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话好好说

2020-11-30贺春生

中国德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小敏事情家长

孩子成功时,我们夸赞;孩子伤心时,我们团团转;孩子任性时,我们规劝;孩子恼怒时,我们慌乱。家长只有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聆听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但是再好的沟通技巧也只是手段,陪伴才是亲子关系改善的关键。爱是亲子关系和谐美满的唯一“加油站”。

疫情期间,我接到一位家长打来的求助电话,刚一接通,家长连珠炮似的说:“贺老师,麻烦你帮我教育教育小敏。这孩子真是没救了,今天我刚到家,推門就看到她在网上听歌。这都高三了,还有几十天就要高考了,她还管不住自己。于是,我就说了她几句,她就跟我吵,饭也不吃了,作业也不好好做,前几天老师还在微信里催她呢!”小敏是我班的学生,平时成绩优异,在班里是出了名的乖乖女,和我特别聊得来,因此我和她家长的关系也很好。这一次,听完家长的诉苦,我很诧异,这和我认识的小敏判若两人。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决定调查清楚。我和小敏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小敏抽泣着,抱怨中带着哭腔,一副委屈样:“我妈妈看不惯我闲着,只要我一歇着,她就嘟囔。今天也是这样,进门就吼,一句也不让我说。我复习累了,放松一下,听听歌,结果被她看到了。晚上听老师的直播课了,由于结束时很晚了,作业还剩一点儿没写完,我就赶紧写了,太晚了就没提交,但第二天一早我就上传了。”事情搞清楚了,都是沟通不畅惹的祸。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唠叨、不会好好说话”已成通病。因此,疫情期间宅家,亲子抬头不见低头见,非但没有日久生情,反而日久生怨。家长如果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将爱孩子的真心、真情用恰当的语言、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一、表扬孩子时,宜用“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正向肯定”沟通结构方式

每个孩子都希望从父母那儿得到赏识和赞扬。表扬是良好亲子关系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在表扬时如果能运用得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增值效果。

“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正向肯定”沟通结构方式中,“陈述事实”,指家长把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孩子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表达出来,只说事情本身,不掺杂个人情绪。这样可以让孩子“情景复现”,再一次体验当时快乐的情景。“表达感受”,指父母向孩子陈述自己知道这件事时的情绪体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清楚父母因为这件事,快乐着他(她)的快乐,孩子也会强化类似事件的复现。“正向肯定”是此种结构方式的关键,是给孩子的事情定性,是孩子今后回忆起来能够获得的最强印记。

上述案例中,小敏的妈妈如果在家庭成员一起吃饭的时候,当众谈起:“小敏,你每天从早到晚都自觉地学习,不让人操心(陈述事实),我和你爸很欣慰,闺女就是不一样(表达感受)”,然后对着爸爸说:“闺女真的长大了(正向肯定)”。小敏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心花怒放的,今后会更自律,更让父母省心。

二、安慰孩子时,宜用“解义+反应感受+引导”沟通结构方式

孩子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处在一个向成人逐渐接近的特定过渡期,是一个未来定向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社会化问题的困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要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孩子排忧解难,指明成长的方向,增强孩子独立抵抗“生活风雨”的能力。

“解义+反应感受+引导”沟通结构方式中,“解义”,指家长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将孩子遭遇的问题或陈述的情况,简明扼要地说出,以求得孩子的证实。解义的语言要清晰明辨,以孩子能接受的信息能力为基础,让孩子听懂。“反应感受”,指家长根据孩子的语言或者是孩子眼神、动作、表情等的体态语所获悉的孩子当时的情绪体验。反应感受要真实可信,忌夸大其词、言不由衷。“引导”,指家长根据孩子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要合乎当时孩子的心理处境,能被孩子接纳为宜,让孩子觉得父母就是他(她)的避风港湾,是他(她)最可靠的人。

上述案例中,小敏的妈妈在得知小敏没提交网上作业而被老师催促之后,如果能这样说:“昨天晚上因为看老师直播,你学习到很晚,作业都没来得及写完,让老师在微信群公布了(解义),心里肯定不爽(反应感受),你不妨给老师打个电话说明一下。另外,你不是有不会的题要问老师吗?正好一块儿问了(引导)”。这样的交流,让小敏觉得妈妈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为自己出谋划策,母子关系会更融洽,以后会有更多的情感交流。

三、规劝孩子时,宜用“倾听+我信息+冲突解决双赢法”沟通结构方式

俗语说,母女连心。但母女也有话不投机、闹误解、对话陷入僵局的时候。因为都是当事人,“只在此山中”,情绪激动,很可能会“不识庐山真面目”,使对话链接起来变得困难。这时如果尝试使用“倾听+我信息+冲突解决双赢法”沟通结构方式,很可能会重归于好。

“倾听+我信息+冲突解决双赢法”沟通结构方式中,“倾听”,指家长不仅要听,重点在“倾”,即拿出听的姿态,作好沟通准备。这样给孩子一个信息:父母很重视孩子,不是敷衍,使孩子产生一种被尊重、理解、接纳和爱的内在情绪体验。“我信息”,指家长交流时以“我……”开头,强调自己的内在感受,向孩子说明这件事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冲突解决双赢法”,指亲子共同找出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出方案的结果不重要,重在亲子沟通交流。相互协商,不断提出新方案,最终商讨出亲子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上述案例中,小敏的妈妈应该静心坐下来,先耐心听听小敏的解释,了解真实情况后不需用话语,一个拍肩、一个拥抱,甚至一个微笑都会让小敏眉开眼笑。

四、批评孩子时,宜用“七句箴言”沟通结构方式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尤其是当孩子犯错之后,更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宽容和指导,他们更在意家长的说话方式。如果家长能耐心倾听,“移情置换”,站在孩子的立场,多顾及孩子的感受,则批评也会是温暖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比事情本身重要。这样的批评孩子易于接受,重蹈覆辙的可能性就小。

所以,孩子犯错之后,不妨使用“七句箴言”的沟通方式,即一问情况一二问感受一三问打算一四问办法一五问能力一六问希望一七问影响。

“一问情况”,即家长见到犯错的孩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怎么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再次确认一下是否真做错了事,防止主观臆断导致判断错误,让孩子反省自己,给予他(她)澄清是非的权利,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二问感受”,即家长关切地问孩子当前的感受如何。让孩子把郁积的情绪释放出来,自我沉淀,有效地整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三问打算”,即家长问问孩子:“事情既已发生,下一步你想怎么处理?”让孩子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给予他(她)平等的意识体验和自我处理事情的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锻炼他(她)临时处置事情的能力。“四问办法”,即家长询问孩子想没想出处理事情的具体操作办法。这是把事情办成功的关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孩子想出的办法往往是切实可行的,符合他(她)年龄段处理事情的常规策略,易于被双方接受。“五问能力”,即家长询问孩子以“四问”中的方法处理事情可行性有多大。在交流中让孩子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细节和考没考虑其他相关影响因素。促其斟酌,三思而后行。“六问希望”,即家长询问孩子:“还需要我帮助吗?”既是关切也是警醒孩子:以后“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七问影响”,即等事情处理完了,过一段时间,再次关切孩子:“没事了吧?”促其反省,助其提高。“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在沟通中陪伴孩子成长、成人。

五、鼓励孩子时,宜用“如果说……会怎么样”沟通结构方式

高尔基曾说过:“真正的朋友,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家长亦亲亦友,鼓励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家长能善用“如果说……会怎么样”沟通结构方式,则会让孩子心怀温暖,信心满满地迎接生活的困难与挑战。

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小敏妈妈,后来与我交流时,谈到鼓励内向的孩子向老师解释两次没有按时上传作业的情况。(下面是母女对话的部分内容)

小敏妈妈:你没有按时上传网上作业,英语老师批评你了吗?

小敏:批评了。

小敏妈妈:如果你给老师解释一下,你会怎么说?

小敏:我看完政治老师的直播都已经晚上10点了,又把老师直播中布置的习题做完。等到完成英语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所以第二天一早提交的。

小敏妈妈:如果你这样说,英语老师会批评你吗?

小敏:她不但不会批评我,还会表扬我呢!

小敏妈妈:真的吗?如果你再问老师完形填空中那几个不懂的知识点,老师会怎么样?

小敏:对我的印象更好了呗!

这种沟通方式让家长有话问、孩子有话说,激发了孩子的情景想象力,把要发生的情况虚拟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提前进入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能深入挖掘孩子的潜力,并使孩子产生对情景掌控的信心和能力。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孩子成功时,我们夸赞;孩子伤心时,我们团团转;孩子任性时,我们规劝;孩子恼怒时,我们慌乱。家长只有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聆听孩子心灵深處的声音,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但是再好的沟通技巧也只是手段,陪伴才是亲子关系改善的关键。爱是亲子关系和谐美满的唯一“加油站”。

[贺春生,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猜你喜欢

小敏事情家长
《小敏家》:孩子终将长大
一颗珍珠的自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错了
药店认识
一起遛弯
家长请吃药Ⅱ
把事情写具体
犯错误找家长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