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一二三”工程,打造劳育新高度
2020-11-30郭鑫超赵广忠
郭鑫超 赵广忠
中国德育:赵局长,您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劳动教育,城阳区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您可以大体介绍一下从哪几方面做的探索吗?
赵伟:您好。谈到劳动教育,就要说到1995年。那年城阳区刚刚成立,初步实现了由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首次转变。那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学校和家庭的很多事情也都需要孩子自己动手来做。也可以这样说,在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主动参加劳动的,人人都有劳动的机会,劳动也确实成就了这一批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对劳动教育仿佛有久别重逢的感觉。接下来,2019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同年6月,青岛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推进劳动教育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对劳动教育有了更科学的规划和更明确的方向。一直到2019年12月,当青岛市教育局全面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创建工作的时候,城阳区感觉劳动教育的春天来了。
我们在最近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两份文件指引下,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劳动教育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城阳区将以创建区域知名劳动教育品牌,打造国内一流劳动教育示范区为目标,全面实现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
至于有益的探索,我认为我们国家、省、市已经有科学的方案,我们只需要在加速推进落实方面储备力量,并将推进劳动教育调整到战斗的状态,决战决胜的状态。我经常跟区教育体育局和学校的领导干部讲:我们要打造劳动教育的新高地,于是,就逐步形成了“决胜‘一二三工程,打造城阳劳育新高度”的战略。决胜“一二三”工程,即成立一个专班,搭建二个平台,畅通三条渠道。
一是主动成立劳动教育工作指导小组。我们以“专业人干专业事”为导向,由我主抓劳动教育,并亲自選拔指导小组成员,将区教育体育局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及知名校长、专家纳入指导小组。成立指导小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力推进劳动教育。首先,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培训。在劳动教育工作指导小组的积极推动下,我们先后组织了“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劳动教育培训”“劳动教育校长论坛”“劳动教育的优势与不足论证会”“劳动教育家长讲堂”等活动,促进全区上下各个层面都能学习,吃透国家及省市文件精神,做到在思想认识与行动方面与中央、省市保持一致。其次,我们注重抓好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落实。我们先后出台了《城阳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城阳区劳动教育示范校评选办法》等文件,制定下发了《城阳区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为劳动教育作好机制引领与保障,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各项工作,让劳动教育在城阳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努力搭建二个平台。我们以“1+N+X”劳动教育集团(“1”为劳动教育核心学校,“N”为劳动联盟校,“X”为与科技融合的劳动教育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为主要载体,建设与科技融合的“空中课堂”和区内劳动基地,促进劳动教育优质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最大限度给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多元平台,努力实现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养心,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中发现自我的才能,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是积极畅通三条渠道。以畅通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条渠道为工作中心。第一,通过积极推行《城阳区中小学生家务清单》,畅通家庭劳动教育。第二,通过打造“一校一品”劳动特色品牌,畅通学校内部劳动教育系统。第三,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畅通社会劳动教育系统,让学生有更多亲临、亲触、亲做、亲悟的机会。三条渠道构建了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体系。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培养全过程,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并结合城阳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了我区劳动育人格局。
中国德育:您谈了“—二三”工程,其中“三条渠道”应该是内涵最为丰富的,您能具体谈一下,城阳区是如何畅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条渠道”,构建全方位劳动教育体系的吗?
赵伟:前面刚刚提到的“三条渠道”的确有丰富的内涵。我们知道,教育并不是一座孤岛,要想办好教育,必须举各方之力。因此,要做好,做扎实劳动教育必须畅通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条渠道。我们一是以学校的劳动教育为支点,形成多点支撑的劳动教育基本框架;二是以家务劳动为突破点,实现家校共育齐抓共管的劳动教育局面;三是以社会实践学工学农为辅助,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并逐步走向社会,成就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幸福人生。
具体而言,在学校层面,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力发挥劳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并注重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校园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首先做好劳动教育的课程保障,1-2年级保证每周1个课时的劳动教育,3-9年级保证每周2个课时的劳动教育。在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的基础上,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品质建设,持续推进“一校一品”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程。
在家庭层面,我们以“家务劳动清单”为桥梁,实现家校共育效能的最大化。区教育体育局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特点,梳理各年级家务劳动清单,将小、初、高家务劳动分别围绕启蒙劳动意识,养成卫生、劳动习惯,丰富劳动知识、技能和职业体验,以及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设置,让家务劳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全区落实。引导家长转变以往大包大揽的角色,做好言传身教的榜样,督促检查的督导员,将劳动空间让位给孩子,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品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日常点滴小事磨砺孩子的意志品质。
在社会层面,城阳区设立专项学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学生外出到学农、学工基地开展学农、学工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生存的世界、走进生活的场景,以亲临、亲触、亲做、亲悟为原则,打开学生与世界的通道,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里学习知识技能、获得经验、磨砺品质、促进成长。
中国德育:课程是育人的前沿阵地,您刚才谈到劳动教育的“三条渠道”中也有提到课程,城阳区在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赵伟:为发挥好劳动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城阳区每年投入150余万元,为义务段学生全部免费配发市教育局统编的劳动教材。整套教材分为小、初、高三个学段,分别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差异为依据选取劳动教育内容,在学习劳动知识、开展日常家务劳动、培训专业技能、培养劳动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塑造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等方面,形成了与学段相融合,并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内容,如:小学段的家务劳动,初中段的烹饪、传统剪纸,高中段的劳动工具制作等。在课时保障上,除了从制度层面加以规定外,为了提升其实效性,我们鼓励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分散或集中课时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保证课程开足開齐;在课程质量保障上,设立区、街道和学校三级专职劳动教研员,以教学研究为引领,定期组织市级统编劳动教材集中备课,并结合校本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劳动课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要求,有力发挥劳动教育教学研究的导向作用;同时,为了储备劳动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区教育体育局还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扩大对有劳动特长的青年教师的招聘数量,不断加大教师实践技能考核,逐步形成了“理论+实践”的“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
除以上几点之外,我们还强调学校要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内容相融合,如:在综合实践课、物理、生物等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中,加大了学生对自制器材和工具的学习使用。在注重显性教育构建的同时,我们也注重隐性课程建设,如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进学校的环境建设,实时展示学生的劳动场景及收获;将劳动教育融入进校风、班风建设中,如:评选阳光志愿者、劳动小标兵等活动对班风校风建设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劳动教育开展好的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劳动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中国德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提到,“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城阳区在“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情况”这一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和经验?
赵伟:城阳区地理位置特殊,东部属于山区,中部为平原,西部连接胶州湾北部,因此,城阳区既有桃子、杏子、樱桃、葡萄等现代水果种植业,还有着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同时,临近胶州湾又有丰富的蛤蜊、扇贝、鱼虾和海参等经济价值丰厚的养殖产业和远洋渔业。我们鼓励学校立足实际,创新开展劳动教育,不同学校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劳动课程,如:蔬菜育种、渔网编织、农具制作、贝壳粘画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传承了传统文化,做到了让我们的学生不忘初心。
2018年以来,城阳区形成了各学段、不同街道学校的“一校一品”劳动特色,这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劳动平台,也促进了学校间互学互鉴,积极打造劳动教育品牌。目前我们已形成了一些劳动特色品牌学校:借地域优势打造农耕文化品牌的乡村小学——夏庄小学;如弥补空间不足,实施家务劳动校内反馈的城区学校——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通过社团活动培养生活技能,传承传统文化的初中学校——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
像以上三所学校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目前我区70余所中小学都在进行劳动教育探索创新,相信不久将会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学校。
总之,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区域内学校充分结合本校特色,生发出能够真正使学生受益、使教师成长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打造“一校一品”的劳动教育特色校,创建区域一流的劳动教育示范区。
中国德育:在未来,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工作,城阳区还有哪些布局与计划?
赵伟:深化劳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可以这样说,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与劳动息息相关,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本来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的创造史。
现在,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对待劳动者的态度方面,偶尔还是会看到有侮辱辛苦劳作的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劳动者的新闻报道,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多次明确了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中央布局规划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未来,城阳区劳动教育的布局谋篇,将继续坚持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引,不断在深化劳动教育理念、拓展工作思路、搭建好劳动教育平台等方面做足文章。我们要在2020年建立区内学农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劳动教育实施渠道,不断拓展“一校一品”劳动教育内涵,将“一校一品”劳动教育深化为“一人一品”劳动特色,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既有劳动专长,又有劳动精神的新时代劳动者。
责任编辑 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