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
2020-11-30吴福象
吴福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特别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加快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坚持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之路,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重大载体平台的开放能级。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际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变局,全球供应链体系面临再造。江苏的经济体量大、产业基础雄厚,在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方面大有可为。
创新总部经济模式,放大产业双迁效应
江苏肩负着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使命,总部经济无疑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新形势下,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高站位谋划未来,创新总部经济模式,放大产业双迁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
从总部经济形态看,包括综合性总部经济、区域性总部经济和专业性总部经济等总部经济类型,将会随形势发展加速分化。其一,综合性总部经济伴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深入推进,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像南京、苏州这些拥有高级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核心节点城市,通过不断虹吸外围区域高端生产要素,逐步实现技术替代并加速崛起。其二,在区域性总部经济方面,像南通、淮安、徐州等区位优势较好的核心节点城市,依托其较好的交通枢纽和产业基础,其区域性总部经济优势会得到强化。其三,专业性总部经济会加速分化,一些产业基础良好、转型灵活的专业性总部经济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其地方化产业根植性并依托国内经济循环而加速崛起。相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那些过度依赖外部订单的专业性总部经济,本质上充当的仅仅是外向型经济模式下的制造业工厂,其地位会加速衰落。
从总部经济联系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分工体系中,几乎所有的总部经济和工厂经济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不仅处在同一等级和量能的总部经济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处在不同等级和形态的总部经济也存在分工与协作关系。特别是总部经济和工厂经济的空间布局,必然会有一部分先进区域集中从事属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和营销,另一部分区域则要承载传统制造业的经营和生产。因此,依照产业基础和要素层级之间的联系,不同的总部经济之间,以及总部经济与工厂经济之间,要通过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功能性双迁。
强化集群功能组团,加大产业廊带建设
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产业集群虽然经营同一类产业,却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比如,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方面,有美国的硅谷和中国的中关村;服装行業产业集群方面,有意大利的普拉托和中国的温州;汽车产业集群方面,有日本的名古屋和中国的广州。这些产业集群由于在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国际分工地位。为此,未来我省在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方面,首先是要强化集群之间的功能性组团。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十三五”江苏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基础上,结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航空装备产业等十三类产业集群在城市群功能定位和产业链之间的空间联系,抱团出海,实现产业功能整合而不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要真正瞄准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的定位,在总部经济与工厂经济功能上再次定位和整合资源,共享品牌和技术资源。
除了强化产业集群功能性组团之外,我省还应加大产业廊带建设和对外通道建设。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东联西拓、南融北授”。所谓东联,实质上就是近联上海、远联日本。联上海,主要是借助上海综合性总部经济平台,重点发挥其对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联日本,主要是继续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做到为我所用。所谓西拓,实质上就是将长江经济带看成是产业带和技术带,将江苏的优势拓展、延伸到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着力将江苏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价值链链主和技术链链主。所谓南融,实质上就是要融入浙江互联网金融和跨境电商平台,强化我省从技术到市场的总部经济模式和优势。所谓北授,就是充分利用北方广阔的土地和矿藏资源,将一些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自然要素的工厂经济布局到广大的北方区域,充分利用国内经济循环的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并授予外迁的工厂经济灵活运营的自主权。
在产业廊带建设和对外通道建设方面,我省还应强化内部的产业廊带建设。一是依托各类交通规划,包括城际高铁和跨江大桥建设,强化江苏东西、南北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联系。二是要将江苏原有的“口”或“井”字型的交通和产业廊带塑造为“中”字型。依托“中”字型产业廊带,在着力强化省内宿迁、淮安、泰州、常州等城市之间联系的同时,强化江苏与山东、浙江的经济和产业联系。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省会科技牵引功能
我省在利用总部经济优势,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之路方面,可以借助技术、结构和资源等基本导向和功能,实现不同经济模式的动态优化和转型升级。一是坚持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增长方式转型。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供应链体系的变化,通过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增长,全面转向创新要素驱动增长。其中对于苏南板块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城市群,更是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实现由创新型经济到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转变。二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让创新型产业成为我省经济结构的主体,让战略性创新产业发展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特点,实现传统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且齐头并进发展。发展创新型经济,不仅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三是加快企业结构转型,让科技型企业成为江苏主要的企业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包括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一项企业、政府、研发机构、中介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应发挥科技牵引功能,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重大载体平台的开放能级。引导带动省内其他城市构建使命导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市场体系,构建包容共赢的现代化开放体系,构建高效稳健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协同共享的现代化创新体系。其中,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南京应站在未来的时间窗口谋划当今的产业规划。围绕未来城市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愿景,打造优势产业谱系。同时,壮大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围绕产业链布局多位协同的创新链,打造支撑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人才链,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推动主导产业节点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传统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工程,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围绕信息产业建设智慧城市,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高地。
对苏北城市而言,首先是在各类专业性总部经济中,依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放大双迁经济模式下的市场化效应,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总部经济和工厂经济基地。其次是利用我省在北授环节的通道优势,放大苏北在我省专业性总部经济与北方区域工厂经济基地联系纽带中的二传手功能。
(作者系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