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政治观教育路径探究

2020-11-30丁中杰

现代交际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培育政治思想

丁中杰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所谓政治观,即是人们以何种态度和观点去认识和解释政治现象。就此而言,一个人的政治观“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1]。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政治观基本形成但又尚未定型,网络和社会中西方政治观的渗透歪曲甚至消解大学生已有政治观念,对高校大学生正确政治观的形成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深化政治情感,坚定政治态度是新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伴随党的事业的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其工作重点和内容,而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一直贯穿其中,是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其政治观如何对国家发展有深刻影响。

1.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成就

大学生政治观培育不仅限于学时期,而且贯穿于其教育过程始终,体现一定的连续性。同时,各阶段政治观培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体现一定的阶段性。因此,大学生整个政治观的培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体现了对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正确把握。基于此,大学阶段作为更高一级培养阶段,是在延续已有政治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第一,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相对较高,有一定的政治判断力。经过学校长期的阶段性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相对较高,对网络社会中存在的西方政治观、对诋毁、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观点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认清各种政治观念的实质,看到其根源之所在。第二,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更加积极向上,爱国主义意识强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2016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91.3%的大学生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8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2]。这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有较为深厚的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第三,大学生的政治态度较为坚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积极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得到明显解决,政治更加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大学生对这一变化的切身感受,加深了其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政治态度更加坚定。

2.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不足

大学生政治观培育所取得的一系列经验是值得学习的,对其中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方法要予以传承借鉴,对其中有不合理的部分要予以改正,对不符合当前发展需要和趋势的要予以剔除。因为总体而言,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成就是主要的,培育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是次要的,但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大学生普遍政治认知能力较强,却不能很好地外化于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人们可以更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参与政治,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更好地实现和发挥自己的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虽向往参与政治活动,但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虽有一定的政治认知能力,却不知如何用以指导自身政治实践。第二,政治情感深厚,但政治理性略显不足。大学生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育了深厚的政治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多数大学生表现出对国家政治的关心与关注,自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也应认识到,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政治冷漠、“盲目爱国”等行为,政治理性略显不足。第三,政治态度较为坚定,但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和西方“包装完美”的渗透时,会出现一定的意志动摇现象。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有一定的政治坚定性,但社会阅历较少,对西方政治关注度低,当出现较为敏感的社会问题时容易产生动摇,政治观念尚未安全定型;西方也正是抓住这一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精心包装”的渗透,已达到他们卑劣的政治目的。

二、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05。人的本质理论决定了人不仅具有个体属性,最重要的在于其社会属性。在此意义上,政治观培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作用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对其所具有的价值应从人自身着手,从人所具有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着手。

1.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个体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4]79政治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自然要为实现根本目的服务。其个体价值体现为:第一,提高并进一步巩固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使其内化于心。如前所述,当代大学生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已具有一定的政治认知能力,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以及西方政治渗透的“巧妙性”,使大学生对自身产生一定的怀疑。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流动性更大,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逐步丧失政治辨别能力,产生思想困惑。第二,课堂教学辨明是非,澄清模糊认识,深化大学生政治情感。政治观教育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以科学的理论来阐明各类政治观的实质,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澄清大学生的模糊认识,使其对各类政治观念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深化政治情感。第三,通过历史史实的阐述,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主场。政治观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通过历史史实的阐述,大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认识到今天的一切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实现的,使其从内心拥护爱戴中国共产党,养成坚定的政治态度。

2.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社会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完成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4]60,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发展,其对社会的影响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如何,对国家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社会价值体现在:第一,有助于巩固党的领导。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就是在阐述历史及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过程中,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以史实来提高大学生对党的认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第二,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制度的完善需要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的高素质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对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有助于其坚定社会主义立场,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为社会提供大量政治坚定的高素质人才。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中的人。一个人的价值不只是体现为个人价值,而且体现为社会价值。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时,良好的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前提。因为政治素质是个人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只有深刻认识国家的各项政策,才能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才能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路径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3]134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教育时,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推动知识培育和实践锻炼的良性互动,使大学生在正确政治观的指导下更好地投入政治实践,在政治实践中更好地深化政治认识。

1.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理论路径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4]9大学生政治观培育应首先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首先,加强大学生政治认知教育,提高政治认同感。政治认知是政治观培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只有在具备正确政治认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教育过程中,应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力度,以深入的理论剖析,通俗易懂的话语阐释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提高政治认同感。其次,建设政治文化环境,注重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高校校园文化设施为政治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满足了政治观教育的物质基础需要。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培育的过程中,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还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如用展板、报栏或校园网等传递最新的时政动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时政达人”,在不知不觉中提供自己的政治认知,深化自己的政治情感。最后,重视群体效应,关注并积极引导学生群体。大学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群体和社团,群体成员的思想观念较为相似。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教育时,应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群体中“领袖人物”的培育,以“领袖人物”的发展来带动学生群体的发展,发挥群体效应。

2.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136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提高人们的政治认知,而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们的政治参与,以政治观来指导自己的政治实践。同时,政治实践也会反过来推动政治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政治观培育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实践的作用。首先,加强对政治观培育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当前高校政治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理论培育不能很好地解释当前社会状况,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对大学生真正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涉及较少。因此,应增强教育者的实践教学意识,注意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学生答疑解惑,将理论讲授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其次,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发展。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组织相关的政治活动,如参观“抗战纪念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真实感受政治文化,提高自己的政治自觉。

猜你喜欢

培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