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显:“西天取经”第一人

2020-11-30刘凯

民族大家庭 2020年2期
关键词:天竺佛经印度

文/刘凯

《西游记》使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代流传。于是,人们便认为“唐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

其实,早于唐僧228 年就已经有人去西天取经了,此人便是东晋花甲高僧法显大师。

法显俗姓龚,东晋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垣)人。法显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幼年夭亡,父母为保住这个儿子,便把3 岁的法显送到寺中做小沙弥。法显20 岁时受大戒,此后,他一心礼佛,勤学不止,成为当时有名的高僧,时人赞为“志行明敏,仪轨整肃”。法显在钻研佛经过程中发现,传入中国的佛学经典有很多或残缺不全,或是释义不清,于是便萌生了远赴佛教发源地——天竺(印度)求取经书的念头,“欲令戒律流通汉地”。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 年),法显不顾65 岁高龄,与同道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今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北上,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内,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到达天竺境界,又横穿尼泊尔南部,到达东天竺。

法显等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停留3 年,学梵语,抄经律,收集了《摩诃僧袛绿》《萨婆多哥钞》《杂阿毗昙心律》《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袛阿毗昙》等多部佛教经典。

后来,法显又独自游历南天竺,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今印度泰姆鲁克)写经画(佛)像两年。之后,搭船纵渡孟加拉湾,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那里,他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杂藏》等四部经典。

东晋义熙八年(412 年)农历八月,法显搭乘商船,从海路东归故国。

一路上,艰险濒濒,法显是几乎是九死一生,于翌年五月携经书回到“东土”——青州广郡牢山(今山东省既墨县)。

踏上故土,法显感慨万千——当年与他同去天竺求法的11 人或半途折回,或客死他乡,或久留异邦不还,只有他一人回到祖国。西游期间,法显历时15 年,游历国家30 多个,带回大量梵本佛经。

归国后,法显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劳顿,立即着手翻译佛经。7 年间,他共译出佛学经典6 部63 卷,计一万多言,其中《摩诃僧袛律》一书成为五大佛家戒律之一,对后世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经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又名《法显行传》《历游天竺纪传》《佛游天竺记》)。全书9500 多字,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等30 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述。该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时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显取经、译经之功不仅得到佛教界的尊重,也赢得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

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第一个名字是法显。”

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赞扬说:“中国的旅行家法显,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公元422 年,法显圆寂于荆州辛寺,“春秋八十有六,众咸恸惜”。

猜你喜欢

天竺佛经印度
天竺取经之二
美丽的佛经故事
多功能影音室K歌影院两不误,满足全家娱乐需求 北京天竺新新家园
如果可以去印度
天竺综保区成功引进两家飞机租赁类企业
最高警察
天竺之殇
推销有方
印度数字
推销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