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2020-11-30樊爱民宋华伟

中国德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口诀规则意识

樊爱民 宋华伟

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环境的不断熏陶至关重要。身边人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行为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长以身作则,创设充满规则意识的人文环境,凭借小孩子强烈的可塑性,一定会使其受到感染而心向往之。这是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强化措施。

“无规矩不成方圆”—语道破了建立规则对形成秩序的重要性,指明了守法小公民的培养途径——立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可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具有规则意识是学生发展的必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粒扣子”。规则意识作为行事做人的行为准则,是学生成长中一粒重要的“扣子”,是培养低段学生具有初步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需要教师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

一、借助小口诀,提高规则知晓度

儿童视权威为规则,低段学生视老师和家长为权威,把权威的要求视为规则。要把家校权威变成学生的规则意识,学生首先要知规则。

(一)借助小口诀,让学生在情境中知晓规则

学校规则有无数条,对低段学生来说,记住这些条目非常困难,教师可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口诀。如基本队列要求快、静、齐,老师站在队列前面,一遍遍强调要前后看齐,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的后脑勺,要安静有序……可是,低段学生很难一下子记住这么多要求,即便听进去了也会很快忘记。但如果用上顺口溜“两眼向前看,前后一条线”,站队时,老师说前半句,同学们立刻就会很自然地接上后半句,并边说边站成一条线。简洁明了,事半功倍,小口诀让规则更具执行力。

(二)借助小口诀,让学生在实践中知晓规则

小口诀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能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如入室规则:“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入学即专”;课前准备:“铃声响,进课堂,双手平屈放桌上,不说不闹不乱跑,等待老师把课上”;上课规则:“别人发言认真听,不同观点要表达,想发言,先举手,挺胸抬头大声讲”;写字规则:“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尺一拳一寸”;读书规则:“眼看手指口读耳听心想,吐字清晰音洪亮”;课下规则:“书本归位,桌椅摆正,垃圾捡起,室外休息”。教师可把学校日常规则分类,循着时间顺序推进,按照项目确定规则。这些口诀化规则,在指导学生完成日常学习、生活的同时,便于入脑入心。

(三)借助小口诀,让学生在说噶中知晓规则

疫情期间,孩子们每天都经历一个较为细致繁杂的检测过程,防控要求也多种多样,有些词汇晦涩难懂。为了便于孩子们搞清楚各项要求,严格按规则去做,师生就一起按照活动顺序和要求,编成小口诀:“早起床,测体温,填好表,带到校,若生病,勿到校”;“进校门,戴口罩,与同伴,隔两臂”;“勤开窗,勤洗手,多喝水,保安康”。这些直白的小口诀小学生一听就明白,很快成了孩子们路队时多次说唱的儿歌,成为疫情防控的简易行动指南。在口诀指导下,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各项要求,并且坚持天天说、严格做,人人参与。

(四)借助小口诀,让学生在参与中知晓规则

富兰克林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对于知晓规则而言,学生参与现场创编显然要比直接告知效果要好得多。如教师带着学生上下楼梯时,老师问:“我们上下楼梯靠哪边走?”生答:“靠右边走。”师又问:“靠右走有什么好处?”生答:“不容易碰撞。”老师问:“还要注意什么?”生答:“不能跑,不能大声喧哗。”教师相机让学生编顺口溜,学生积极讨论,最后确定顺口溜为“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讲文明”。教师带着学生边小声说边体验轻声慢步,学生不仅很快明确要求,而且能立刻付诸行动。学生在现场的参与中,不仅知道不能做什么,还明白要怎么做。师生一起现场生成小口诀,孩子们了然于心。

这些措施将有利于规则的知行统一,提高规则的执行效度。

二、通过体悟活动,激发遵守规则的主观意愿

童世骏教授在《论规则》一书中谈到规则意识的培养问题时说,“规则意识不仅仅包括对于规则的知识,而且还包括对于规则遵守的愿望”。低段学生进入学校极不愿意受到规则的约束,感觉在学校很不自在,违反规则受到老师批评时,甚至会产生不愿上学的念头。如何让学生内心产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懂规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一)自主游戏体验,弄懂规则的价值

当学生对遵守规则缺乏认同时,他们不会自觉、自愿去遵守。众所周知,游戏规则是保障游戲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任何一方违背,游戏都将无法进行。也可以说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改变游戏规则就是改变游戏。而游戏是小学低段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或益智类游戏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守则意识。学生在参加游戏前先知晓规则,游戏中必须遵守规则,违规者将被取消游戏资格或宣布游戏失败,游戏规则的监督者即全体参与者。游戏时除遵循原有规则外,可借助游戏评价,规范违规行为。学生通过参与自己喜爱的游戏认识到:任性而为将无法参与游戏,游戏也无法进行;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玩得更好,从而主动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建立起来的主动守则意识将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是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

(二)讲好案例故事,提升对规则的敬畏感

很多小学生不遵守规则,是因为其内心缺乏对规则的敬畏。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牛犊未识虎厉害。要想使学生对规则产生敬畏感,身边发生的案例故事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可利用班会或道德与法治课,开展讲述身边案例故事的活动,如交通法规的、行为准则的、防控疫情的生动案例。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悟故事的过程中,对比违规和守规两种行为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懂得规则的制定和遵守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从而达成守规获益、违规受害、犯规惩罚的共识。例如,对“走廊内,勿奔跑”的规则要求,小孩子常常忘记,抬腿就跑,容易发生碰撞伤害事故。教师可借用走廊上的摄像头,捕捉曾因奔跑发生的伤害事故,截取后,边播放、边讲解。案例故事的现实性,会使学生由人及己,把奔跑行为、产生后果和自己建立联系,内心产生震撼,对“走廊内,勿奔跑”这—规则充满敬畏,变成行动准则,守则意识由此形成。

对规则的价值意义有了初步认知,对规则的存在产生敬畏态度,这便是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必备条件。

三、开启熏陶模式,享受遵守规则的愉悦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道德判断力较弱的低段学生,影响可能是终生的。带领学生进入良好的环境,感受公共场所因守则带来的有序,给予行为规则以正强化是有效的规训方式。

以培养学生安静阅读的守則意识为例。众所周知,阅读活动能让学生开阔眼界,还能涵养性情。让孩子的心先静下来,才能逐步形成安静阅读的自我约束意识。师长可以为学生寻找或创设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享受守则带来的美好时,浸润心灵。

第一,周末带领学生走进公共图书馆,感受阅读的静谧氛围,进行专注阅读两小时训练。在良好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也会进入安静的阅读状态,收获更多。长期的环境熏陶会让孩子养成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状态的规则意识。

第二,鼓励家长利用零散的时间带孩子到附近超市的书吧、书店进行阅读,并记录安静阅读的时间,这是一种闹中取静的心性涵养。身处闹市,很多人却能安静购书、阅读,保持和享受闹市中一隅静谧之所,是一种强烈对比中的正强化。

第三,形象大使树榜样。从学生中评选班级阅读形象大使,选取享受安静阅读的同伴形象,作为班级一体机屏保,时常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刻作出榜样示范。个体形象不断变换,鲜活而有力量,只要不上课,就会有一种阅读的气氛在教室内弥漫,引领更多的孩子保持室内安静。

第四,享受自由阅读时光。将每天晨读设定为自由阅读时间,这也是考验学生是否养成安静阅读习惯的场所。无须教师监督,师生一起阅读,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良好的氛围会促使学生不自觉进入规范的阅读状态。

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环境的不断熏陶至关重要。身边人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行为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长以身作则,创设充满规则意识的人文环境,凭借小孩子强烈的可塑性,一定会使其受到感染而心向往之。这是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强化措施。

四、构建评价机制,让规则意识落地开花

能知晓规则,对规则有敬畏感,具有主观意愿的自觉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基本要素。而把规则意识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需要对规则意识进行强化规训。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自觉约束自己,规则意识的形成还需要经历从外到内、从被动到自觉的一个变化过程。低段学生最初的规则意识完全来自权威性的他律,要想实现自律还需要借助评价手段和集体力量来转化。

(一)选择信息化规则评价软件,实现全科全程全员评价

教师利用教学一体机,安装具备线上即时评价、随时保留和呈现评价结果等功能的评价软件,以一日常规的时间顺序进行全程评价;以读书、书写、坐姿、课间操、游戏等内容进行全学科评价;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各个时段的行为表现进行线上即时评价,所有家长只要登录软件平台,就能时时跟踪自己孩子的评价结果,判断孩子的行为表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实现全员评价。三全即时评价能有效保障每一项规训、要求扎实落地,策略实施行得通,效果评价看得见。

(二)捆绑式评价助力难点突破

教师可借鉴王志刚《小教学论》中关于捆绑式评价和激发后进生形成稳定内部动机这一教育理论,构建起规则培养的小组捆绑式评价模式,用外部力量激发后进生内部需求,寻求由外到内的突破点。教师可根据学生性格及守则情况进行异质分组,将班内守规“困难户”分散在小组内,小组间保持相对平衡,实行小组评价。小组成绩由成员的评价结果构成,从而实现将学生个体置于小组中,将个体与集体评价建立关联,时时呈现,只要点开平台,小组和个人的行为规则评价结果都能一一呈现在班级屏幕上,并形成组际间和组员间守则结果排名,以激发各组成员的内动力。这将有利于把规训培养的难点进行分散,进而点点击破。

(三)奖励与惩戒一同发力

一段时间的行为规则评价结果出来后,对评价结果的使用会直接影响规训的实施效果。如何用好评价结果,实践告诉我们:把奖励与惩戒结合实施,效果更好。使用奖励措施要注意,低段学生更注重看得见的、物质化的奖励,而且要经常更换奖品,其中,图书、文具、糖果等都是学生最爱的,如果把奖状和点赞卡一同颁发,效果会更佳。奖励能直接激发低段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激发他们改变自己的违规行为。奖励的同时,对违规者实施适当惩戒也同样能起到纠错效果。例如,对在走廊乱跑又屡教不改者,可以惩罚他暂停课间活动一周,责成他承担走廊值班检查违规行为的任务,使其在纠正他人违规行为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

(四)发挥团队互助功能

奖励的颁发过程要设置小组分享环节,先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进行组内总结,找出一段时间来大家表现出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特别对影响小组排名的组员,要重点分析,提出警告,促其改进。屡次拖小组后腿的同学,将面临被退组的危险,但全体组员允许他一点点改进,给他进步的时间,并由组长负责提醒。低段学生非常希望得到团队的认可,谁都不想被否定、被退组、被孤立,这就促其产生要改变自己、遵守规则的内动力。

小组获得荣誉,个体得到认可,激发内心需求,学着约束自身行为,评价带来的变化无疑促使每一项规则都能在相应的时间和地点得以遵守。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朝着实现自律改变,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正确的规则认知和态度。

[樊爱民,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宋华伟,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猜你喜欢

口诀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巧记乘法口诀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消防意识
三八等于多少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