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

2020-11-30代咏梅

传媒 2020年1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智慧教育

代咏梅

摘要: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以新使命,智慧教育已成为信息化研究的引领方向。目前,构建智慧化学习环境,加强智能教育资源建设,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智慧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如何开发优质的、适应智能时代教育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迫在眉睫。本文从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理念、设计思想、开发过程三个向度,探析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

关键词:智慧教育 数字教育 开发理念 设计思想 开发过程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教育理念与模式、学习内容及形式等正在发生着革命性变化,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引领方向。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距离新时期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也有待加强。因此,在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智慧教育的实践落实,如何科学开发和有效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已成为促进当今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

21世纪初,为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数字教育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经过探索实践,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教育深度融合,进入教育信息化新阶段,智慧教育由此产生。智慧教育不仅是手段和平台的智能化,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养成和可持续发展,使其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实践,同时又超越技术限制。智慧教育带来了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呈现出教育资源开放化、教育模式智能化、教学过程人机一体化、学生能力多样化的特征,以培养兼具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数字素养的智慧型人才。

无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哪个阶段,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技术的发展只是为新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实现提供条件和动力。如果教育理念落后,对于教学者而言,即使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也不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技术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基于此,智慧教育理念下数字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人”这一智慧主体,主张新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信息化2.0最为鲜明的标志,在资源设计与决策时应全方位考虑到學习者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

2.重视文化环境的营造,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而文化又是人类实践成果和实践过程的体现,也是一种价值观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方式。回归教育的本源就应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文化环境的创设,因此,不管是教育资源的开发,还是教育生态的建设,都需要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念,重视文化建设。

3.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创新使得教育对象多元化、学习环境智慧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问题的探究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我们开发的教育资源不应该只是老师教学时用来直接展示的,而是要考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过程。

4.重视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慧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智慧形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而这种学习必将是泛在化的、情境化的和联通化的。可视化教育资源开发时需要考虑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融入新媒体技术,按需开发资源,关注用户体验。

5.树立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正确意识。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促使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智慧教育的发展。但无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哪个阶段,技术的应用最终都会落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辅助教学,最终回归教育的本源。因此,教育者需要正确认识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技术,不能过分注重技术导向。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设计思想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新媒体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教育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关注新技术,还需要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考虑技术的正确运用以及资源的应用环境。

1.资源设计需理论指引,关注体验。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涉及不同课程,而不同课程的性质以及同一课程中不同的内容模块决定了资源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每一模块内容的资源开发都要在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制作,以避免为技术所驱动而违背学习者发展规律。例如,在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导下,资源设计阶段选择什么样的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才可以让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这是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在视觉思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资源界面设计时要正确运用视觉流程对视觉的导向作用,导航按钮要逻辑清晰、简洁,重点内容应该置于画面视觉中心,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2.开发技术融合互补,面向需求。技术作为工具支撑教学过程创新,以往我们将单一文本形式的学习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进行转换,使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对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近年来,沉浸式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未来5G技术在教育中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例如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速度将扩展VR/AR的应用,大大改善VR/AR的用户体验;视频与远程同步课程会变得非常便捷等。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学习者容易理解,学习兴趣更高,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智慧教育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根据内容和学习者的需要,整合不同技术方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降低运行环境要求,促进资源应用。任何教育资源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才能显示其价值所在,而信息化环境是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一方面,资源开发者需要考虑到其应用环境,使所开发的资源在一般环境中都能运行,对硬件技术的要求不宜过高,稳定性和兼容性较高,操作方便。另一方面,教育要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需要创造适当的教学环境支持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相关人员信息化教育能力的提高,以及教育者思想观念的转变等。

三、数字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分析

智慧教育背景下,要使数字教育资源在促进当今教育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我们开发出适应新时代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使用率较高的资源。因此,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涉及几个关键要素进行详细分析。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包括前期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和实践应用阶段。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界面设计、可行性分析和开发实践这几个要素直接关系到数字教育资源的呈现形式、学习者体验和资源应用情况等。

1.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组织学习内容、选择内容呈现方式、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等提供一定的依据,是构建教育资源的前提,也是教育资源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一般可以从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和学习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理论、抽样调查以及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等方式对学习者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心理年龄特征和智能发展特征。对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他们的一般特征具有共同点,如感知能力、智力和语言发展等都大致相同。这些特征可作为教育资源开发设计的重要依据。其次,初始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分析。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对象不是特定的班级或群体,因此,初始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根据抽样调查或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来分析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学习行为等;二是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学习者的相关数据,比如学习者的基本信息、交互访问记录、学习行为、测试情况,以及学习资源偏好等,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借助相关工具将数据可视化,就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学习状态等,从而预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初始能力。学习风格和初始能力的分析对教育资源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學习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内容的分析旨在分析其深度和广度,即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能力范围和知识深浅程度及能力水平。学习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理清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确定知识点和类型,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最终形成逻辑结构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图。其次,根据对学习者的分析来编排学习内容。可参考学者的观点或理论,如布鲁纳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加涅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或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最后,根据编排的思路、学习内容的实际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以及相关理论的指导,确定各模块内容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3.界面设计分析。在界面设计时,应依据视觉理论和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认识结构等,不但要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性,还应注意内容结构的逻辑层次和内容呈现方式等。根据学习者年龄特征确定合适的作品风格与设计理念,恰当处理学习界面的各种功能元素,让学习者能感知到与学习相关的重要知识模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如果是三维动画,模型构建要精简,保持运行环境流畅。

4.可行性分析。任何教育资源开发前都要考虑其可行性,主要包括开发工具的选择、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的配置,以及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情况,来分析此次资源开发是否可行,运行环境和应用环境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应用,从而对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5.开发实践。根据内容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和功能设计,基于信息化教育理念以及完善的硬件设施,整合不同技术方案,开发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科规律及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直接或间接有助于教与学目标达成的可视化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应结构清晰、视觉美观、表现生动、运行流畅,具备易用性、兼容性、开放性,教与学体验良好。

四、结语

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加强大容量智能教育资源建设,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目前智慧教育发展的行动之一。数字教育资源与文字教材共同构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材体系,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提出的可视化教育资源开发的理念、设计思想和开发过程可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的创新,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者提供范式和借鉴。

作者单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本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学龄儿童可视化教育资源开发实践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KY201704B)、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西部地区新媒体与青少年发展研究院”(项目编号:2017XJPT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东.智慧教育理念下高职交互设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02).

[2]胡斌武,吕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05).

[3]祝智庭,彭红超.深度学习: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J].中国教育学刊, 2017(05).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智慧教育
小学古诗词设计思想与教学方式探微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中德设计教育的特点和区别
关于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