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德育工作者该如何作为

2020-11-30李家成

中国德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抗击工作者人性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值此之际,德育工作者在继续加强日常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更需要认真思考这次师生、家长和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其中的经历,如何更好地充实学生的素质发展?如何促成德育思想与实践的更新?

这不意味着疫情之前各项学生发展目标需要被丢弃、创造性的德育实践需要被改变,而意味着需要结合抗击疫情的经历和取得的成果,升级学生的素质结构和德育的过程与方法。德育工作者需要在变化着的世界中保持对学生发展主题的敏感度,保持对于教育资源的开放度,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表现出创造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已经融入每位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生命中。它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无意识的存在,以教育的立场看待这一经历,它足以促成学生素质的升级,足以更新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发展目标和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者需要教育学生在更多样的人性表达中进行选择与保持自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每个人的身边都出现了极其多样的人性表达——有逆行的英雄们,也有不顾他人安危的自私自利者;有服务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也有趁机以假冒伪劣商品牟利的人;有自觉遵守各类防疫要求的人,也有以各种方式逃避责任的人。这就是一幅活的人生百态图。而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坚守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力量的信任;需要引导学生感悟积极有为、命运与共的人性力量;需要继续在日常的学校、家庭、社区生活中,引导学生成为能为这个世界贡献更多美好的人,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成为有高尚人格、有尊严的人。

德育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更具复杂性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结构。抗击疫情的过程,要求我们具有更复杂的思维方式,能通过联系而非割裂、动态而非静滞、多维而非单一的方式看待和对待疫情发展、疫情中的人与社会。同时,抗击疫情的过程,充满着理性决策、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及时反思等一系列的能力构成,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应对危机、直面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一思维方式和能力,同样存在于最日常的班级、学校生活中,在同学交往、参与班级事务、参加学校活动中体现出来。这不同于在稳定、确定环境下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复杂情境中,通过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才能发展起来的能力。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否则,穷尽一生,有的人也许依然思维简单、行事草率。

德育工作者需要教育学生形成更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如果说之前的德育研究很好地加强了家国情怀教育,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完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那么,这一次的疫情,让所有中国学生、教师、家长真切意识到“命运共同体”的存在。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不同国家的人民都在疫情的威胁之下,以千丝万缕的方式相互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因此,每个人、每个民族的命运,都与全人类的命运相连。德育工作者在当前情境下,更需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理解、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中,让新一代由此而真正能放眼全球、心怀天下,投入到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中。

德育工作者需要教育学生发展起更强的领导力。疫情期间,人人都是受影响者,也同时是影响他人者。如果说,之前的德育较多关注了对学生执行力的培养,那么,经历这次疫情,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需要成为德育的新重点。我们在研究中曾引导学生成为家庭阅读、家庭防疫的领导者,成为城乡社区治理的主动投入者,成为班级、学校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评价者。这样的实践倡导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发挥创造性,带动群体发展,更新身边的世界,增强主体自觉。经历这样培养过程的学生,也许更能应对未来世界发展和个人生活中的诸多不确定性,更能坚守健康的人性选择,更能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中,并保持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上述学生发展目标的更新,要求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有所更新和发展,而不能继续停留在疫情之前的素质水平上。而且,德育工作者同样经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同样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德育工作者自觉的成长也是应有之义。

首先,德育工作者需要有更丰满和坚定的人文情怀,自己就要有对人性的信任和自覺的选择,要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散发人性的温暖光芒。德育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视野,要了解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关心人类命运,要保持对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敏感,要关心我们所在的世界。德育工作者需要有理性的思考,在各类喧嚣、纷乱的教育话语中,不断清晰和聚焦教育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重大问题,保持独立思考、理性对话的状态。其次,德育工作者尤其需要有创新的实践。以9月开始的新学期为例,德育工作者是否高质量地组织学生和家长观看《开学第一课》并升华相关教育内容了?是否引导学生在日常防疫和全球抗击疫情的情境中体悟个人与班级同学、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了?是否已经组织、开展对暑假期间学生、家长的学习成果的系统评价了?是否已经和学生一起形成本学期的班级发展计划了?是否继续通过主题活动等发展学生的领导力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就会呈现出当前德育工作者的实践状态和自身素质发展状态。

德育工作就扎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而让生活转化为教育,并继续实现教育对生活的引领、对新的发展可能的开放。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德育工作者的价值自觉、主动创造、自我更新,就很难有高品质的德育实践和学生发展。

在经历如此重大的全民性事件后,德育也应该有自己的新生,并以新生了的德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成就学生和德育工作者。

[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李敏

猜你喜欢

抗击工作者人性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逼近人性
抗击疫情·共迎青山绿水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月赛优秀作品
“学习”反人性吗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