高民间风险投资的积极性。政府要发掘天使投资的潜力,学习国外成熟的培育经验,弥补天使投资领域的空白。中小企业要把精力放在自身经营上,提高产品质量,在经济贸易中提高竞争力,努力达到入市标准,但也要改变过度关注创业板市场的定式思维,探索和尝试多种融资方式。

(二)加强政府建设,靠拢中小企业服务需求

中央与地方之间、各部门之间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打破数据孤岛,保证政策传达到位。打造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与中小企业的交流,根据中小企业需求开发互动模式,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协助中小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做好引导工作,政策发布后,使企业能在平台中找到相关扶持政策,相关部门应主动帮助,指导中小企业落实相应优惠政策,避免因企业自身问题使政策落为空谈。

政府职能再造,转变管理方式,逐步形成市场导向、社会共治的政府管理体系。政府站在中小企业的角度思考商业模式的适用性,不能只追求监管要求达标而无视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规律。政策需因时而变、因企而定,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三)完善相关法规,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

“量体裁衣”,优化中小企业发展法制环境。完善立法机制,保证立法过程公开透明。优化执法体系,建立健全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健全执法网上平台建设,提高执法过程透明度。加强政府行政执法、司法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以法治思维改变重审批的惯性思维,逐步取消烦琐的审批事项。完善第三方参与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监管提供法律支持,提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逐步消除监管灰色地带。

(四)拓宽路径,吸引并留住人才

政府引导校企加强交流与合作,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使各方进一步了解,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政府建立健全高技能创新性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专属于中小企业人才培养补助的标准,提高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中小企业完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的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尤其是创新环境的建设,提供更多人才培训机会,给予人才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企业环境。中小企业对组织战略目标要有清晰的审视和定位,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注重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人企共同发展,才能让优秀员工对企业保有足够的感情和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度。

参考文献:

[1]黄鑫.我国中小企业發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科技对策与研究,2019(6).

[2]朱晓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2)

作者简介:李雪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
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三最”目标打造“四型”政府
沈阳市旅游行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济南市天桥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地方人大在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作用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东盟营商环境差异与协同构建研究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