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11-30常九林

现代交际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华政治传统

常九林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在历史的变化过程中,积淀着中华儿女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以其特有的价值取向、思想认同、伦理观念、思维方式等精神特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哲学思想、人文情怀、道德理念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都为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时代契机,丰富了价值底蕴,指明了正确方向。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1.提高大学生思想认知高度

青年一代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认知高度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和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启迪作用,它能够成为我们的灵魂支柱,在潜移默化中构建我们的思想框架,形成正确的思维认识,这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重要目的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不仅禁得住时代的考验,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助于大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被其深刻的内涵及强大的力量震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让所有人能够用心感受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中蕴含着的强大能量与内涵。

2.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更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可见,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必不可少的政治素养。这就要求新时代必须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加大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坚决抵制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和魂”,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使学生更加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进一步认清西方错误思潮的实质和目的,明确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和担当,增强做一名中国人的底气和自豪感。

3.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修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规范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所包含的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和道德风范。做人要将厚道放在第一位,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在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基础之上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到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以厚德载物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品德修为的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素养,从具体事情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为。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隐性且漫长的过程,然而当今社会“快餐式”文化及追求及时效果的社会风气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也导致高校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课程被边缘化和弱化。当前高校教育还是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传统文化教育为辅,缺少系统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很多高校由于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往往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就业有明显帮助的专业知识课程,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被边缘化。

2.大学生情感认同度不高

网络时代,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通常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比如娱乐明星、休闲时尚等,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相对较少,缺乏一定的认知,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做到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也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缺少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智慧和能力,并且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方面缺乏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逐渐弱化,部分大学生很难真正做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行为举止的内在要求,在面对国家和个人利益的选择时往往趋向于维护自己的利益。

3.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缺乏

高校作为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由于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不能更好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规范自己,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主要表现为:高校思政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笼统,概况式,缺乏具体的内容,“说教味”浓厚,学生对其所传递的思想观念缺乏兴趣,甚至还会感到无聊。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未安排为主课,只是作为通识课程来辅助专业类课程。而且教学方法也比较老旧,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及时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对其重视度不高,接受率较低。再加上教师大多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研究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在传授过程中很难深度剖析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价值,很多教师不能有效实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身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自觉性不强,未能找到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课堂的契合点,不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1.加强思想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校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力度,使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做到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行为修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之中,进一步转化成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高校在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努力使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通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其精华,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

2.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及学习方式。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高社会成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加速传统文化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平台,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网站的建设,通过组织学生社团、设置校园电台、校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渗透力度,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认同感。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活动,让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实现传统文化线上线下教育结合,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传播功能,使学校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使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弘扬社会正能量,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3.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肩负重要使命,更是实现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主要场所;因此,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能够进一步带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师要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崇敬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经典的现代因子要进行深入挖掘,激发并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高校应增加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日常教学中,进而更好地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更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中,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以及感化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为日后工作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现实实践奠定基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单一、死板的灌输教学模式,积极寻找灵活有趣并且高效生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的精神基因,融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精准地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服务。虽然从现状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但我们始终要坚信一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及高校的不懈努力之下,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中华政治传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