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2020-11-30任建军
任建军
摘 要: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在经营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能满足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还需考虑后代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通过分析山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结合全省林业发展优势,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目标,为山西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现状;作用;目标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117-02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 A
1 山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山西省土地总面积约为15.67万km2,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林业用地面积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44.11%,山峦叠翠、碧水蜿蜒,素有“表里山河”之美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山西林业现状可概括为:水平低位、速度缓慢、差距明显、潜力巨大,因而需要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寻求提升生态质量效益的办法和途径。
1.1 山西林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近年来,山西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全面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大力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明显提升。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山西“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以“两山论”为遵循,适时启动两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逐步形成以生态扶贫为抓手、以重点工程为载体、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森林生态建设体系。同时,山西已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融入全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蹚出新路子的必要途径。
1.2 山西林业可持续发展特点
1.2.1 自然条件特点鲜明
山西是典型的黄土山地高原,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500 m以上,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地处中纬度,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 ℃,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年降水量在400~650 mm。总体来看,山西林业发展的土地资源优越,但降水量是突出短板,因此需要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原则,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将自然条件优势发挥到最大功效。
1.2.2 森林资源丰富
山西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森林、灌木丛、灌草丛、草丛、草原、草甸等共计128类。2019年,该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森林年度清查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2.79%,森林面积357万hm2。根据20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普查,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455万hm2。现有各类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地共269处。目前已查明在山西省分布的维管束植物计有177科、762属、2 743种。山西境内分布有鸟类、兽类、爬行类和两栖类野生动物451种。
1.2.3 产业模式单一
传统林业发展观念认为,林业只是单一的木材生产产业,没有充分认识到林业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大规模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为代价置换产业价值,不注重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利用,带来了森林资源减少、林区物种消失、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生态产业尽管对富民增收作出贡献,但经济林提质增效任务仍十分繁重,种苗产业结构性矛盾尚未破解,森林旅游康养刚刚起步,林下经济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任重而道远。
1.2.4 后发展优势明显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而林业却总体上处于较为落后阶段,但这也为林业借鉴吸收其他行业经验做法提供了机遇。因此,需积极主动向农、牧业等其他行业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林业是维护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而林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生态平衡。社会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两山”理论为根本遵循,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共赢。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作用:①改善大气质量,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破坏。②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③改善地质环境。乔、灌、草不同的林木的发达根系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尤其是不同时节林内自然掉落的枯枝落叶层形成的腐殖质,能够留住有效降水的水分,给土壤被雨水冲刷留下了缓冲空间,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腐殖质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常来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位是不同地区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对林业发展所制定的发展蓝图,森林功能由区域内社会和经济所决定,按作用区分可分为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3个方面。
3.1 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连续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林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山西省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林业问题。一方面森林资源总量较少,森林覆盖率不高,人均森林蓄積持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资源质量较差。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地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地上植被破坏严重,尚未健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体制机制,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制约了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更加要着眼于社会价值,逐步转变社会经济发展理念,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全省林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其是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3.2 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注重林业发展的长期利益,主体是林业生产过程中的经营者,起关键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连续输出。而林产品的输出既由林业生产力水平决定,也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同时非林业部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山西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目标的路径有2个方面的考虑:①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结合山西吕梁、太行重要的生态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逐步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同时,要实行生态补偿制度,保障林业经营者的经济可持续性。②大力倡导科技创新。高度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大力实施科技兴林兴草战略,坚持在科研中去生产,在生产中搞科研,着力研究林草森林经营理念,破解种苗繁育、林分改造等技术难题,探索森林经营的新模式、新做法,。
3.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目标
林业可持续發展的生态目标更多侧重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补考破解问题、赶考加快进度、补考赶考齐头并进”的原则,推进绿化、彩化、财化同向发力,围绕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
聚焦增绿增收互促双赢的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生态修复保护活力和动力,科学植树种草,依法管林护草,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优化自然保护地管理,强化林地草地保护修复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厚植生态底色,做足扶贫成色,全力推动林业和草原事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快迈进。
4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若想实现山西省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从项目、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精准投入,全面加快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1)围绕“两山”布局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重点加强黄河流域防护林和环京冀生态屏障建设。一方面,明确市县森林覆盖率年度增长指标,全面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国土绿化的责任。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开发式、购买式等市场化造林八大机制,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形成规模效应。
(2)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一方面,争取国家支持山西省开展4.9万hm2的移民搬迁、采煤沉陷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区的退耕任务,扎实做好政策补助兑现工作,鼓励贫困群众依托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依托“两山”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努力建成践行习总书记“两山论”示范区,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上升为国家工程、国家战略实施推进。
(3)继续深化林业生态扶贫路径。2017年以来,山西省联动实施生态扶贫“五大项目”,连续3年惠及贫困群众50万人以上,成为了全国的样板。应继续结合我省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机制,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奖补、管护就业增收等项目。
(4)坚强化法治和政策保障。认真贯彻新修订的《森林法》,推动经济林发展条例、封山禁牧条例,及湿地保护、湿地公园管理、未成林地保护等方面的立法进程。强化执法监管力度,加强林业和草原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完善林草执法监督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巩固提升执法能力和素质,提高执法的威慑力。
(5)大力推进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提升林产品质量。坚持“小灌木大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改造发展沙棘、连翘等特色经济林。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发挥试点建设带动优势,精准实施“一圈两核十二集群”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力争打造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