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羊头山黍谷定黄钟

2020-11-30黄增强

知识窗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五音羊头音韵

黄增强

我国古时的汉代,在山西省谷远县(现山西省沁源县)和铜鞮县(现山西省沁县)两县交界处的羊头山地区,出产了一种特殊的黍谷,这种黍谷非常神奇,若把90颗黍粒排成一排,就能决定五音的音准;若把黍粒横作一排,一颗为一分,10颗为一寸,可当计量单位用。

羊头山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北部十二千米处的神农镇,自古就是泽、潞两郡的分界地。它现存有大量的历史古迹遗址,如神农城、炎帝庙、清化寺、神农井、五谷畦、秦百里长城和北魏石窟等。据史料考证,炎帝姓姜,“姜”表示其部落是以羊为图腾的母系氏族,加上山颠北魏石刻的底座状如羊头,故名“羊头山”。五千多年前,这里是姜姓的祖源之地,即炎帝神农氏之故里。

羊头山的黍谷有何特殊、神奇之处呢?首先,羊头山黍谷可以定黄钟。黄钟是什么?黄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律名。我国古代的音韵有十二律,从低音到高音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中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单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双数)的六种律称阴律。阳律分为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六种,阴律分为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六种。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阳律中的第一律就是黄钟,黄钟大吕是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阴律中的第四律。

我国古代受限于技术条件,对音韵的低音和高音频率的分辨无法用仪器设备来记录,只能凭着有经验的乐师灵敏的耳朵来分辨。因此,先民们就把黄钟律管作为一个标准器,来分辨律管的长短与所发出的音频。律管能发出声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的震动,当震动频率增加时,音调就提高,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学过乐理的人都知道,频率与声波的波长成反比,当把一个律管的口径和长度确定下来之后,它发出的绝对音高也就被确定了下来。反之,律管的频率确定下来,它的长度也就可以确定。它们之间是相互校正的关系。

我国古人是如何根据黄钟之长度制定律吕的低音和高音的呢?据《汉书·律历志》记载:“以子谷柜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也……以上党羊头山黍度之为尺,以定黄钟。”这就是说用羊头山产的黑色糜子(指不粘者)中等颗粒者,横排90粒,其长度为9寸。9寸长的竹管(孔径3分)吹出来的声音就是黄钟之音,相当于简谱“1”,黄钟的低音调相当于C调。按照古人所說的三分损益法,依黄钟9寸之长度,可计算出十二律的六律六吕之分别长度。由此可见,羊头山出产的黍谷,米粒虽然小,却可以确定音律。

其次,羊头山的黍谷不但能定黄钟,决定五音的音准,还能用黄钟之长定度量衡。度量衡是如何产生的?度量衡和音律一样,据说在黄帝时期已有《调律历》之典,在尧、舜、禹的时代,律历之策已成为当政者之重务之一。《尚书·舜典》有“同律度量衡”的记载。当时是依照什么标准来确定度量衡,如今已找不到准确答案,但到了汉代,关于制定度量衡有了明确的依据。《汉书·律历志》曰:“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禾巨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分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意思是说用计算黄钟长度的方法,以羊头山黑色糜子的中等颗粒为最小单位,横排一粒为一分,10粒为一寸,100粒为一尺(纵黍81粒为一尺),1000粒为一丈,10000粒为一引。把这个长度刻在铜板或竹板上,就是度的基本工具,即产生“度”的基本方法。

自汉代以来,先民们用羊头山黍谷定黄钟,决定五音的音准,用黄钟之长定度量衡,奇迹般地开创了文化领域的音律和计量单位度量衡,为中华民族文化谱写出光辉灿烂的篇章,彰显了我国先民的聪明才智。

猜你喜欢

五音羊头音韵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五音戏绪论
五柳肚丝与红烧羊头
伊斯坦布尔的两只羊头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冬至“熬羊头”
论儒家思想中“五色”“五音”与生命灵性和谐的联系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