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1-30袁松林何翠萍陈楠刘莉
袁松林 何翠萍 陈楠 刘莉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控制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8年1月—2019年11月选取该院84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运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手术室护理标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4.29%(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85.71%(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身份识别错误、手术准备不充分以及手术部位识别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运用护理标识可有效提升手术室的护理风险控制管理效果,并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标识;护理风险;手术室;管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8(c)-0106-03
Application Effect and Analysis of Nursing Label in Nursing Risk Control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YUAN Song-lin, HE Cui-ping, CHEN Nan, LIU Li
Operating Room,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tong City,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pplying nursing labels in the nursing risk control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November 2019, 84 surgical patients from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logo on this basis. Compa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dverse event rate of nursing care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0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4.29%(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5.71%(P<0.0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uring surgery of incidence of identification errors, insufficient surgical preparations, and in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surgical site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nursing label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Key words] Nursing identification; Nursing risk;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Value
護理工作质量控制是确保高效护理以及优质护理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受到护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影响和护理服务对象的个体化差异性,使得临床护理工作中质量控制过程中仍具有一些不易控制的因素,针对该类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否则容易造成护患纠纷或者严重后果。医院手术室属于特殊科室,工作量较大且人员流动性大,进一步增加了护理与管理难度,因此也是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区域[1]。护理标识是指利用具备警示作用的文字以及其他的物品标识,从而对医护人员给予提示作用,也能够体现患者的病情状况。该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11月将该院收治的8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控制与管理中通过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4例手术患者,所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症状均与相关手术指征相符合;均对研究知情且同意;配合度较高;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语言、意识或精神障碍者;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70岁者;中途失联或因故退出研究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其手术室护理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手术室护理标识组,42例):性别比,男:女=22∶20;手术时年龄21~70岁,均值(57.3±0.5)岁。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组,42例):性别比,男∶女=19∶23;手术时年龄23~70岁,均值(56.9±0.4)岁。两组一般资料在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组的手术患者运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即做好术前的知识宣教,并向患者讲解围术期内的注意事项,手术患者安全信息核对,同时加强手术室环境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手术室护理标识,方法如下。
(1)由手术室统一制作护理标识,保障手术室标识的强调性、醒目性以及实用性,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查阅,主要包括三类:患者标识、警示标识以及环境标识。同时还需明确护理标识在制定过程中的规范标准,在护理标识的应用中,应确保挂放醒目、文字规范以及图形美观,同时确保护理标识充分体现出艺术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各个护理标识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文字说明,并将其制作为宣传小册子,以便相关人员进行观看、学习和查阅。在护理标识的制作过程中,应该主要以具体手术流程以及手术工作的性质等情况作为依据,在形式设计方面确保多样化,例如包括腕带、标识、标签、标卡以及标语等。
(2)患者标识: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与控制中注重以患者作为核心,因此在护理标识的应用中也应以患者为先。①身份标识:可通过在患者手腕部利用腕带进行固定,来方便医护人员迅速识别患者身份。由患者从入院直至出院需要佩戴腕带,并在腕带标注相关的患者资料,包括过敏史、病区、手术名称、姓名以及床号等。同时在患者佩戴腕带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具体情况和临床资料等对于腕带标识信息等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例如,患者存在相关药物过敏情况,可选择较大的红色字体“敏”粘贴在患者的腕带上进行佩戴,对于存在跌倒事件高危风险的患者,可在腕带上粘贴黄色字体的“跌”,以便患者在佩戴腕带后护理人员能够结合患者的高危信息给予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护理。②管道标识:对于围手术期内需要放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进行管道标识,避免护理操作期间产生失误情况。可在管道接头处应用颜色标签进行标注,同时详细标明置管时间以及管道名称等。③药物过敏标识:对于具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诸如青霉素以及普鲁卡因等药物需要进行药物过敏标识,并在输液架上详细标明过敏药物情况。
(3)警示标识:此类标识的主要用途是为术中操作提供便利,包括①常规药物标识:手术室内患者所应用的药物种类较多,需要设置醒目的标识,详细将各类药物的名称、用药时间以及用途等进行标注,避免发生用药差错。并且注意部分药物还需要应用到注射器进行抽取,因此需要将标签粘贴在注射器上,并详细标识具体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时间和配置人员等信息。②术中药物标识:对于手术过程中的相关用药进行标识,可利用无菌标签通过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药物的种类,同时在标签中详细标明药物名称等相关信息。③核对标识:在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交接班,因此在交接班过程中需要应用核对标识来提醒护士。认真核对患者手术室环境和器械设备等,可通过核对卡的方式进行标识,确保标识的醒目性。
(4)环境标识:加强环境的有效控制是提高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运用环境标识可以进行如下细化:①设备标识:可运用设备资产卡以及PM标签等放置在器械设备上进行标识;②区域标识:该类标识的主要作用是强化手术室内环境控制效果,消毒和清洁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标识,例如可应用黄色标识来代表污染区,应用绿色标识代表无菌区;③警示标识:例如可在手术显示屏上进行手术进度的标识,并且通过运用警示标识也可对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进行提醒。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手术室患者在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护理差错事件、护患纠纷以及用药差错事件等。②利用问卷法开展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该问卷量表满分为100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其中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③统计两组手术室相关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手术准备不充分以及手术部位识别错误等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8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手术室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身份识别错误、手术准备不充分以及手术部位识别错误等手术室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对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然而与其他的临床治疗方式相比,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可取得较优的临床疗效,但是该治疗方法的风险性相对较高,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严格、科学且有序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则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是确保手术患者手术疗效以及生命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将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然而手术室内由于护理人员人数众多,同时工作量较大,再加上手术室中相关人员存在着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手术室内各类设备、器械较为复杂,且药物品种繁多,也对手术室内的环境和清洁度具有更高要求,所以加强科学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十分重要。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针对手术室内的各个区域、物品和设备等进行科学有序的标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内各项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重要措施。护理风险系患者护理期间可能对其治疗产生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该种风险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更加突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任务比较繁重同时工作量较大,再加上手术患者本身的身体较为虚弱,若存在护理操作失误容易造成护理意外事件。例如给药错误、患者接送错误、体位护理不当以及液体输注错误等,这有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手术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积极加强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至关重要[2-3]。通过应用护理标识能够结合手术室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运用差异化的标识,例如环境标识、警示标识和患者标识等,可充分发挥警醒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特别是通过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能够更好地解决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操作要求严格以及风险较高等问题,能够更好地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更好地规避各类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4-5]。护理标识的运用对于提升手术室的管理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手术室是为广大手术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虽然患者手术期间停留在手术室内的时间并不长,然而高质量的手术室管理能够为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能够更好地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和完成,有助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也是降低术后感染等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然而手术室的人员流动量大,护理工作量大,患者的病种繁杂,因此护士想彻底充分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其操作难度较大,通过应用护理标识可有效帮助护士更充分地掌握患者相关基本信息,有利于预防各类不良事件的出现[6-8]。通过运用护理警示标识可有效预防各类不良事件的出现,特别是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出现疲劳以及注意力分散等情况非常容易产生失误操作,通过应用护理警示标识利用颜色进行区分,可产生良好的视觉刺激性作用,帮助医护人员集中注意力并提升警惕,针对不同病情的手术患者应用不同颜色护理标识能够提醒医护人员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并针对患者开展重点评估,有利于控制各类不良事件的出现[9-10]。患者标识通过应用腕带等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姓名、手术部位以及手术名称等,在其入室后利用腕带标识再次核对患者的相关基本信息,特别是针对意识清醒或者昏迷等患者应用腕带标识可发挥十分显著的提示作用,有利于更好地确保患者的安全性。从该次的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应用护理标识,该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运用护理标识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并更好地提高护理风险控制与管理质量,这对于维护手术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以及确保其手术的顺利进行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护理标识可有效提升手术室的护理风险控制管理效果,并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越康,佘迎萍.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186-187.
[2] 王君娣.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129-131.
[3] 郑奇.护理标识用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181,189.
[4] 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
[5] 刘霞.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155-156.
[6] 裴彬宏,苏增标,蔡骅.基于云计算的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构建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0):131-135.
[7] 邓君,罗逸维,刘娜,等.FMEA模式控制手术室电外科设备风险的效果探析[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6(4):74-77.
[8] 刘慕华,谢小红,吴增芝.前馈控制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4):2130-2133.
[9] 赵春霞,孟蓓蓓,田莹.鱼骨图及流程图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165-1168.
[10] 李勇胜,秦洁,阎秀兰.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7.
(收稿日期:2020-05-23)
[作者简介] 袁松林(1975-),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