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主题班会在初中生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30

现代交际 2020年20期
关键词:班会德育工作初中生

张 瑞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可引导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而初中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德育可让初中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德育诸多手段中,新型主题班会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感受到德育对人生成长的影响力。新型主题班会在加强初中生德育中的实用性和实施性都极为可观。虽然大众对德育的关注度已逐步提高,但一部分教师对德育的认知还存在局限性,对新型主题班会在德育中的应用缺乏一定的经验,出现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时,由于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大,相较于德育,教师更注重升学率,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热情受到影响,严重限制了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需对新型主题班会于德育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进而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优化新型主题班会德育效果,促进初中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改善德育模式,提高我国初中生德育水平。

一、新型主题班会概念与原则

1.新型主题班会概念

主题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全体成员参加的会议。新型主题班会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主题班会,不是常规的学科课程,而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由班主任引导,班委会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形式新颖的主题性教育活动,是教师针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手段。

新型主题班会活动具有集体性,以集体参与的形式,营造热烈、积极的活动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在主题班会的集体活动中展开体验式学习,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召开新型主题班会,需要充分准备。教师与学生先就班会主题进行讨论,参与的学生畅所欲言,发挥个人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班会主题更具吸引力。在开班会的过程中,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培养个性,形成良好的班风。

2.应用原则

首先,针对性原则。新型主题班会在德育中的应用方式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同时,教师在开展新型主题班会时,需要了解班级中各个学生的特征,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德育需求。另外,针对初中生思想、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深入调查,并就问题展开思考,选取有针对性的班会主题,以新颖的形式组织班会,在班会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加知识面,提升创造力。

其次,双边性原则。召开新型主题班会时,将德育融入其中,不但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且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两者相互结合,让主体班会的德育应用获得最佳效果。以德育为主要目标的主题班会,要把握好方向与内容,充分利用资源,为班会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良好条件。同时,要让学生对主题班会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加入主题班会中。

最后,创新性原则。新型主题班会需要突破传统的班会模式,无论是主题内容与班会模式,都需要持续创新,主题班会一旦因循守旧、老调重弹,就会失去举办的意义,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会逐渐降低,无法实现德育的目标。因此,新型主题班会需要采用学生喜爱程度较高的模式,融入创新性、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德育教育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

二、应用的必要性

1.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型主题班会在初中生德育中的应用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注意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初中教师需要切实履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重视新型主题班会在德育中的积极作用,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的学生教育形式,而新型主题班会能进一步丰富、充实德育模式,推动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新型主题班会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最佳的德育方式之一,中小学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提高德育水平的关键手段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在初中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型主题班会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水平的关键手段,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知识广度、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组织符合班级需求的主题班会,为开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4.保障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都较为敏感,情感、思维、价值观念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教师在德育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初中生能够接受全面的德育。新型主题班会的呈现形式比传统德育模式更具渗透性,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达个人的态度,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念,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存在的问题

1.模式单一化,内容较陈旧

在新型主题班会渗透德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模式基本以宣讲为主,理论色彩较为浓厚。从宣讲的内容来看,多集中于对班级团结、学习能力、劳动教育方面的德育宣教,内容较为陈旧。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初中生而言,刻板的宣教性内容,会降低学生对主题班会的兴趣。而爱国情怀、心理健康、理想教育等方面的德育内容偏少,不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组织频率低,时长难以保障

目前,虽然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多数学校依然以成绩为评判学生的重要指标,大多数中学开展新型主题班会的频率较低,未达到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学生德育时长难以保障。部分教师依然认为组织新型主题班会是浪费时间,大量地占用班会时间,进行学科课堂教育。德育与主题班会融合更是难上加难。

3.教师成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新型主题班会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模式,是初中生德育的关键性手段,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在新型主题班会中,应当以学生为班会主体,教师负责引导,从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反客为主,无论是班会主题还是班会组织形式都由教师“一刀切”;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参与自己不感兴趣的主题班会,由此造成参与积极性较低,互动频率降低等现象。

4.缺乏系列主题,忽略延伸教育

一次新型主题班会活动发挥的德育效果是有限的,而一次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德育工作的完成。初中生的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持续性的教育活动,在每一次活动中得到成长,最终能够从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然而,从目前的班级活动主题来看,中学班会活动主题缺乏系列性,往往是教师自行决定,班会活动结束之后,并未从多个方面对主题班会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补充与改善,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没有做到递进式的形成系列主题,在优化之后,再组成新的主题活动。除此之外,现行的主题班会还忽略了延伸性教育,班会的组织者与参与者都未对班会内容的延续性展开深入研究,更未对班会过程中讨论的主题所带来的思考进行深入挖掘,导致德育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四、应用策略

1.采取新型组织模式,选定趣味性内容

就组织方面而言,新型主题班会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应用时,需要采取创新性的组织模式,以活动为载体,以互动性活动让初中生更直接地进行体验,并深入地交流个人的真实感悟。从内容上来看,则需要选定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对内容、过程及场景进行布置,让学生们进行沉浸式的体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传统说教班会。具体需要从以下方面深入展开:首先,德育型主题班会需要提高学生的活跃性,让主题班会活动更具人情味,更有趣,更好玩,唯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才能够吸引学生们参与,让学生在玩乐中接受德育教育。其次,主题班会需要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只有让一半学生能够积极地加入主题班会的交流,主题班会活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教师作为组织者需要优化导入模式,以衔接导入、情境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等多个方式,从开端就吸引学生的关注点。

2.把握举办时间节点,保障班会频率时长

教师需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按时按质地组织主题班会,同时明确每期主题班会所需要达成的德育目标,根据目标对合理地安排每一节主题班会的时间节点、班会时长与内容部署。从主题班会的举办日期来看,可以与感恩节、父亲节、青年节、母亲节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节日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除此之外,主题班会的组织需要有序化,科学部署主题班会的组织频率与举办节点,在保障内容的创新性的同时,加强各个环节与主题的紧密性,各个细节之间需要融会贯通,合理地控制班会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此才能够让德育效果更佳。

3.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如果教师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不足,那么教师就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要逐步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以身作则,同时深入了解新型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内容,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德育方式。

在将德育融入新型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坚持互动性的原则,摆正自身的位置,将学生作为班会的主体,做好引导工作,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班会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4.制定德育评价机制,增强教育反思

在新型主题班会举办之后,需要对其所达到的德育效果进行可行性的评估,制定相应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方可由学校领导、家长、学生等多方角色组成,学校也可拟定相应的德育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评估新型主题班会的效果。

同时,一堂班会课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德育教育已经完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增强教育反思与追踪。作为组织者教师需要重视延伸性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与家长所反馈的感想与意见进行总结、思考,增强主题班会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性与影响力,并及时有效地指正学生们的思想,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思想与行为,要进行及时引导与指正。

五、结语

综合而言,新型主题班会在加强初中生德育工作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塑造,都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初中生教育过程中,需要提高新型主题班会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的应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理念,坚持创新性思维,教师摆正引导者的身份,坚持以学生为主题班会的主体,优化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内容,提高初中生参与班会的热情。教师需要对新型主题班会进行科学的规划与部署,保障德育教育与班会内容的完美融合,为初中生德育营造积极健康、民主轻松的环境氛围,改善德育工作的传统方式,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猜你喜欢

班会德育工作初中生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