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0-11-30冯晶付欢
冯晶 付欢
【摘 要】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及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52例患者(对照组)及接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52例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PT、TT、APTT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IN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6个月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抗凝治疗中的效果相当,但达比加群酯更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对改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华法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凝血功能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该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伴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大而不断增加。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房颤动,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心房颤动的65.2%,主要因高血压、缺失性心脏病诱发所致,一旦忽视或者治疗不当,病情进一步变化发展,则易引发脑梗死、出血、血栓等,增加病死几率,因此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尤为重要[1-2]。华法林是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一线药物,但须监测INR值变化,调整给药剂量,患者的依从性、饮食习惯及诸多药物等因素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3]。达比加群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新型凝血酶抑制剂,无需剂量监测即可发挥稳定的抗凝效果[4]。本研究以本院及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达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及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年龄65岁以上,且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性心脏病、其他严重疾病、近半年内发生脑卒中、相关药物过敏史、治疗依从性差及失访者。其中男58例,女46例;年龄65~87岁,平均(72.45±4.76)岁;病史3~17年,平均(12.16±2.40)年;合并症:脑梗死6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14例。将受试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2),两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接受华法林钠(批准文号H20110108;生产厂家:Orion Corporation)抗凝治疗,初始剂量每日2.5mg,3~5d后复查INR,根据INR逐渐调整剂量,每次1/4片,调整后3~5d复查PT直至INR控制在2.0~3.0,INR达标后给予长期维持剂量进行持续性治疗。研究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接受达比加群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65;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抗凝治疗,每次110mg,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過比较两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及用药安全性得出结果。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时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患者用药6个月后,比较两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以百分比进行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的相关性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凝血各相关指标变化
治疗1个月、6个月时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PT、TT、APTT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IN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相关数据见表1。
2.2 安全性评价
服药6个月后,研究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脑卒中、出血、死亡、栓塞或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相关数据见表2。
3 讨论
心房纤颤是心律失常中的常见类型[5],诱发血栓栓塞的几率高达3%~8%,其中以脑卒中的危害性最为明显[6-7]。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进行预防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华法林需通过监测PT值与INR来调整给药剂量以将INR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可能因抗凝过度而引发出血、抗凝力度不足导致卒中等并发症发生[8]。达比加群酯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凝血酶抑制剂,可竞争性的结合凝血酶及纤维蛋白位点而抑制纤维蛋白原裂解,从而阻断血栓形成,用药后1h起效,2~3h达血浆峰浓度,半衰期为12~17h,无需特殊监测用药,规律用药当血浆药物浓度达稳态后无需调整剂量,进行维持性治疗即可,有效弥补了华法林的不足,且达比加群酯可使血液状态从高凝逐渐过渡到低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10]。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患者的科学用药护理及其监测,不能在治疗的过程中随意服用其他类型的活血化瘀中药或者抗栓药物,服用研究药物的时候尽量用温水送服,定时定量保证药效的平稳,不能因为症状有所变化就擅自更改用药量,剂量过大具有较高的大出血死亡风险。消化道反应是达比加群酯用药后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了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等,因此服药选择饭后,以此来减少药物对患者胃黏膜的直接刺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6个月时两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PT、TT、APTT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IN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6个月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抗凝治疗中的效果相当,但达比加群酯更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对改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敏妍,林岱,李艳卿,等.全程化药学服务改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达比加群酯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08):884-887.
[2] 胡高频,孙飞,姜东炬.达比加群酯治疗高龄女性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09):953-955.
[3] 王爱荷.达比加群酯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162-163.
[4] 黄华文,秦锡祥.达比加群酯预防性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30例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34(03):282-284.
[5] 姚璐,张薇,田国祥,等.达比加群酯应用于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安全性評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08(05):547-549.
[6] 肖帆,刘远声.评价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心房纤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J].海峡药学,2019,31(05):143-145.
[7]耿虹.达比加群酯应用于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8,15(09):122.
[8] 吴宣.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临床药物应用,2019,09(12):35-37.
[9] 颜建龙,赛音夫,邵文明,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对我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1):1341-1347.
[10]边原,于楠,郝梦琳,等.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08):87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