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五位一体”新模式的构建

2020-11-30

现代交际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校园文化队伍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42)

我国高校正处于改革和发展迅速的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也更为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下简称思政队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探索以思政队伍建设为中心,“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新媒体”为抓手的育人模式,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五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提升成效的关键途径。

一、“五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内涵及功能

(一)思政队伍是第一维度,也是中心维度

思政队伍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最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发展状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引导,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巨大的便捷与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挑战。而处在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本身也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他们政治素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不仅需要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在适应大学生活,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的引导等方面,也需要思政队伍开展相关教育工作[1]。特别是面临部分经济贫困、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问题学生时,更加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思政队伍开展素质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开展丰富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渐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二)课堂教学是第二维度

高校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作为大学生最核心的学习方式,课堂学习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每位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专业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指引学生将自己的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是大学生明确政治方向、引导正确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的理论基础,而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相互交流的最佳场所,也是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地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从自身的知识储备、经历分享和行为示范提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从学习效率的角度看,这种专业且正式的课堂教学要比空谈理论或自学看书更加高效。

(三)校园文化是第三维度

高校的学习生活不像高中之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途径不仅只有课堂。此外,每一所大学都有沉积深厚的历史底蕴、内涵独特的文化气质、特色鲜明的党团活动,也汇集了分工明确的学生部门、兴趣各异的社团组织、形式各异的非正式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平台,这些独特鲜明的文化要素以及多样的学生组织共同构成了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其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让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相互融合,既可以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各高校还能结合经年累月沉积下来的文化底蕴,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思政育人的感染力。另外,校园文化不仅包括各类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包括高校因特有的价值取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形成的校训、校风、学风、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内容,这是高校长期以来所有师生在教育、管理、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精神。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提升政治素养、熏陶文化气质的重要维度,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积淀文化、提升认识、培育情怀。

(四)社会实践是第四维度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而社会实践主要是在校外进行,对于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开阔眼界、提升品格、增长阅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指导、以道德规范为活动准则,结合当下的国情社情和学生的兴趣,有安排、有组织地逐渐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融入实践活动,在实际行动和学生的领悟下,帮助他们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思想品德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知行合一”,当代大学生要想成长成才,既要在校园里提升政治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感受文化熏陶,也要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社区、企业等,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实习实训、义务支教、阳光助残、政策宣讲、社会调研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感知国情民情、调研社会现状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五)网络新媒体是第五维度

新媒体以其高传播速度、宽传播范围与较强的互动性,成为思政工作广泛开展的重要平台,不但使得学生与思政队伍更加近距离化,充分提高了思政队伍的工作效率,而且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得思政教育向双向互动的模式慢慢转变。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关注公共事务、参与学生工作,通过线上活动进行思想、文化、心灵上的沟通,在开放性的环境中传播信息。但是,新媒体环境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使高校学生在鉴别信息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由于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抵制诱惑的控制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都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误导,使得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面临严峻的压力与挑战。学生通过新媒体主动参与到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接受知识教育的起点也在不断提高,出现某些方面知识点难度高于教育者接受现状的情况。但是,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主流的价值空间也会被虚拟的数字化空间侵蚀,高校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相互交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的难度加大,因此影响其有效地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二、“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模式

(一)发挥思政队伍的主导作用

思政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增强思政团队专业化建设是形成高校思政育人新模式的基本步骤。高校应该在选拔、培训、管理和应用等方面增强思政团队的管理体制,通过严格的考察、审查程序,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热爱学生工作的思政队伍。以思政队伍专业化培养机制为核心,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思政队伍专业素质,要构建以岗前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为重点的分层次、分类别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涵盖党团建设、学生会社团建设、职业发展指导、心理健康辅导等多方面的内容,协助辅导员摸索适合自己专业方向的内容,有所侧重的发展,推动业务“有所精、有所用”。高校要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支撑,提高思政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思政队伍学科研究能力,促进思政队伍向专家型队伍发展。此外,高校可以针对目前的时政热点和学生工作热点,成立理论研究小组、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就业指导室、心理工作室等专业研究部门,加强团队的学科建设,积极鼓励思政队伍开展专业研究,使思政队伍“术业有专攻”,并且“专攻有所用”,引导思政队伍理论联系实际,用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思政理论课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环境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发挥引导性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构建科学有效的内容体系

确保课程内容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在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强化课程内容的连贯性、时代性和教育性,指导学生运用课程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2.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高校应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与学生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之间的矛盾,思政教育的理论实践与创新要牢牢抓住机制运行、制度和质量评价这三个关键点。

3.加强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

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应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解答思政教育的时政热点、学生工作的热点问题,要注重实际、贴近学生。同时,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社会实践的补位作用

作为思政教育孕育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实践检验思政教育是否能够切合社会发展规律,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队伍的工作效率。优化社会实践工作的标准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实践的补位作用,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目标精准化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和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方向,确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定位,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目标和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从认识国情民情出发,结合专业基础、社会调研、创新创业、科技服务等开展实践活动。

2.工作系统化

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全程优化,即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各个团队的相互配合,通过整体优化,加强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对于高校团委,要加强实践团队、实践项目整体性和互补性,通过从上而下,相互配合的机制得到更强的合力效应加强育人实效。

3.实施专业化

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内容要分类清晰、突出重点,组织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项目化管理,实践活动要清晰目标、策划全面,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有效管理,实践总结要注重科学评估,根据实践方案、实施情况、传播效果、实践收获做好总结评议。

(四)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作用

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发展环境是大学生训练素质、塑造人格的关键。校园文化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价值体系,静谧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古朴的标志性建筑都是教育一代又一代的缩影,校园文化所产生的同化作用更是深入人心。因此,对校园文化的系统化、特色化构建,使其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成为思政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1.完善校园文化保障

良好的制度不仅约束学生的行为,也约束人的价值观念,制度保障在不断加强师生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同时,保证了校园文化向主流思想的方向迈进,确保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2.塑造校园文化基因

校园文化塑造与社会文化建设殊途同归,因此又被称为“袖珍版”的社会文化。由于对象的独特性、传播内容的教育性,因此会影响学生精神、能力、性格、心理的塑造,使学生得到身心修养与心灵净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3]。

3.加强校园文化实践

依托校园精神,感染和塑造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心理素质,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

(五)发挥网络新媒体的配合作用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思政队伍的建设有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依托新媒体的平台优势开启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新篇章。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思政队伍必须尽快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学习和利用新媒体手段,不断推进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思政育人工作的优势结合与互补,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双向交流的优势,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亲和力。思政队伍要顺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打造及时性、开放性、可信度高的沟通平台,运用新媒体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获取学生信息。比如,使用QQ、微信、钉钉等轻聊工具设置专门群组,定期开展线上辅导;运用微信、微博、易班、智慧团建等渠道对公众教育平台进行构建与运营,可以通过设立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健康生活等板块,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教育[4]。

三、结语

高校学生所学专业可以有所侧重、取其所长,但是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学生在校园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应该有其服务导向的相似性与趋同性。高校可以在“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创建基础下,将思政工作建设为集“思政队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新媒体”为一体的“五位一体”新模式,并在“五位一体”之间建立畅通的联动机制。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校园文化队伍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大雁的飞行队伍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