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满“建国忠灵庙”建造实考

2020-11-30宋伟宏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神道伪满洲国神庙

宋伟宏 滕 飞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随着侵略战争的逐步升级,其侵略触角深入到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领域。为了把中国东北彻底变成日本的殖民地,为了从思想上、精神上彻底征服东北人民,从精神和意识形态上控制奴役东北人民,日本关东军不仅在东北各地大肆建立埋葬侵华日军遗骨的“忠灵塔”,更是在伪满“国都”“新京”建造了祭祀在九一八事变后死亡的日满文武官员的“建国忠灵庙”,通过“国家祭祀”,宣扬日本侵略者的“武运长久”和惟神之道,利用日本神道摧毁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在思想文化和精神信仰上实现“日满一体”,巩固日本的法西斯殖民统治。在长春,早已成为废墟的“建国忠灵庙”旧址,充分揭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性和殖民性。

一、日本神社的起源

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了树立天皇神统形象,明治政府推行神道国教化政策,并在整顿旧神社的基础上,建造了一批新神社,以祭祀历史上的先帝、皇族、忠臣,或是为国殉职者。1869年6月,在东京设立了“招魂社”,最初设立的宗旨是对建立明治新政权献出生命的志士进行慰灵,是个祭祀场所。1879年5月,“招魂社”改称“靖国神社”,名称改变后,其祭祀的性质也发生了大的改变,将最初祭祀战亡者的灵魂变成了祭祀具有宗教性质“神灵”的宗教仪式,并把祭祀的神灵归为“大和魂”,通过颂扬“大和魂”精神,达到国民无怨无悔地为天皇献身。同时,神官的人事权也从内务省改为陆军和海军两省管辖,神官的人事权归属军方管理,靖国神社纳入了国家神道体系。随着近代日本走向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神社进一步演变成为天皇制法西斯效力的国家神道,鼓励国民以死者为榜样,“绝对服从,舍己忘我,一心一意为天皇效劳”。①王金林:《日本神道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日俄战争后,日本的国家神道开始进入中国东北地区,1905年,最早在安东建立了安东神社,此后,在“满铁”沿线的重要城镇大连、旅顺、鞍山、抚顺、辽阳、铁岭、公主岭等地相继建立起许多神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建立殖民统治政权——伪满洲国,国家神道成为日本法西斯的附庸,神社成为支持、宣扬、美化、圣化侵略战争的工具,更成为日本法西斯控制民众思想意识,狂热支持战争,祈愿战争胜利,宣扬“武运长久”,进行“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基地。

二、“神庙”的建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东北彻底殖民地化,一边进行军事侵略,一边将国家神道与武力相配合,让神社走上为侵略战争服务的道路。早在1935年7月,由伪满国务院提出,为了祭祀在九一八事变后死亡的日满文武官员之灵建设招魂社,为此,伪满军政部设立了“满洲国招魂社建设筹备委员会”,由伪军政部最高顾问佐佐木到一担任委员长,伪总务厅需用处营缮科长相贺兼介为干事。随后,筹备委员会相继召开了五次会议,讨论建造规模、样式、朝向等事宜。8月,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还向溥仪提出在伪满洲国建立一个祭祀伪满五族“英灵”的“护国庙”,翌年开始动工修建,计划三年建成,改称为“建国庙”。同时计划在该庙一起供奉“天照大神”。然而这个建议却遭到了日本神社有关人员的反对,认为应建两个庙,分别进行祭祀,即建一个祭祀“天照大神”的“建国神庙”,一个祭祀在侵略战争中战死“英灵”的“建国忠灵庙”。②宋伟宏:《日本宗教侵略的历史见证——伪满建国神庙实考》,《溥仪研究》2013年第1期。1936年1月1日,撤销了之前设立的“满洲国招魂社建设筹备委员会”,设立了“护国庙建设委员会”。伪国务院营缮需品局长笠原敏郎任委员长,营缮处长故内藤任干事长,相贺兼介担任设计和监督。在最后确定的建设计划大纲中,对①建设目的、②建设用地、③规模、④样式、⑤名称、⑥灵域、⑦所需经费、⑧建设计划年度比例、⑨朝向(面朝未来新宫殿)、⑩祭祀方法、⑪实施分担(一般统辖事务由军政部负责,祭祀研究由文教部负责,设计施工由总务厅需用处负责)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划。③矢追又三郎:《建国神庙建国忠灵庙》,载《满洲建筑杂志》23-1。并且,还特聘请日本建筑专家“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冈大路(后任伪国都建设局长)和该校建筑科长村田治郎担任临时委员,由伪国都建设局矢追又三郎、加藤完、奥本一市、田中贞一等人进行设计。④矢追又三郎:《建国神庙建国忠灵庙》,载《满洲建筑杂志》23-1。3月26日和4月21日,建筑委员会召开了两次会议,确定了议事内规、祭祀方法、营造计划,建筑样式等方案。⑤矢追又三郎:《建国神庙建国忠灵庙》,载《满洲建筑杂志》23-1。1936年4月19日,在伪国务总理张景惠、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的参加下,举行了“镇地祭”仪式,同年8月20日,伪国务院总务厅下令将“护国庙”改称“建国忠灵庙”,⑥矢追又三郎:《建国神庙建国忠灵庙》,载《满洲建筑杂志》23-1。庙的朝向也由最初确定的大同大街北朝向,改为面向西北方向的日本伊势皇大神宫。

七七事变后,日本一面在军事上扩大侵华战争,一面对伪满洲国强化日满不可分关系,进一步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1938年8月,日本关东军提出“以创建建国神庙是为了达到国家的目的而统一信念,成为各民族的统一信仰,应以真正谋求可成为满洲国永久的生命为中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适当的方针、政策”。①[日]满洲国史刊行会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满洲国史》(总论),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1990年,第704页。要求伪满洲国建立“建国神庙”,供奉“天照大神”。但是,1939年5月爆发的诺门罕事件,使建设“建国神庙”事宜再度放下。同年9月,梅津美治郎取代植田谦吉出任关东军司令官,把创建“建国神庙”计划重新提上日程,并由御用挂吉冈安直在暗中继续进行准备。1940年6月,正值日本神武天皇纪元2600年大祭,借此机会,日本关东军决定让溥仪出访日本,让溥仪亲自把日本的“天照大神”接到伪满洲国,以此实现创建“建国神庙”和“建国忠灵庙”的计划。②[日]满洲国史刊行会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满洲国史》(总论),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1990年,第704页。

1940年6月22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授意下,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第二次访问日本。在对日本19天的访问中,溥仪专程前往伊势神宫参拜,并“迎请”了代表“天照大神”神器的铜镜。7月10日,溥仪经由大连港返回伪满首都“新京”。11日,伪国务院召开临时会议,审议创建“建国神庙”议案,会上通过了以下问题:“1、‘皇帝’奉祀‘天照大神’,2、为此建立‘建国神庙’,3,颁布关于奠定‘国本’的诏书,4、创建‘建国忠灵庙’为摄庙,奉祀为‘建国’而殉身的忠灵,5、据此修改组织法,增添有关‘皇帝’祭祀的条文,6、确立祭祀府官制等议案。”③[日]满洲国史刊行会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满洲国史》(总论),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1990年,第705页。12日,此案在伪参议府会议上走完过场被通过。至此,“建国神庙”和“建国忠灵庙”作为“国家神社”被确定不来。

7月15日,伪满洲国举行了隆重的“建国神庙”镇座祭仪式。仪式结束后,溥仪回到伪帝宫勤民殿,召集伪满文武百官、协和会及特殊会社代表,由伪宫内府次长鹿儿岛宣读日文版的《“国本”奠定诏书》,此诏书把“天照大神”奉为伪满洲国“建国”元神。同时,颁布了《组织法修正之件》和《祭祀府官制》。8月24日,伪满国务院、祭祀府联合发布第15号布告《关于创建“建国忠灵庙”之件》:“旨于新京大同大街南端南岭创建‘建国神庙’摄庙之‘建国忠灵庙’,以殉于‘建国’之英灵为其祭神而特奉祀。”④《伪满洲国政府公报》第71册,沈阳:辽沈书社,1990年,第630页。即建立“建国忠灵庙”,祭祀九一八事变以来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日伪军。“建国忠灵庙”成为伪满洲国的国家祭祀场所。

三、“神庙”的建筑

“建国忠灵庙”,位于伪满“新京”大同大街南端南岭的欢喜岭(现长春市人民大街与繁荣路交会处长飞小区)。早在1940年6月关东军安排溥仪访日前就开始筹划建设了。该建筑由伪国务院建筑局设计监督,三田芳之助组施工。建造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于1936年9月5日动工,1937年4月19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开工后只了建造本殿和庙务所。第二期工程以1938年10月21日举行上梁祭主为开端,建设了拜殿、东西配殿、角楼、神门、盥洗间等工程,由“建国庙建设委员会”负责监工。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断扩大,物资短缺,劳动力严重不足,从1938年起,伪满当局以“勤劳奉仕”为名强迫伪满各地民众参加义务奉献,其中有14 万人参加了“建国忠灵庙”的奉仕劳动。该工程直到1940年9月18日举行镇座仪式才算完工,该工程前后历时4年半终于建成。

该建筑占地面积4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32 平方米,其中正殿49 平方米,拜殿845 平方米,东西配殿各264平方米,神门171 平方米,四角楼各25 平方米,回廊638 平方米,盥洗间16 平方米,庙务所885平方米,昭忠桥长16米,宽12.5米。建筑样式为东洋风格,庄重宏大,外部为花岗石、砂岩石贴面,屋顶铺琉璃瓦,内部铺大理石、涂料涂漆。使用钢筋混凝土耐火材料,整体外观用中国传统的风格雕刻绘制,屋顶曲线等为日本风格。面朝西北伪满新皇宫预留地方向,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建筑材料使用耐火耐寒材料,屋顶铺的青瓦和外墙砖使用的都是防水材料,屋顶铺的青色琉璃瓦产自日本濑户,外墙地基石、墙砖以及桥、门等建筑材料均来自伪满的盖平、熊岳城、天岗、万家岭生产的花岗岩石。正殿采用大理石及人造石,柱子涂红色漆,在漆的底下涂纯金箔,天井及格子涂蜡色,殿内装饰为桧木涂漆并饰以金铜色,神门为涂红色漆铁门。该建筑由日本的多个公司施工,卫生暖房设施由辻高会生产,给水设备由胜本商会提供,电气设备由弘电社制造,照明设备由高岛屋生产,殿内装饰由高田装东店负责,涂漆工程由大信洋行施工,庭院建造由直营及铃木农园同和公司打造。工程总耗资160万元。①矢追又三郎:《建国神庙建国忠灵庙》,载《满洲建筑杂志》23-1。

“建国忠灵庙”包括参道、内庭、外庭,并在参道上建起一座单孔昭忠桥,桥上有石制狮子、狛犬分立两端。内庭包括本殿、拜殿、配殿。本殿也称纳骨祠,位于拜殿后面的高台上,是一座塔状的重檐建筑,呈正方形,高19米,是摆放死者灵牌的地方。拜殿也称祭殿,位于内庭中央,为单檐歇山顶,高19.7米,地板为水磨石,墙体表面涂漆,镀金铜色,天棚为方格天井,祝祠台为桧木制作。配殿分列在拜殿左右,为单檐歇山顶五开间建筑,高14.5 米。外庭包括神门、洗手所、庙务所,神门为单檐歇山顶三开间门楼,高13.8米,是进入内庭的正门。洗手所位于神门左前方,是个四角攒尖顶亭子,为拜神前洗手处。该建筑风格是以日本庙宇式为基础的伪满洲国独特新样式。

四、“国之祭祀活动”

“建国忠灵庙”的祭祀主要是仿照日本东京靖国神社的做法,以“国家”形式举行祭祀活动。1940年7月15日,伪满洲国政府发布敕令180号《祭祀府官制》,规定:“祭祀府掌管关于‘建国神庙’及其摄庙‘建国忠灵庙’事项。总裁奉旨管理‘建国神庙’及其摄庙之‘建国忠灵庙’祭事”。②《伪满洲国政府公报》第70册,沈阳:辽沈书社,1990年,第363页。任命桥本虎之助为伪祭祀府总裁,沈瑞麟为副总裁。同时,又以敕令第182 号公布了《“建国忠灵庙”祭祀令》,以敕令184 号公布了《对于“建国神庙”及其摄庙不敬罪处罚法》,规定对“建国神庙”之摄庙有不敬之行为者,处以七年以下徒刑。③《伪满洲国政府公报》第70册,沈阳:辽沈书社,1990年,第366页。1941年4月19日,伪满政府又以敕令第139号修改了《“建国忠灵庙”祭祀令》,规定:“建国忠灵庙”之祭祀分为大、中、小祭三种,大祭为5月31日的春祭,这是关东军举行的春季大祭。9月19日的秋祭及迁座祭、合祀祭、临时奉公祭均为大祭;中祭有“建国祭”(3月1日)、祈谷祭(谷雨日)、元神祭(7月15日)、尝新祭(10月17日);小祭为岁旦祭(1月1日)、月例祭(每月18日)、岁暮祭(12月31日)。同时废止182号祭祀令。④《伪满洲国政府公报》第79册,沈阳:辽沈书社,1990年,第378页。3月1日的大祭是伪满洲国建国日祭,是关东军表示对“慰殉于‘建国圣业’之英灵,称赞其功绩”的祭祀。在伪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庆祝日、休日敕令案》中,还增加5月31日春祭和9月19日秋祭及10月17日尝新祭为放假日。

1940年9月17日至20日,伪满洲国用四天的时间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建国忠灵庙”镇座祭仪式。9月17日九点,举行了“建国忠灵庙”新殿净祓式和安放御灵牌,首先由祭祀官在庙的内外院及昭忠桥正面、东西四个门撒上大米,完成了所谓的净祓式。然后,由伪祭祀府总裁桥本率祭祀官进行安放御灵代仪式。9月18日正式举行镇座祭,关东军特意选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天进行,不仅是为了放置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日伪军人24,141 个灵位,而是为了宣扬日本的国家神道,鼓动日本军人、国民及伪满洲国民众为日本的侵略战争赴死。所以,他们把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也搬了出来,19日11时,伪皇帝溥仪身着陆军军服,佩戴伪满最高勋章,在伪侍从武官长张海鹏、伪宫内府大臣熙洽、帝室御用挂吉冈等人陪同下来到“建国忠灵庙”神门,盥洗之后,在伪祭祀府总裁桥本引导下参拜了拜殿,完成了“亲拜仪式”。随后,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伪国务总理张景惠、伪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等日满官员,以及协和会代表、死亡者家属代表、伤残军人代表等进行了参拜,总计有一千多人参加了“建国忠灵庙”的镇座祭。①《盛京时报》,1940年9月20日,第一版。此后,每年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举行“建国忠灵庙”秋季大祭,伪满洲国举办的几次重大“国家祭祀”活动均在《盛京时报》头版大肆进行宣传。

1941年3月1日,伪满当局在“建国忠灵庙”举行“建国节”大祭。9月17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身穿陆军军服,胸佩大勋位菊花勋章,在伪宫内府官员熙洽、吉兴等人扈从下,亲临“建国忠灵庙”,参加合祀祭。②伪皇宫陈列馆编:《伪满宫廷秘录》,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336页。1942年9月14日,在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纪念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参加“建国忠灵庙”举行的临时奉告祭,伪满各部大臣次长、日本陆军中将、海军武官、协和会中央本部长、关东局总长、满铁总裁、伤残军人、遗族代表等1 千多人参加了参拜。9月18日,在“建国忠灵庙”秋祭日再次举行了参拜式,伪国务总理张景惠、伪参议府议长臧式毅、伪协和会中央本部长三宅光治及关东军代表、遗族代表200多人参加了祭式。③《盛京时报》,1942年9月19日,第一版。“建国忠灵庙”的祭祀活动完全按照日本东京靖国神社的方式进行,每年的祭祀活动多达20 余次。“建国忠灵庙”初建时,奉祀的亡灵是24,141个,1942年是32,241个,到日本投降时,供奉的侵华日军亡灵为48,050个。④[日]满洲国史刊行会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满洲国史》(总论),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1990年,第712页。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销毁罪证,9月18日,“建国忠灵庙”中的所有灵玺簿被烧毁。

结 语

“建国忠灵庙”,是仿照日本国内的靖国神社建造的,其祭祀活动成为伪满洲国“国家祭祀”的重要一环,是日本侵略者宣扬惟神之道,控制东北人民的思想意识,进行侵华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神道界人士说:“(对)满蒙的永久统制,不能只靠武力,也不能只靠外交”,“应在武力、政治和开放政策的基础上,更加注力于精神文化的移植”。⑤王金林:《日本神道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366页。为了把中国东北彻底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关东军以武力与神道并用的手段,一边进行军事侵略,一边用神道控制日本军人、开拓团移民的思想意识,让他们彻底为侵略战争效力卖命。并通过国家神道进行宗教侵略,奴化中国人民,迫使中国人民参拜神社,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让中国人变成日本侵略者精神上的奴隶,甘心当亡国奴。日本的宗教活动在侵略中国和统治东北过程中发挥了精神侵略的作用。

长春解放后,“建国忠灵庙”旧址作为军队用地,先后由解放军空军基础训练学校、长春飞行学院、空军航空大学使用,现在旧址正殿及院内的建筑基本被保留。2019年10月,该建筑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神道伪满洲国神庙
按神道 促睡眠
书之帕特农神庙
铁蹄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罪行纪实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汤和墓石像生的艺术价值及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神庙
神庙古老的“异教”神殿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
今夜,我们走过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