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价值旨归探析

2020-11-30

创造 2020年9期
关键词:效能同志优势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65000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遵循“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使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一)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所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带领我们奠定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外敌对势力曾预言:战后中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再怎么厉害也解决不了那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也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面对这样的窘况,不少人质疑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的能力,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而在经济上只有0分。更有甚者断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成不了大气候。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不怕苦、不怕难的奋斗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中国的发展寻找出路。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发出号召:“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充分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的领导的坚强有力,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全国一盘棋、全民一条心的显著优势。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建议,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分两步走的设想,在这个战略指导下,我国在工业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正是沿着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内在逻辑,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建立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经济基础。

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我们巩固、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经济基础。首先,邓小平同志带头拨乱反正,带头改革开放,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政治和组织路线,以1978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标志,冲破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遭到很大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就否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做的贡献、否定毛泽东思想,鉴于此,邓小平同志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功与过,巩固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接下来的南巡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3强调充分运用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这为经济的腾飞迎来了一个大契机。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中国发展的“三步走”目标,为中国经济的走向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极设置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积极振兴工业促进“四化”建设;积极发展教育储备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阶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着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继续向前迈进。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坚持、巩固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经济基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和发挥社会主义市场价值和生产力的优势,主动及时纠正市场经济的短板和劣根性,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有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万众一心…就有了实现和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秘密武器”!

(二)从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既经历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变迁,也经受了不少重大考验。但是,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国际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从国家治理状况看,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前,经受住了抗美援朝战争、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河北唐山地震等重大考验;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不但胜利渡过了这些难关,而且取得了革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受了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重大疫情、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考验。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民众众志成城,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还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面对局部地区的冲突和动荡等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的重大风险考验和严峻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内部环境,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迎难而上、继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全国到处呈现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现在不少西方国家乱象丛生、弊病百出、动荡不已,他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我们党成功治理下的中国则稳定而富有活力,这是我们中国制度优势的体现。

二、以人民为中心: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价值旨归的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的治理效能最终都是落脚到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又安稳的生活。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全文公报高频词排行榜上,“人民”二字共出现52次,高居第二,可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中,因此,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价值旨归。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主要包含群众历史观、群众实践观以及群众利益观,其本质要求与核心内容是人民群众是权力的主体,一则权为民所赋,二则权为民所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不能被历史淘汰”,“被历史淘汰”指的就是失去民心、丢掉政权,这就要求新时代必须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提升也离不开党的帮扶,二者的一脉相承最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主体地位不能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也不能变,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性更不能变。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工作方法中的关键一环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与根本工作路线。”[2]365群众路线的宗旨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党在任何一刻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任何一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变,任何一刻都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聚结于党的工作事务中,这决定着党的伟大事业的成败,不容忽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过程中,就蕴含着一条基本路线: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强调“知行合一”:“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而“一”则是目标、是效果、是整体。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无不体现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鲜明特色,无不体现着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不体现着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就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现在的一切发展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回应,那我们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的落脚点依旧是为了发展。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才会不断上升。制度优势能够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是离不开人民的努力:谋划发展,最了解实情的是人民;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是人民;检验结果,人民群众是最后的阅卷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才具有不败根基,制度优势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四)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路径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对教育、医疗、工作、卫生等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保障的期盼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共产党人一直秉持着艰苦奋斗精神,一直怀揣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3]21奋斗目标与中国梦实现的果实将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愿望实现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就被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能解决社会矛盾。所以,以人民为中心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价值旨归。

三、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

中国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在这样优越性制度下转化过来的国家治理之道,必然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古语云:“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所以人民最终选择跟党走。新时代要不断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各方面建设,让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处于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中心地位。党要带头坚持依法治国,国家治理需要在正常“轨道”内进行,任何“越轨”行为都可能造成悲剧的诞生。同时随着“四个全面”的深入推进,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健全法治体系,完善法治制度,将问题、矛盾扼杀于摇篮,将冲突、抵触消灭于萌芽。将这样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制度优势怎样才能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必须要回到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上去,那就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简言之,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4]88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是应有之义,要将这个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必须要充分认识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国家决策更好地倾听民意、反映民心;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鼓励民主党派人士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基层民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治理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使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融入更多的群众智慧。

(三)坚持科学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效能的衡量标准,社会活力的活跃程度,关系着国家治理效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关系着国家治理过程中有利因素的诞生与延续,关系着国家治理效能的效率高低,要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正确理顺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一方面,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再分配注重公平等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异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追求与价值体现,同时也是衡量国家治理效率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116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比较多,市场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企业也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压制,一度让经济发展的效果不理想。市场作用发挥得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和金钱层面,也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发展,市场也应随时代之变调节。同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是要否认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要更好发挥对市场的引导、服务作用[6]64,”要做好对市场的监督和管控,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要勇于填补“真空地带”,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科学合理的发展正是落脚到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上,将这样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果实,才能体会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制度稳则国稳,制度强则国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这句话的精辟之处在于把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规律性东西说透彻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的发展为人民,也靠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其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因此在转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将人民贯穿于转化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有用。

猜你喜欢

效能同志优势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大元帅』与『小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向雷锋同志学习
画与话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