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几点浅见
2020-11-30陈卫
陈 卫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军区系统迅速启动应急动员机制,组织民兵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民兵参与疫情防控实践,对推进提高民兵队伍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有六点启示:一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二是翔实完备的方案预案和潜力数据是快速反应的坚实基础;三是军地联合的组织指挥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四是组建各种类型的“拳头”力量是量情用兵的关键抓手;五是体系联动的针对性训练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六是配套充足的装备器材是提高作战效能的有力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军区系统迅速启动应急动员机制,建立疫情专项值班,组织广大民兵发挥地形熟悉、纪律严明、反应快速的优势,积极投入疫情防控。通过组织民兵全时全程全域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锻炼了专业队伍,积累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经验。民兵参与疫情防控实践,对提高民兵队伍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具有诸多启示。
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民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战斗作风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筑牢民兵的思想根基,培育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在教育内容上,紧贴民兵思想实际,适时安排战备形势、政策法规、职能使命、光荣传统等学习教育。结合任务地域实际,充实教育内容,抓好针对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广大民兵履行国防义务的使命感、时刻准备参与应急行动的紧迫感、忠实履行使命无私奉献的光荣感。
在教育方式上,不仅应灵活运用传统教育手段,还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召开誓师大会、组织出征仪式等方式,切实调动民兵的积极性;通过旗帜竖起来、标语贴起来、口号喊起来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通过阵地小广播、微信小视频及时宣扬先进典型,激发荣誉感、自豪感。
二、翔实完备的方案预案和潜力数据是快速反应的坚实基础
全面准确掌握国防潜力数据和制定翔实可行的方案预案,是平时筹划国防动员准备、开展专业化训练的重要依据,也是战时确保国防潜力高效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坚实基础。
制定完善方案预案。着眼可能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科学制定方案预案,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对行动样式、程序要求、各类保障、措施方法等,分析透、论证全,做到一种威胁多种设想、一项行动多套预案、一套预案多手准备。确保遇有情况,能够沉着应对。还应根据预案设置,适时组织实兵实装依案演习演练。在演练中发现不足,查漏补缺、及时修订,使各种行动方案预案始终管用、实用。
扎实组织潜力数据统计。国防潜力数据调查具有领域多、范围广、要素全、信息量大等特点。应按照“全、细、准”的总要求,加强军地协作、搞好统筹规划、拓展方法途径、定期更新数据,着力解决指标体系不规范、统计手段不匹配、潜力数据不准确、数据保鲜度差等问题,切实摸清相关领域的动员潜力底数,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三、军地联合的组织指挥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
高效指挥是释放动员潜力的“倍增器”。相对于传统安全威胁而言,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更强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对此,应构建反应灵敏、权威高效的联合指挥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有序有效组织指挥。
指挥机构联合化。按照“军地联合、平战结合、权威高效、运转顺畅”的要求,积极推进国防动员机构与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的有机衔接。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军区系统牵头,吸纳武警、公安、应急管理等单位,建立完善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筹划、决策、指挥。使上下之间、友邻之间、军地之间,围绕任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指挥手段一体化。积极整合军地通信技术力量,综合运用各类通信工具,搭建军地联合指挥平台。确保决策指挥互联互通,实现指挥、通信、情报处理一体化。
协调机制常态化。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互通信息、分析研判,拿出应对措施和处置办法;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加强情况通报和信息共享,整合军地情报资源,完善情况预告、对口通报与会商研判制度,为联合指挥提供决策依据;建立联合训练机制,通过定期依案组织军地联合指挥机构演练,实现指挥职责对接、指挥程序对接、指挥方法对接。
四、组建各种类型的“拳头”力量是量情用兵的关键抓手
广大民兵发挥就地就近就便的优势,快速动员、迅即行动,为应对公共突发情况、减少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组建类型多样的“拳头”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
创新编组模式。结合队伍类别和遂行任务特点,根据地区实际和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组建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沿山灭火、沿江抗洪、沿海防台、沿路保交等救援思路,依托相关行业系统和企事业单位,对口组建森林灭火、抗洪抢险、防抗台风、保交护路等各类专业队伍。
拓展编组领域。充分利用地方人才技术和装备资源,采取地域整组、行业抽编与跨区组编相结合的办法,把编组领域向行业系统、非公有制企业、新兴领域、科研院所和开发区等拓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民兵队伍的在位率和专业对口率。
优化兵员结构。深挖人力资源潜力,增大专业技术、勤务保障和应急队伍编组比重,提高队伍的科技含量,把学历高、专业强、技术精的专家和骨干人才编入队伍。着力构建以退伍军人为主体、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人员为补充的多样化民兵专业队伍。实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
五、体系联动的针对性训练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民兵队伍要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就必须具有专业的技术技能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因此,应按照分队职能分工,大力加强针对性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加强基地轮训。依托民兵训练基地,组织民兵应急、专业和特殊分队进行集中轮训。在轮训中,主要围绕担负任务开展专业和共同训练,并有效利用教练员队伍、训练场地、训练装备等优势,以提升训练质效。
加强军地联训。军地联合行动,已成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显著特征。应进一步区分医疗救援、通信应急、森林防火、抗洪抢险和工程抢修等专业,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组织专业应急课目训练,增强专业救援能力。
加强实案演训。强化民兵“随时准备打仗”的使命意识,始终把提高战斗力摆在第一位。从实战实际出发,组织民兵依据方案开展实案化训练演练,增强民兵分队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民兵分队专业能力和实战化水平。
六、配套充足的装备器材是提高作战效能的有力支撑
民兵队伍的装备器材大多比较陈旧,数量缺口较大,种类不够齐全,影响了民兵战斗力水平的发挥。对此,应按照“有利于训练、有利于战备、有利于执行应急任务”的原则,尽快配齐装备器材。
平战结合编配装备。民兵装备编配,应着眼战时、兼顾平时。参与支援保障作战民兵分队装备编配,须与作战任务相一致。平时,部队配发装备,可按照1/3的标准配备,主要用于民兵训练;战时,按编制补齐相关装备物资器材,有利于民兵执行相关支援保障作战任务。
军地结合编配装备。打破军用与民用界限,使军队资源与地方资源兼容互通。应完善军地联合保障体系,创新物资储备方式,可采取实物储备、资金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军地资源。采取制式装备由部队统一配发、通用装备征用地方、专用装备由地方政府购置等办法,落实民兵遂行任务所需装备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