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标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7-03-20谢玉婷

医学信息 2016年37期
关键词:护理标识护理质量神经内科

谢玉婷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标识的管理应用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15年6月~10月523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神经内科奇数号病室的26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将其中神经内科偶数号病室的261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比较实验组患者在实施护理标示管理措施后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P 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内科采用护理标识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护理标识

神经内科是医院收治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部门,其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治疗的效果[1]。护理标识不仅仅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还能降低护理差错风险,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在临床科室护理服务中使用普遍,但缺乏统一性质量管理。 2015年6月~10月,神经内科对偶数号病室的261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管理,经研究对比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神经内科523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神经内科奇数号病室的261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568例、女1050 例,年龄16~70(46.71±13.53)岁;将神经内科偶数号病室的156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男1491例、女1127例,年龄15~69(45.63±12.9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P均大于0.05,统计学差异无意义,表明存在统计学可比性。

1.2护理标识管理 对照组患者遵医嘱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措施:制作神经内科统一的护理标识,主要包括标语、标牌、标图、腕带、色牌等,类型主要包括环境标识、患者标识、警示标识等四种。①环境标识:神经内科患者由于昏迷、免疫力低下等特点,所以要标识清楚,如污染区采用红色标识,无菌区采用绿色标识;神经内科不同诊疗器械用品也要标识清楚,以示区别。②患者标识:腕带是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详细填写好患者的资料信息,并使用不同的腕带颜色表明患者患病情况,如蓝色标识表示普通患者、红色标识表示重症患者、粉蓝色表示标识患儿[2]。神经内科大部分住院患者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容易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用药缺陷,因此需要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在药物储存处及治疗室配药做好标识、避免差错或缺陷的发生;而需要进行介入手術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术前给患者带上腕带,进入放射介入科后手术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另外对昏迷、病危或合并血液传染病等特殊患者要采取显眼红色标识进行标记,对于部分药物过敏的患者,则应做好"药物过敏"标识,并悬挂在病床输液架上,起提醒作用。③警示标识:做好提前抽取到注射器中的备用药物警示标识。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容易取错类似包装的药物,那么需要根据药物名称、用药时间、药物用途等进行警示标识,以不同的颜色标签来区分口服或注射类药物,如口服类药物用蓝色标签表示、注射类药物用红色标签表示等。护理人员通过应用护理警示标识,能尽快预见识别护理风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3]。

1.3观察标准 根据医院科室的情况以及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价量表制定科室护理质量统计表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标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100分制,共50题,每题2分,大于等于90分判定为满意。

1.4统计方法 收集2015年6月~10月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相关资料数据,经审核无误后,录入Excel,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568例住院患者护理纠纷21例、占1.34%,护理差错25例、占1.59%,对神经内科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的1255例、占80.04%,对神经内科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满意的1263例、占80.55%; 实验组组1568例住院患者护理纠纷7例、占0.45%,护理差错5例、占0.32%,对神经内科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的1491例、占95.09%,对神经内科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满意的1520例、占96.94%。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及差错均明显比照组患者低,而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服务态度及专业技术满意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而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标识是医院临床科室为预防住院患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发生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或护理纠纷而特殊制作的标记符合,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神经内科采用护理标识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降低神经内科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说明统一护理标识管理培训及考核,调动护理人员参与护理标识的应用管理,鼓励住院患者也参与到护理标识的识别使用中,护理标识管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甚至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标识的满意程度,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纠纷比对照组下降0.89%、护理差错下降1.27%,患者对护理标识的满意度则提高16.51%,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神经内科具有工作量大、患者流动频繁、病情复杂等特点,容易发生护理风险如用药错误、接错介入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等。通过核对患者相关信息来减少如接错患者及用药差错等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抢救的患者,根据护理标识提供的切实有效的信息进行及时抢救,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服务态度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詹莹昱,刘莉.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实践[J].医药前沿,2016,11(4):259-260.

[2]李春花.手术室使用患者标识腕带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 22(4):436.

[3]黄瑶丽.护理警示标识在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7):116-117.

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护理标识护理质量神经内科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DA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发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