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限时宵禁制度现状研究及建议
2020-11-30李俏侯爵甘轶
李 俏 侯 爵 甘 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2600
一、游戏限时制度和宵禁制度实施现状
2017年1月6日,国家法制办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全文,送审稿第23条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游戏服务”,很多人称之为“游戏宵禁”条款。然而制度想要切实落地还要构建政府部门、家庭、游戏厂商等多方参与的联动监管机制,因此有必要了解社会各界对此项制度的态度和相应措施。
(一)家庭
截至2019年4月21日,共回收家长群体问卷217份,据调查过半数以上家长对孩子玩游戏表示理解和支持,15.2%的家长表示完全不允许孩子玩游戏。其中有84.3%的家长对设立限时宵禁制度持支持态度,10.6%持中立态度,5.1%呈反对态度。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真正缺乏的是自控能力,设置此制度进行被动控制对孩子提升自控力没有益处,其余家长认为未成年人也有自身权益,此制度的产生违背人权,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二)游戏厂商
为了和政府相关部门形成有效合作,落实游戏宵禁制度,游戏厂商也采取了积极措施,例如通过在游戏时间达到限定值时,采用强制下线方式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对用户进行实名制认证,不符合标准的用户进行实时监督;在夜间等特殊时间段关闭服务器,鼓励未成年人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但是还有一些游戏厂商为了追求游戏产业中的高额利润,不顾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通过上线各种不健康活动例如发布不健康信息等,诱惑未成年人沉迷游戏。
(三)政府部门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加大,新形势、新技术必将会带来新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政府部门也改进了许多监管策略:积极参与推动相关立法,下发《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提出要重点关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及校园学生群体使用游戏的情况;协同指导互联网企业加强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的建设,推动各厂商共享防沉迷系统的最新技术;针对网络上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的不法商家,加大管控惩处力度;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要求,推进游戏服务业防沉迷系统建设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游戏限时制度和宵禁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点
(一)社会层面
未成年人中的绝大多数还处于上学阶段,需要合适的缓解渠道。游戏特有的虚拟性和沉浸感易于将未成年人带入特定情节,扮演不同角色,暂时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从而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同时,游戏大多采取比赛惩奖机制、成就搜集机制,可以使未成年人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此外游戏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和新型职业,需要运动员或者从业者进行长时间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限时制度和宵禁制度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游戏和电子竞技的界限并不明显,这就导致在制度实施中很难界定,参与者的主观对抗性也会增强,宵禁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游戏作为互联网经济产业中的一种,在经济领域甚至国家税收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轻易限制很可能对互联网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未来中国游戏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游戏作为新兴产业其市场规模不断加大,收入不断提高,参与人数不断扩张,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游戏产业也已经成为了新文化产业中真正的龙头,正以其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优势不断迸发新的潜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国家财政收入包括税收上做出了一定贡献。“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随便限制很可能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慎重考虑。
(二)技术层面
制度想要贯彻实施还要依赖于实名注册,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等相关措施,否则便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防范身份是世界难题。事实上,通过虚假身份信息来规避针对未成年人的限制措施,在我国也已经有过前车之鉴。为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便开始在我国各类游戏中要求安装。在这项系统中,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被设定为合理游戏时间,如果使用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注册的游戏账号累计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游戏玩家的收益将会不断下降至0,并伴有警示信息出现。但是能够规避防沉迷系统的方式很多,假借成年人身份证号来注册游戏是最普遍的方式,而这一做法对游戏限时宵禁制度也同样适用。并且现在诸多手机游戏都有‘游客模式’和快速注册通道,即玩家不需要运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便可以进入游戏。在游戏厂商的后台,很难分辨一位玩家是否未成年,因而要想有效实现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管控,难度很大。同时这样的制度也存在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相冲突的地方,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玩家实名认证的信息进行犯罪,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被调查的未成年人中有76.74%的人受到过游戏宵禁制度的约束,证明该制度能够起到一定防范警示作用。同时大部分未成年人对游戏限时宵禁制度没有意见,抵触情绪较低,半数以上家长对此项制度表示支持,这表明游戏宵禁制度有着一定群众基础。应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将社会层面的问题纳入考虑范围,针对技术层面出现的漏洞,为游戏限时宵禁制度的落实提供保障。
(一)建立完整法律规范体系
不仅要对未成年人参与游戏的时间做出限制更要对涉及到游戏产业的行业协会,游戏厂商提出法律上的要求。游戏厂商不能为追求高额利润在游戏中植入色情、暴力等不良广告或信息以诱惑未成年人上线游戏。游戏开发商要对可能使未成年人出现沉迷情况的游戏设立上线时长限制和宵禁制度,并且设置相应系统对超过上网时限的未成年人提出警告或者通过后台运作强制其退出系统。对于实名认证获取的有关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游戏厂商有保密义务,一旦泄露,实行责任倒查制,严肃处理严格落实。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组织或个人,应通过其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进行全面分析,依据相应的法律判明其是否成立犯罪行为,同时对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按照数额划分成不同的裁量等级,作为量刑的依据。
(二)完善政府部门监管机制
制度的实施要靠自律更需要他律。如何让制定的法律真正树立起它应有的威严而不是一纸空文,让法律下的人民知法,守法,敬法,爱法,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尽到应尽的责任。政府部门应依法监督游戏企业,落实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制度,利用信用监管机制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同时也要给予行业协会,学校,家庭行政指导,营造各方的互动机制。对于游戏厂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实名认证,身份识别系统等进行日常检查,防止其发上漏洞;对违规违法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从物质,名誉上按照行为后果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处罚,发挥好带头作用,充分履行监管职责。
(三)构建联动管理模式
依据由法律设定,实施由政府牵头,但一项制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看接受制度的主体接受情况。对此需要营造各方良好的互动机制,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主要互动场所,应培养其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和习惯,推动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家长在未成年人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应积极参与游戏未成年人的保护活动,通过自律影响,技术防控等多种方法控制未成年人游戏使用行为。
综上,游戏限时宵禁制度不只是一个短期计划更是一项长期目标,最终目标是防止游戏沉迷,引导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时,要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体现未成年人的权利本位,避免过度限制。注意对未成年人思想上进行教育,不能治标不治本。相信在法律的不断完善下,游戏限时宵禁制度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