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道”与信息化战争
2020-11-30陈刚
陈 刚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的这一论述,从造势方法和运用原则上,揭示了隐真示假、避实击虚的作战方略。
从古至今,运用“诡道”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公元前200年,刚刚建立的汉帝国与北方匈奴交战。匈奴单于冒顿隐藏起精壮士兵和肥壮牧群,只让汉军看到匈奴的羸弱士兵和瘦弱牛羊,使汉军误判匈奴实力,轻率急进而大败,导致汉高祖刘邦被困平城白登山。1991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左勾拳行动”,也是一次成功的隐真示假。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战争形态、作战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的“诡道”或不能充分发挥其妙用。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体系化侦察手段的运用,使得战场特别是对拥有高技术的一方趋于透明。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分布在多维空间的侦察、评估、制导于一体的系统,提高了巡航导航、制导炸弹等作战效能,以此对南联盟狂轰滥炸。而南联盟没有可以对抗的多维侦察系统,无法及时掌握北约的军事行动,也难以隐藏作战企图、隐蔽机动兵力,只能被动挨打。
“诡道”在信息化作战中作用受限,并不能说明这一古老战术只能走进历史。应辩证认识“诡道”特性,赋予其时代活力,从而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使其发挥出新的效能。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取得作战主动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人”依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在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中,只有人,才能依据武器装备的性能创新作战方式方法。在人与环境的变化中,也只有人,才能依据战场环境、敌方士气等的一系列变量积极造势,获取战场主动权。另一方面,在各种传感器获取的海量信息中,夹杂着大量的无用信息。我们可以利用“诡道”之法,向敌隐真示假,使敌难辨真伪,营造有利态势。
辩证把握有限作用的相对性。虽然在信息化条件下,随着战场环境、武器性能、作战方式等的发展变化,“诡道”在作用空间和作用时间上已显现出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是相对的,是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的视野,增强了人的能力,使敌我双方的“知己知彼”不在同一个层面,信息优势的一方占据了主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作战进程的影响,也会此消彼长。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是否得当、装备技术效能在战场环境的适应性是否良好、信息流程的衔接是否有序及时等,都给灵活运用“诡道”制造了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