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最后一道门槛”

2020-11-30沐沐

工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请愿书阿文家庭主妇

文_沐沐

阿文来公司几年了,文笔好,业余喜欢写写东西,同事们也知道。有一次,同事小李找他,说家里出了点事,晚上得回去,有份材料领导着急要,初稿已经写好了,让阿文修改一下。看着小李着急的样子,阿文就答应了。

过了几天,小李又找到阿文,说道:“上次的材料你改得特别好,领导很满意。你写东西真厉害,这次领导又要写一个材料,你是高手,能不能再帮我一次?我写的东西实在拿不出手。”阿文被小李夸得有点飘,就答应了他。

慢慢地,其他同事也开始找阿文帮忙写材料,由于之前帮过小李,他也不好拒绝。渐渐大家习以为常了,觉得阿文文笔好,材料就应该让他写。有一次,阿文听到领导给另一个同事安排工作,那个同事直接说道:“您让阿文写吧,公司的汇报材料,现在基本都是他写的,他擅长这个。”

结果,阿文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且明显感觉到,已经没有人再感谢他了,大家都觉得这些是他应该做的,阿文郁闷极了。

阿文的经历,大家感觉熟悉吗?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一种人,领导喜欢给他安排工作,同事喜欢找他帮忙,每天都很忙碌、很累。但是,没有什么人真正感谢他,别人总是在需要用他的时候,才会想到他。

心理学当中有一个“登门槛效应”,它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的一个实验。一次,他安排了两名助手去一个社区,拜访那里的家庭主妇。第一周,助手 A 准备了一些关于提倡“安全驾驶”的公益请愿书,拜访了社区的部分家庭主妇,请求她们签字,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被拜访者几乎都同意了。两周之后,助手 B 再次来到这个社区。这次,他要说服家庭主妇们在自家院子里,建一个提倡“安全驾驶”的大广告牌,而这个广告牌并不美观。结果,那些第一次被助手 A 拜访过的家庭主妇里,有超过一半人同意了。而之前没有被拜访过的家庭,只有17 %的人同意。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往往很难接受一个本身不喜欢,又会给自己带来较大麻烦的请求。但是,如果先接受了一个小的、无害的请求,那么在这个请求的基础上,再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往往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这就好比登门槛,一个门槛太高了,往往人们就不想登上去。但如果是先登一个小门槛,然后一点点地把门槛加高,不知不觉中,你就登到了当初你不愿意到达的那个门槛高度。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就像阿文,开始是帮小李一个小忙,修改一下材料,然后帮小李写了份完整的材料,再然后公司的同事也学小李,让他写材料,直到最后,包括领导在内,全公司都觉得,材料就应该阿文去写。

“登门槛效应”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利用了人的深层心理因素:承诺一致性。就是当你承诺别人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在内心根据这件事情,给自己打上一个标签。为了维护你的标签,在面临新的选择时,会继续做出与这个标签属性相一致的选择。

在弗里德曼的实验里,同意了签署“安全驾驶”公益请愿书的家庭主妇们,在签字的同时,就给自己打上了一个“热心公益”的标签。为了保持这种承诺的一致性,维护外在形象的统一。签署了请愿书的人,就不好拒绝第二次树立公益广告牌的要求,否则会有愧疚感,觉得自己不是真正关心公益的人。而没有签署过请愿书的家庭主妇,就没有这个心理活动,她们如果觉得麻烦,直接就会拒绝这个过分的要求。回到阿文的故事,第一次给小李帮忙修改材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通过小李的反馈,阿文给自己打上了一个“我乐于助人,又拥有别人羡慕却没有的才能”的标签。在后续一次次的麻烦升级过程中,阿文每次都做出了和标签属性一致的选择,掉入了“承诺一致性”的陷阱。

设置“最后一道门槛”,时刻记住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一旦事情的发展超过了“最后一道门槛”,要坚决拒绝。

那么,明白了“登门槛效应”真正的陷阱在哪,我们在职场中,又应当如何避免自己掉入陷阱呢?

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设置“最后一道门槛”,时刻记住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一旦事情的发展超过了“最后一道门槛”,要坚决拒绝。

就像阿文,在一次次的事件升级中,他早就忘了自己的“最后一道门槛”在哪里了。如果他设置了“最后一道门槛”:不是同事遇到特殊情况,不是简单的修改,坚决不同意帮忙。那么只要他时刻记住这个底线,无论下次小李怎么夸赞他,他都不会同意帮助小李写一篇完整的材料,也就没有了后面的麻烦。

设置“最后一道门槛”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意义,帮助你在职场赢得好人缘。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不是乐于助人才会有好人缘吗?是的,这句话没有错,但底层逻辑是,不是你自认为在乐于助人,而是大家觉得你在乐于助人。当一件事情你答应得太容易,做得太频繁,大家会觉得你不过是举手之劳,没什么值得感谢的。但是,如果你一直很有底线,偶尔帮助了一个同事,他会觉得自己格外荣幸,也会对你分外感激。

最后,就是要注意拒绝别人时,态度要坚决,但方式要温和,拒绝的理由要合情合理,比如如果同事自己是不会或者能力不足请你帮忙,你可以采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指导同事而不是直接帮忙做。如果同事是遇到了特殊情况,如果不想帮,你可以说:“对不起,我这边也有事情,赶一块了,你看看其他人能不能帮忙。”如果想帮也可以,但必须强调清楚,这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仅此一次。如果遇到那种脸皮厚的同事,那就要直接斩钉截铁摆明态度,不要给他一点商量的空间,否则稍微让步,便会功亏一篑。

所以,如果你想避免麻烦,赢得好人缘,让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有对等的回报,就一定要设置好自己的“最后一道门槛”,并时刻记住它,不要让任何人,轻易踏过这道门槛,突破你的底线。

猜你喜欢

请愿书阿文家庭主妇
泰示威者拟向泰王递交请愿书
一位家庭主妇的读书习惯
伤口抹盐时轻些吧
中秋之后
扶儿子一把
德国人提交上万“请愿书”
阿文的诗
诱惑的门槛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
一封蹊跷的请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