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传统文化自信的儿童启蒙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2020-11-30刘小静丁喜连王琪易思豪
刘小静 丁喜连 王琪 易思豪
摘 要 在“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资源导入启蒙教育将成为儿童产品创新设计的价值缺口。从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层面对儿童启蒙产品进行比较研究,总结目前儿童启蒙产品设计在内容、方式和延展方面的问题,并从认知程度、范围和互动体验等方面给出建设性意见。为促进我国的儿童启蒙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同时还为如何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宽了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自信;中外启蒙产品;创新设计;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格式 刘小静,丁喜连,王琪,等.面向传统文化自信的儿童启蒙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0(5):63-68.
Research on Innovative Design of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Products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e Confidence
LIU XIAOjing,DING XIlian,WANG QI,YI SIhao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where the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vigorously advocate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will become a value gap in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children's pro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hanc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content, method and extension of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product design, and gives constructive opinions in terms of awareness, scope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It provides new ideas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products in our country, and also broadens the path for how to promot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self-confidence;Chinese and foreign enlightenment products;innovative design;comparative research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基金项目“《垃圾王国历险记》生活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亲子互动科普舞台剧”(项目编号:2019ZK4001);2020年度中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双一流背景下的研究生‘AI+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引言
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身体力行以及积极传播都源于文化自信。新时代在文化强国战略指导下,大力倡导全民族文化自信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精神支柱。而“一带一路”战略则是引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伟大实践举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汇集先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形态,通过世代承袭的方式不断积累和实践而沉淀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我国的巨大物质财富,我们要充分掌握和运用这些财富[1]。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因此,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永恒的文化主题。
一、传统文化自信与儿童启蒙产品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自信的启蒙化培养
如今西方文化利用互联网和商业渠道成功地进行了品牌推广和文化植入,使得我国的优秀文化显得相对弱势,这样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与认同,特别是儿童。由此可见,培养文化自信对于国家、社会和家庭来说都任重而道远。从内容上讲,成年人大多生活节奏紧促,工作压力大,传统文化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即使感兴趣也难以找到进行自发性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学龄前儿童学习压力小,好奇心强,较少受到成年人常有的惯性思维限制,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与启发[3]。从国家政策上看,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4]。十九大报告中又一次强调国家已意识到传统文化遇到严重的传承危机正引导和敦促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优化现有教育体系,加速将传统文化资源导入教育环节,真正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新一代的接班人重拾传统文化自信。
目前,依据我国现行的划分方法将儿童的发展时期分为七个阶段: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早期(15~18岁)[5]。幼儿教育应以3~6岁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为中心,侧重于儿童的自主性、自然性伸展和成长,所以学龄前教育是人生初始教育的源头[6]。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语言、认知、情绪等心理现象相继出现,肢体协调能力与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启蒙教育对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和心智开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教育学家克莱珀在《在游戏中成长》一书中说到“游戏是儿童长期的活动,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和自己能力的方法”。由此,游戏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主导幼儿认知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7]。儿童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焦虑、认知外部世界,游戏具有象征作用,能够帮助儿童减轻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处于游戏状态下的儿童会表现出移情的现象,“游戏角色中自己的影子才是令人在游戏中产生情感的真正缘由”。游戏不仅能使儿童的大脑和四肢得到很好的训练,也能从中了解到外部世界,在好奇与探索中不断成长和成熟。同时,游戏是儿童与外部世界交流和沟通的最好介质,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交流,更耐心、和谐地与他人相处。而玩具是儿童进行游戏体验的载体,不仅陪伴着儿童的成长,也伴随着成年人的消遣娛乐以及童年回忆的精神寄托[8-9]。由于本文中探究的玩具具有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性,故此称之为儿童启蒙产品。
(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与儿童启蒙产品
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一旦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其它的需求也就会不断地涌现。在新型体验经济的浪潮下,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不止停留在“可用”层面,他们更希望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关心、良性互动和使用趣味[10-11]。儿童启蒙产品设计亦是如此,不论是儿童还是家长对产品的期望不止停留在单纯的、漫无目的地玩的功能上,而是有了新的功能、情感和精神需求,他们更希望在充满趣味体验的过程中达到潜意识教育的目的。目前,随着家长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我国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基于传统文化自信的儿童启蒙产品前景广阔。
我们在进行儿童启蒙产品创新设计时应具备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可以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三个层面来研究传统文化在产品使用和互动过程中的传播机理。幼儿园及早教机构意识到学龄前儿童是进行传统文化培养的最佳对象,并且纷纷开设了各种形式的相关课程。而现在大多是采用学校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在家庭和社会中没有合适的氛围让传统文化得以运用和巩固,教学互动性和知识实践性不强,因此其效果不盡如人意。启蒙产品应该让儿童在充满趣味性的人机互动中产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同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形成传统文化传播社群,提高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推动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二、基于传统文化自信的中外儿童启蒙产品差异比较
传统文化启蒙产品进行创新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市场现状,对现阶段市场上已有的产品进行问题聚焦,识别市场机会。传统文化按照载体形态一般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客观联系、水乳交融的关系。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目的,物质文化必然体现出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必然深化和丰富物质文化[12]。本文将分别从传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用两组典型产品案例来具体比较分析。
(一)物质文化产品比较
物质文化是有形文化,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具有直观性和现实性。古建筑、衣冠服饰、古玩器物、民间玩物等均属于物质文化范畴,当然某一种物质文化也会随着朝代的变迁而有不同的形式,展现不同时期的精神文化内容。物质文化凝集、体现、寄托着当时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思想感情,具有深厚的历史研究价值[13]。
故宫娃娃(见图1)是面向世界传播我国明清时期故宫服饰文化的形象载体,其呆萌的造型深受儿童群体喜爱,从娃娃的服饰、冠冕、鞋、姿态等方面可以粗略获取关于明清时期服饰文化、礼仪文化、等级制度等方面的传统文化资讯。然而娃娃的身体不能活动,服饰搭配也不能更换,显得玩法单调,不利于儿童表达自我和互动尝试,与儿童创造力强、想象力丰富等性格特征匹配不足,所以较难激发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学习乐趣。
提线木偶(见图 2)负载着捷克民族复兴的背景和意义,是捷克民族重生的见证者,现已成为布拉格城市最具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纪念品。其精巧可爱的造型符合儿童审美。儿童可借助木偶学习该民族的语言、传说和宗教等文化,进而获得自身的民族认同。木偶在服饰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都具有设计感,其中一些木偶身着传统捷克服装、宫廷皇室服装,让该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进入现代大众的视野。在产品体验上,木偶具有灵活性、可操控性,儿童可以通过牵动提线来掌控各种人物角色的肢体活动并创作有趣的故事情节,在这个自由的人机互动过程中可充分展现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两件产品整体造型都具有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准确传达出了该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意义。但从过程体验形式上看,肢体灵活和服饰可自由搭配的提线木偶较故宫娃娃来说更具吸引力。固定类玩具相对玩法单调,给儿童自由创作的挑战空间不大。例如,比起小汽车、涂色书,儿童更愿意参与开放度更高的积木类玩具。儿童在自由改造和组合玩具的过程中能发挥其无限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获得自由互动的过程体验,是儿童智力发展和感觉训练的必要条件[14]。因此在启蒙产品创新时,应该注重玩法自由度与互动多样性的设计,用户参与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使用价值。
(二)精神文化产品比较
精神文化是无形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一点点积累的经验理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伦理道德、文化图腾、艺术美感等。中国传统节日就是一个系列性的超级文化符号,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承载和文化内涵,由它所引发的人生思考和家国感悟从未断绝,令人心弛神往。
在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家长和老师们纷纷将传统节日作为儿童启蒙教育好机会,市场上也应运而生了许多相关产品。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欢乐中国年》传统节日立体书(见图3)是近来网上热销的一款传统节日文化启蒙读物。它将春节期间煮腊八粥、包饺子、贴春联、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用立体纸艺的形式呈现出来,内容十分丰富且表现形式生动。儿童可以通过亲子共读故事等方式了解春节的由来,通过翻页、抽拉等互动方式感受各种习俗活动。
圣诞节是西方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儿童了解圣诞节蕴含的文化内涵才是家长所期望的。《小鸡球球的圣诞节》互动立体故事书(见图 4)就是诠释圣诞节本质精神的启蒙产品。产品丰富的卡通彩绘和较少的文字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审美特征,配上立体的情景给儿童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在互动设计上,随书附赠了节日题材的贴纸,让孩子和家人能够一起玩角色扮演、动手装饰圣诞树。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产品通过故事让儿童了解到付出关怀和帮助才能收获快乐的圣诞节日传统精神,儿童能够概括、归纳、总结传统故事中的感受和经验,并迁移到生活中实际遇到的情境之中,真正体会到收获和成长[15]。
两本书均采用立体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和风俗习惯,设计了多处互动机关等着儿童去探索发现,在满足他们好奇心和成就感的同时还训练了其手眼协同的能力。从内容设计上看,前者注重文化起源与民间习俗的传达,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引发亲子间的共同记忆和期许。后者侧重以故事情景的形式拓展互动方式来诠释文化的教育意义,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灵成长,理解儿童在观察和模仿过程中,内心也开始主动地构建秩序感和认同感。同时,我们也建议其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可以扩大延展性,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与当下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或者增设与朋友分享快乐节日体验的通道,让传统文化和节日气氛与身边的朋友产生共鸣,达到扩散和发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B,White D M(eds).Mass culture[M].New York: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1975.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www.dangjian.cn.
[3]朱媛 . 重视国学幼教的社会价值 [J]. 网络财富 .2010.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DB/OL].http://www.gov.cn.
[5]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11.
[6]Angelina S Lillard.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 classic Montessori supplemented Montessori and conventional programs[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12,50(3):379-401.
[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8]陈韬昊.游戏中的交互设计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3.
[9]Panos Markopoulos,Mathilde Bekker.Interaction design and children[J].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2003,15(2):141-149.
[10]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8.
[11]李静,李世国.从交互设计的视角探索人与产品的情感交流[J].包装工程,2008,29(9):151.
[12]丁启阵.中国诗酒关系略论——附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2):26-30.
[13]周思源 . 基于中國传统文化的儿童 机械玩具创新设计研究 [D]. 北京 : 北京邮电大学 ,2016.
[14]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5.
[15]卢强.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87-88.
[16] 王玉杰,周洁.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基于目前我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成果[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6):13.
[17] Messelbeck J,Sutherland L.Applying environmental product design to biomedical products research[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0,108:997-1002.
[18]Jesse Schell. 游戏设计艺术[M].刘嘉俊,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53-54.
[19]许世虎,左甜,游娅娜.具有游戏价值的儿童玩具设计思考[J].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新西部,2007,20:11.
[20]王秀丽.儿童教育游戏App交互设计中用户潜意识的激发及应用[D].无锡:江南大学,2016.
[21]Egenfeldt-Nielsen S. Third generation educational use of computer gam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2007,16(3):263.
刘小静 丁喜连
王琪 易思豪
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