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禾9号玉米品种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研究
2020-11-30刘峰段修安肖静平邵革贤王磊
刘峰 段修安 肖静平 邵革贤 王磊
摘 要:峰禾9号是云南金秋种业有限公司用自选系LF33为母本、LS59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该品种2009年组配成功,经过6年测试试验,于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过多年的测试,对该品种及双亲的特征特性、产量、综合抗性等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总结了玉米新品种峰禾9号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而指导杂交玉米的生产,为企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玉米品种;峰禾9号;选育;栽培制种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017-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保山境内最高海拔3 780 m、最低海拔535 m,年均气温14.8~21.3 ℃,属热带季风气候,分属南、中、北温带和亚热带多种气候类型,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有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保山年玉米播种面积近10万hm2 ,玉米品种复杂多样,缺乏耐密植、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云南金秋种业有限公司在促进保山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一直在努力探索。峰禾9号是以国内优质骨干种质资源为基础,合理导入国内和国外血缘,采用低代材料高密度混合選择,高代材料严格筛选,并结合多年田间病害鉴定和配合力测定结果,选育出了骨干自交系组配而成的优良单交种。该品种在稳定性、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抗逆能力、耐病虫害等方面均有创新。
1 亲本选育及特征特性
1.1 母本
LF33是云南金秋种业有限公司用保103与(60T×478)为基础材料,经二次混粉重组,连续选育7代,于2009年冬育成的抗逆性较强的早熟优良黄粒自交系,代号全称6046-E33,定名为LF33。其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滇西南山区生育期120 d左右,雄穗中等,护颖浅绿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绿色;株高188 cm,穗位58 cm,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籽粒黄色中间型;平均穗长14.7 cm,穗粗4.6 cm,穗行数平均11.6行,行粒数24.8粒,千粒重320 g左右,抗病性、持绿性好,适合制种作母本。
1.2 父本
LS599是云南金秋种业有限公司引自辽宁省葫芦岛农业综合示范区的美国杂交种78599选系S599,引入保山后经6代适应性鉴定和单株选择,中选的抗逆性较强的优良黄粒自交系。幼苗叶鞘、叶缘紫色,苗期长势中上,叶相上冲。滇西南山区株高183 cm,穗位高78 cm,抗病性、持绿性好,生育期125 d左右,护颖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抗玉米叶部病害,持绿性好;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行数10~14行,穗轴白色,千粒重308 g左右。自交系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散粉时间长,适合制种用作父本。
2 杂交种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2.1 选育过程
云南金秋种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2月用LF33为母本、LS599为父本杂交组配成单交种,同年,大春测试圃中LS599×6046-E33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产量达到668.4 kg/667 m2,较海禾2号增产10.2%。2012—2013年在小区及多点坵块同步进行试验,并同时在保山市玉米病害重发区施甸县水长乡懒板凳组进行抗病鉴定。2011—2013年在保山市进行品种选育试验,试验地面积达24.67 hm2。3年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稳定一致,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能力强,耐病性好,稳产性好。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玉米2015007,命名为峰禾9号。
2.2 特征特性
峰禾9号幼苗第一叶顶端呈圆形,叶鞘花青甙显色由中到强。植株叶鞘花青甙无显色或极弱,株高、穗位高,散粉期晚,雄穗颖片除基部外花青甙显色弱,侧枝弯曲程度弱,与主轴的夹角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及侧枝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适中、一级侧枝数目少,花药花青甙显色强度弱、花丝花青甙显色弱到中,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弱,果穗穗柄长度适中,筒形穗,籽粒中等,黄色马齿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无显色或极弱。
2.3 抗病性及品质分析
2013—2014年经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2年病害接种鉴定,峰禾9号抗弯孢霉叶斑病、锈病、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中感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感纹枯病、穗腐病。2014年经原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其容重746 g/L,水分11.2%,粗蛋白质12.22%,粗脂肪3.48%,粗淀粉71.29%,赖氨酸0.33%。
3 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海拔组),平均产量为11 044.5 kg/hm2,较对照增产9.1%,增产率为79.2%。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377 kg/hm2,较对照增产9.4%,增产率100%。
4 适宜区域
峰禾9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000~2 000 m适宜区域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纹枯病高发区慎用。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选地与整地
应选择土层深且疏松,保水保肥性好的中等肥力地块进行种植。播种之前要先整地,让土质变得松软,整地以后划线开沟播种。
5.2 适时精播与合理密植
云南立体气候明显,播种时要根据土壤的温度、墒情来进行,一般进入清明4月中旬到5月下旬较适合播种,海拔高、积温低的地区适宜早播。清明、谷雨节令播种,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和高海拔区域要略密。采用宽窄行条播,133 cm开墒,双行单株种植,大行93 cm、小行40 cm,株距21~23 cm,密度为6.3万~6.6万株/hm2。
5.3 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遵循施足种肥、巧施苗肥、重施穗肥的原则。施750 kg/hm2复混肥(N∶P∶K=17∶17∶17)作为底肥,苗肥(5叶期)追施尿素150~225 kg/hm2,穗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375 kg/hm2。
5.4 病虫草害防治
保山市玉米主要病害有灰斑病、大小斑病、锈病和穗粒腐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螟虫、草地夜蛾等,目前给生产上造成损失最大的是玉米灰斑病、草地夜蛾。防治玉米灰斑病应选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雾,或50%~8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大小斑病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 000~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上药剂任选其一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螟防治应用3%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后,每株施用2 g;或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1 g;或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00~300 g/667 m2与细土4 kg拌匀后撒施到心叶内。草地夜蛾用甲维盐+虱螨脲和印酮+甲维菌素交替进行防治。同时,播种后要及时打除草剂封闭地面,在地边投放毒饵灭鼠。
5.5 适时收获
玉米果穗苞叶变黄松散、籽粒变硬、籽粒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时开始收获。
6 制种技术要点
6.1 选地和整地
由于玉米是异花传粉作物,所以在选择制种地时要尽量避免在其附近种植其他玉米品种,如果有该情况,一般采取屏障隔离和时间隔离两种方式。在平原地区屏障隔离制种区域周围500 m范围内不得种植其他玉米品种,如有树林、山岗、房屋、公路等天然屏障,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时间隔离播种要求相差45 d以上,选择土壤肥力中上,光照条件较好,集中连片,有排灌条件,保水、保肥力强的地为制种地,并做到整地精细,畦面土块细小,无杂草、作物残根,达到松、细、平,同时必须全地整平,四周开沟,每墒按1 m进行开沟,沟深25 cm、宽40 cm,做到沟直底平。
6.2 施肥
在玉米生育期內主要施底肥、追肥。底肥能否施足决定玉米能否丰产,在开好播种沟以后,施农家肥或有机肥1 500~2 000 kg/667 m2,同时施复合肥(N∶P∶K=17∶17∶17)750 kg/hm2、钾肥75~150 kg/hm2作基肥。追肥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 kg/hm2,同时结合中耕除去田间杂草。
6.3 播种
根据当地农作习惯实时实行宽窄行规范化种植,第一是父母本行比为1∶(4~5)时,种植密度为父本留苗1.05万~1.35万株/hm2,母本留苗6万(父母本行比为1∶4)~6.26万株/hm2(父母本行比为1∶5)。建议单株留苗,要求父本株距不低于20 cm、父本必须单株留苗;播种方式可等行距单行条播或宽窄行条播。第二是错期播种,父本雄花中等,常规情况下大春正季散粉期5~7 d,父本先播,一期父本65%,5 d后播二期父本35%,同时全播母本。
6.4 定苗
4~5叶期间苗,6~7叶期定苗,间苗时去弱留壮,定苗时父母本均留单株。
6.5 去雄去杂
只有1~2叶未展开时摸苞带2~3叶去雄,以保证去雄彻底。去雄期间每发现1株散粉株,割除散粉株周围5 m2(即50株以上);发现50株以上散粉株,该地片按报废处理。
6.6 亲本保纯技术
坚持“原原种、原种、亲本”三圃制,原种扩繁时多繁,一次繁殖可供2~3年,减少繁殖次数,3~4年更换一次原种、亲本。繁殖区隔离要安全,保证有足够的隔离距离,坚持分期多次严格去杂,收获时严防人为及机械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