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决策理论视域下师德培训内容与形式探究

2020-11-30高雅茹

中国德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形式内容

摘要 教师职业道德是评价教师素质高低的第一标准。从道德决策理论视角可将师德决策分为师德认知、师德判断、师德意图和师德行为四阶段,为教师师德培训提供新的内容维度和开展形式。内容围绕提升教师道德敏感性、强化教师规范性师德推理能力和运用道德动机作出正确选择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通过开展自我研究、进行真实情境案例研究和构建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为师德培训提供新的形式,最终提高师德培训有效性。

关键词 道德决策理论;师德培训;道德敏感性;内容;形式

作者简介 高雅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系统中工作的有效开展,协调教师职业活动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吸引卓越人才进入教师职业。我国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基地支撑和落地实践。师德是责任,也是思想和行为的习惯。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行动反思而改变。因此,需要加强对师德培训的重视与实践。目前,我国中小学师德培训内容主要以讲授师德制度和相关法律政策规范为主,多以传统主题讲座、师德演讲、集中研讨和系列活动等形式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也出现诸多现实困境,比如条条框框的理论型培训虽然可以改善教师对师德的认知和理解,但是无法从行为角度使教师失范行为得到根本纠正;传统师德培训形式费时耗力,缺乏与真实情境结合,导致理论与现实两张皮的情况出现,很难为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道德两难问题时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创新师德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师德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文章结合道德决策理论,尝试对师德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设计进行新的探索。

一、道德决策理论四阶段的内涵与关系

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雷斯特于1986年提出道德决策过程模型(Ethical Decision-Making),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和吉利根关怀伦理理论等为基础,在道德决策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已广泛运用于金融从业者培训、医生和护士培训、商业管理者和员工培训等领域。该模型认为道德决策大体经历了道德认知(MoralAwareness)-道德判断(Moral Judgment)-道德意图(Moral Intention) -道德行为(Moral Behavior)四阶段,前三个阶段为个体心理决策过程,最后阶段为外显结果。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需要意识到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情境中存在着道德两难问题。简言之,只要个体行为会影响到他人,那便会存在道德问题。当个体遇到道德问题时可以准确地识别,谨慎对待。道德判断是个体面对道德问题时,对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作道义上的评价,即是否具有道德合理性,或者是否可以综合权衡的心理推理过程。道德意图是个体主观上针对多种行动方案作出选择,最终决定以一种道德或是不道德的方式行动。个体针对一个道德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方案可以提升自身权力和财富,但是从道德维度考虑,这种行为并不可行;另一种方案具有道德正确性,但对自身提升并无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个体选择道德价值胜于资源价值的决定关乎道德意图。道德行为是指个体行为,与勇气、承诺和作出道德决策的能力等相关。该理论揭示了道德行为产生过程的本质,不仅重视行为发生之前的认知和判断过程,还特别重视意图与行动过程。雷斯特认为四阶段是相互独立的,并且相互影响、遵循内在的逻辑法则。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个体无法作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结合道德决策理论,教师职业道德决策也可以分为以上四阶段。教师是一个自治的道德主体,师德决策基于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考量,是教师能够践行良好师德品行的核心。师德行为是认知结构和心理过程的结合。师德认知是师德培训的起点,师德判断和师德意图是师德培训的重点,改善教师道德行为是最终归宿。

基于道德决策理论的师德培训,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外在的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进行学习和吸收,更有助于教师内在师德心理机制建设和德性的培养,从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规范教师行为,并促进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部分教师师德失范的问题的解决,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权益,加强教师和利益相关者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道德决策理论视域下师德培训的内容设计

师德培训内容可以根据道德决策理论四阶段进行层层递进的内容设计。认知信念是在敏感情况下才拥有的相关知识,师德认知需要在师德培训中提升教师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以道德推理为基本路径,提高教师师德推理能力能够增强教师对师德规范的深入认识,并且减少教师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师德意图必须能够使教师切实地产生指向实践、改善自身行为的坚定念头。基于道德决策理论的师德培训在内容设计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提升教师道德敏感性

道德敏感性是指識别道德问题并能够预测作出决定所造成的后果的能力。教师师德敏感性需要教师提升对教育情境的领悟和解释能力,察觉与师德相关的情境元素,并预测自身的道德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教师首先必须能够将抽象的规范文本与现实情境相结合,增强教师师德敏感性,识别与师德相关的元素。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师德内容进行了规范,明确中小学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角色和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和国家关系的道德敏感性,要求教师能够成为一名专业人员和好公民。2018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对教师不当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处分等级进行界定,要求教师能够恪守底线,创造健康有序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师德培训在教授中小学教师相关法律和政策知识时,更应该提高作为教师责任、教师主体体验和关涉自身发展的道德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教师能够以学生为出发点,并以合乎规范的方式处理教学事务;关注和识别他人的情绪表达,保护学生免受任何形式的伤害;用适当方式表达自身情绪和管理愤怒;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关怀他人;处理人际和群体差异,识别、理解、积极应对和控制社会偏见;预测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等等。改变教师师德敏感性钝化问题,有利于教师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养成师德内在规约素养。

(二)强化教师规范性师德推理能力

在真实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很少存在非黑即白、两元对立的道德问题,使教师可以简单地得到明确的答案。教师有可能陷入道德“灰色地带”,其师德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受到考验。比如学生上课玩手机,教师将手机没收,但却遭到学生打骂。教师管理学生不良行为,遵循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遭遇学生打骂后,以暴制暴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忍气吞声则不利于教师权力的维护,无论管与不管都有可能触犯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更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教师遇到类似事件时进退两难。又如学生上课期间突发身体不适向教师求助,教师既担心不及时处理会加重学生病情,又担心耽误其他学生上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当教师无法遵守道德规范或者道德规范与其他观念相互矛盾和需要权衡考量时,应如何面对特定的、具体的、不断变化的道德情境并作出适宜的决策?准确的判断和清晰的师德推理能力,是教师严守师德规范、巧妙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必要条件。教师师德推理是指教师将师德相关的价值观,应用到外在情境的评价性推理过程。教师行为必须是进行道德推理后的决定,以保护生命、尊重信任、隐私保密、最小伤害、真诚相待等为原则,而且必须符合专业标准,以远见和洞察力作出明智决定。

(三)运用道德意图作出正确选择

师德行为产生的依据,即意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道德意图受认知、情绪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首先,教师对师德认知错误,或者面对其他教师作出违反师德的行为(比如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体罚侮辱学生和在校外有偿补课等),而未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获得利益的认知失调会影响教师行为。因此,师德培训时需要对教师认知进行重点关注和纠正,使教师能够掌握正确的认知。其次,情绪是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影响行为选择。有效把握、引导、培养和激发教师积极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减少教师因沮丧、愤怒等消极情绪作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的出现。最后,环境因素通过道德动机也会影响教师的师德行为。教师师德培训应该向教师明确现有的积极环境因素,包括师德模范评选与表彰活动、师德奖惩制度等,一方面使教师不当行为曝光于阳光下,无处遁形,另一方面使教师了解我国对于师德问题的重视,意识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社会各界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共识。即使面对逆势压力,也要引导教师勇于作出合乎规范的正确选择。

三、道德决策理论视域下师德培训的形式设计

教师师德培训要根据道德决策理论,关注教师自身心理机制提升,其形式必须能够触及教师本体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因此,基于反思的自我研究培训形式有利于激活教师内在的善。同时,将道德决策理论实际应用于复杂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运用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作出正确合理的师德判断和意图,增强师德培训应用的可行性。此外,师德行为是具有专门教师身份所特有的行为,在师德培训中成立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可以提升教师遵守师德的认同感和违反师德的背离感。基于道德决策理论的师德培训在形式设计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开展自我研究

教师针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自我研究(Self-Study)主要指采用叙事、人物传记、师德日记等方法,对教学实践开展有目的和系统的批判性反思,提升道德敏感性和推理能力。培训教师开展师德自我研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范畴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动态改变的。比如: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工具和社交媒体实现密切联系,超越时空界限。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好尺度,限定明确边界,则容易出现破坏师德的越轨行为。但师德标准主要内容和行动指南具有滞后性,无法及时捕捉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空间范畴的扩大,未能将互联网空间行为也纳入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中,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能够作为研究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德培训活动中。通过自我研究,将教师自身或者他人对师德知识与实践得到修正或更新,对师德培训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我国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以明确的形式规定教师师德行为及行为不当处理办法的具体内容,但仍有失范行为屡屡出现在公众视野。规范准则和惩戒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和约束教师行为,保障教育秩序的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师德也是教师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自我研究便是师德培训时可以唤醒教师内在道德自觉的有效尝试。隶属于美国教育研究协会(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的自我研究特别兴趣小组(Self-Study of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s Special Interest Group,S-STEP SIG)以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为主题,教师以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经历的师德事件为载体,经过归纳总结和梳理后,以故事、绘画、写作等形式向同伴讲述,道出事件对自身的启发教育意义,并与“听故事”的教师们进行对话.讨论和研究,进而促进小组中教师集体的师德能力发展。

(二)进行真实情境案例研究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教师师德培训指明了方向,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师德培训则需要将“冷冰冰”的规范条目具象化和形象化,通过案例设计与研究,不仅能够使教师设身处地身临道德两难境地,而且通過集体讨论和专家解答,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加深教师对师德规范的理解与运用。真实情境的师德事件才具有对话和讨论价值,通过问题情境构建师德知识体系,可以培养教师师德决策能力,提升教师师德培训时的关注力,进而提升师德培训的有效性。

案例培训可以是培训者口头叙述,也可以以视频形式呈现。例如,美国德克萨斯教育局(Texas Education Agency)开发教师师德培训的系列视频,分别为边界(Boundaries)、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 Discipline)和教师校外行为举止(Behavior off Campus)四大模块,将常见的教师行为不端具体表现和后果通过情景剧手段展示出来。接受培训的教师能够形象化和可视化地了解案例情节的进展,学习和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意图分析,避免作出错误选择而使自己职业生涯受阻,甚至失去教职。阿肯色州教育局(Arkansas Education Agency)通过采访不同学校各个年龄段、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学生,通过学生的心声道出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且拍摄成暖心视频,播放给接受培训的教师看,使教师得到情感升华,深刻了解师德的重要含义和作用。视频案例可以打破教师自身师德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为师德培训提供外在资源支持。教师也可以与专家和同行交流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师德问题,分享与讨论自己顺利解决问题的经验或者通过反思提出失败的原因,供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总之,师德培训不能光靠理论的输出,还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在案例中,更重要的是师德培训结束后在真实教育场景中得到感悟,并实实在在地践行师德行为。

(三)构建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

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师德培训项目中教师之间共同协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可以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均为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通过反思和对话等方式增强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师德培训,是师德学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保障。目前我国师德培训虽然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主要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培训时间及对教师产生的积极影响都缺乏可持续性。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可以运用互联网通信工具和在线视频会议软件等,摆脱时空的限制定期举行讨论会。因此,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具有独特价值,可以在线下集中培训结束后仍发挥团体交流、专家答疑解惑等作用,以共同体的方式提高培训频次和教师师德培训黏性。

在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中,反思是师德学习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反思作为一种协作学习过程,其重点是帮助教师置身于共同体中,进行成员之间的对话,以检验与师德相关的教学实践。反思是对教师个体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经历的回顾过程,检验自身在经历某一师德事件时的信念、道德推理和行为结果,有利于改变教师对未来师德实践的态度。另一方面,支持教师反思自己的师德实践也是教师集体专业学习的过程。就个别教师提出的师德问题,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可以给予支持并提出建议,从他人讨论中寻找个人学习的机会。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中定期举办沙龙,鼓励教师就共同感兴趣的师德问题以平等公开的方式开展研究,进行反思探讨,引发教师深度学习,增强教师师德专业学习自主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师德培训形式。

责任编辑 庞雪

猜你喜欢

形式内容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