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gM、IgG抗体双阴性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0-11-30孟宪泽辛志俊林慧艳于海涛楚立云吕坤聚李露嘉
孟宪泽,辛志俊,孙 擎,林慧艳,于海涛,刘 涛,楚立云,吕坤聚,李露嘉
1海军第971医院 中医科,山东青岛 266071;2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 感染七科,湖北武汉 430073;3海军第971医院 军事医学科,山东青岛 266071;4海军第971医院 重症医学科,山东青岛 266071;5海军第971医院 消化内科,山东青岛 266071;6海军第971医院 感染科,山东青岛 266071;7海军第971医院 保健三科,山东青岛 266071;8海军第971医院 呼吸内科,山东青岛 266071;9海军第971医院 保健二科,山东青岛 266071
自2019年12月湖北武汉报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以来,截至2020年3月29日,我国累计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达81 470例[1],经过全国上下各条战线的艰苦努力,国内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但COVID-19在全球仍呈暴发趋势。为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在国内再次暴发的风险,高效快速地筛查诊断COVID-19至关重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性核酸检测是确诊COVID-19的金标准[2-3],但受标本采集、试剂质量、储存条件等影响,2019-nCoV特异性核酸检测假阴性率较高[4],2019-nCoV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有效的补充[5]。抗体检测对临床实验室的操作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快速、大量检测[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已将2019-nCoV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作为COVID-19的诊断依据之一[7]。但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COVID-19确诊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2019-nCoV特异性IgM、IgG呈双阴性。本研究旨在分析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IgM、IgG双阴原因。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截至2020年3月23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已出院或死亡的病原学依据明确的COVID-19患者。诊断标准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7]。病例纳入标准:1)COVID-19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2)有至少1次血清学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排除标准:1)无病原学依据的临床诊断病例;2)尚未出院的患者。
2 分组 共计纳入COVID-19患者1 164例,从中筛选出历次(包括入院前及入院后1次或多次检测)IgG、IgM抗体均阴性患者77例(6.62%)作为双阴组,剩余1 087例中筛选2019-nCoV核酸至少一次阳性(包括外院检测结果),且IgG、IgM抗体均强阳性患者573例,随机选取(Excel软件生成随机数字)100例作为双阳组。
3 实验室检验方法 IgG、IgM抗体定性检测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来自北京英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试剂为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采用Q5扩增仪(美国ABI公司生产);生化检测试剂为美国雅培公司生产,检测仪器为雅培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系统ARCHITECT 16200。
4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温、入院血氧饱和度、主诉症状、合并症、临床分型、治疗结局等基本临床特征以及胸部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检查抗体时间(无法明确症状出现时间者不纳入统计)。
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进行研究资料分析。观测资料中的计量数据,正态资料以-x±s表示,偏态资料以Md(IQR)描述。正态资料的两组间的比较为成组t检验或校正t检验(统计量为t)。偏态资料两组间比较为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量为Z)。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描述。两组间比较为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统计量为χ2)。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临床分型、住院最高体温及治疗结局(治愈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7例双抗阴性者中,27例(35.06%)无明确主诉,因社区筛查入院;而100例双抗阳性者中,仅11例(11.00%)无明确主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部CT比较,双阴组77例患者中,14例无明显炎症表现,占18.18%;而双阳组中,仅1例无明显炎症表现,占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检查抗体时间的比较双阴组有明确主诉,并能大致确定发病时间的47例,从出现症状到检查抗体时间平均为(25.89±12.70) d,其中2例(4.26%)在7 d内检测抗体,7例 (14.89%)在 8 ~ 14 d检测,15例 (31.91%)在15 ~ 30 d检测,23例(48.94%)检测时已出现症状超过1个月。双阳组有明确主诉,并能大致确定发病时间的88例,从出现症状到检查抗体时间平均为(35.53±10.59) d,无在7 d内检测者,2例(2.00%)在 8 ~ 14 d 检测,18 例 (18.00%)在 15 ~ 30 d检测,68例(68.00%)检测时已出现症状超过1个月。两组检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中,部分患者进行了各项指标检验,见表2。经比较知:入院氧饱和度、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谷丙及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在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关于COVID-19的诊断标准在原第六版基础上,增加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这一确诊条目[7]。此条目极大提高了COVID-19的检出率,弥补了单纯核酸检测假阴性率高的问题,在保证COVID-19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漏诊病例对健康人群的潜在传染风险。前期有研究提 示,2019-nCoV IgG、IgM对 COVID-19诊 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0.5%、75.9%,特异性分别为99.3%、94.0%,而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7%、100%,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6%[8]。由此可见,2019-nCoV IgG、IgM联合检测作为COVID-19的诊断标准具有充分依据[9]。此项调查中,共计筛选COVID-19确诊患者1 164例,其中IgG、IgM抗体均阴性患者77例,占6.62%,与Zhang等[10]研究结果大致相仿,此比例在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所允许的范围内,不排除假阴性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这部分患者的某些特异性临床特征,导致了IgG、IgM抗体未能及时足量表达。
COVID-19多以发热、咳嗽、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1-14],此项研究中,2019-nCoV IgG、IgM双阴性患者较双阳性患者临床主诉明显偏少,有35.06%的双抗阴性患者无明确主诉,因社区筛查入院,而无明确主诉的双抗阳性患者仅占11.00%;另一方面,COVID-19胸部CT早期多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等炎症表现[7,15-16],但本研究中双阴组18.18%胸部CT无明显炎症表现,而双阳组CT阴性仅占1%。此种现象提示双抗阴性患者可能出现了免疫逃逸现象,因此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相对轻微。
本研究中,双抗阴性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检查抗体间隔时间较双抗阳性患者偏短,需判断双抗阴性结果的出现是否与时间因素相关。但实际上,即使是双阴组,其检测时间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可稳定产生IgG、IgM的平均时间。前期研究提示,感染2019-nCoV后,人体会在约7 d时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约14 d左右会产生IgG抗体[17]。本研究中,双阴组在出现症状7 d内检测抗体的仅有2例,理论上其余患者至少应产生IgM。因此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患者双抗阴性的原因不能归于时间因素。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建议,临床上应对2019-nCoV IgG、IgM抗体阴性的疑似患者多次复查,并适当延长复查时间,以提高抗体阳性检出率。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住院最高体温、入院氧饱和度以及白细胞、淋巴细胞、转氨酶、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双抗阴性的出现与上述临床及检验指标无明显相关性。另外,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双抗阴性的出现可能与人口学特征关系不大。两组患者临床分型及死亡率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双抗阴性与COVID-19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有抗体相关定量研究提示,IgM表达量的多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VID-19的严重程度,重症和危重患者IgM表达水平高于轻症患者[18]。
综上所述,双抗阴性患者可能出现了免疫逃逸现象,因此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相对轻微,但双抗阴性与COVID-19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当然,本组患者主要系从各隔离点、方舱医院转诊而来,以高龄、疾病中后期患者偏多,上述数据是否完全契合COVID-19患者的群体特征,还需要进行大样本分析。
表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n, %)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fi nding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表2 两组检验结果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fi nding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