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闽北老区 传承革命精神
——记闽北党史工作者吴其乐
2020-11-30童长宝
童长宝
不久前,原中共南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南平市闽浙赣研究会顾问吴其乐同志因病逝世。他对闽北党史研究工作的无限热爱,对闽北革命史孜孜不倦地整理、挖掘和抢救的执着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潜心涤虑梦成真
人,大凡都是有所追求的。吴其乐自上4 年级读了《水浒》后,便误入“歧途”,梦想自己也要著书立说,写出像《水浒》那样的闽北革命史来。于是,他在读书兴趣上从杂乱无章胡吞乱咽,到有选择重点地读一些有意义的当代小说、优秀的古代诗文,树立了终生求学的观念。14 岁时,他渴求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买一本词典,上山挖草根卖,也不知挖了多少次,才凑足买词典的1.25 元钱。也就是这本词典,帮助他开始了漫长的学习文学的道路。
1961年,17岁的吴其乐回乡到生产队劳动,每天咬着牙关干活,历尽艰辛。在那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渴望离开农村,改变身份,于是日夜读书,梦想以同等学历参加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一篇自己创作的反映一个农村干部带领社员抗旱的短篇小说《年轻的书记》,被晋江专区干部函授学校(大专)破格录取。之后,他十分珍惜3 年多的函大学习。在函大,他年纪最小,却是完成作业最认真最好的一个,每学期两次每次两天的面授,他都是第一天凌晨1 点启程,翻山越岭赶了40 多华里的路,在早上7 点以前赶到教室上课,第二天下午下课后又连夜赶回家。中间一个晚上住客栈,每晚每张床5 毛钱,他只花2 毛5 分钱和别人合睡一张床。在城里吃4 餐白饭,米还是从家里带去的,而且分两次加工,剩下的住宿费和加工费用来买书,空闲时间就泡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客栈老板见了直摇头说:“像你这种人再不成才,老天爷都会掉眼泪的!”
1965 年12 月,他报名参军。由于他文化基础好,字又写得漂亮,一到新兵连就当上副班长,后来调到团司令部当打字员,他把打字室当成自己的大学,把图书馆里的书几乎全搬回去翻了一遍。部队藏书中,以革命斗争题材的居多。他认真读了《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还有许多老革命撰写的回忆录等,就这样,党史、革命史在年轻的吴其乐心里播下了种子,他从此与党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1 年转业到生产建设兵团,他先后当任放影员、工会干部、政工干事。工作期间他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 年内30 门课程全部通过。至此,他用了24 年的时间,终于取得了一本社会认可、有实实在在含金量的大专毕业文凭,为后来调到中共建阳地委党史办从事党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地委党史办,他一待就是20 年。期间参加编撰和主编了许多党史资料,出版了专著,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了40 多篇论文,被评聘为副研究员,成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当上了主管党史工作的副处级领导干部。2004 年他光荣退休。退休后他学会了用电脑,将平时收集的资料在电脑上修修改改,几年下来就有了3 部长篇小说《关家寨》《五代同堂》《寒梅傲雪》和一本收集大半生研究成果的《史林学步集》。与此同时,他还受聘撰写了许多关于闽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专题书籍,较大部头的有《中国共产党南平县革命史》《南平地区志·共产党志》《南平史话》《南平通鉴·近现代部分》和《中国共产党南平市历史(第二卷)》《南平茶志》的一部。2017 年授聘南平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顾问,撰写和主编了《闽浙赣边区党史研究论文集》等。
爱岗敬业站位高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历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里,历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历史研究的成果,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党史作为一门历史,更应当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1990 年他在《福建党史月刊》第四期发表的题为《党史工作应当为现实服务》的文章中明确提出:党史的无产阶级属性,决定了它应当为现实服务。他说:“研究党史应该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自己认识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如实地记录党的产生、发展的历程,科学地总结这个历程的经验和教训,并探索其规律,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97 年他发表了《用中国的历史教育人民是党史工作者的时代重任》,该文原载《福建党史月刊》第3 期,后收入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他还强调,党史工作要想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就得联系实际,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研究这些问题的历史渊源和我党在历史上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今天应当如何吸取这些经验和教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勤于笔耕,仅收入《史林学步集》中的文稿就有57 篇,这些文章有对革命历史人物,党的政治建设、政权建设、理论建设的研究,有对城市、农村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以及对当前时弊和腐败问题的抨击。
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关家寨》描写的是一个民主革命时期的老区基点村,新中国成立前,不少先辈为革命、为村民谋幸福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组织起来生产自救度过饥荒,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依靠集体力量,村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与其他村寨比较,关家寨仍然落后;改革开放以来,一位红二代转业干部关解放放弃县城机关舒适的工作,回乡包队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寻找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寒梅傲雪》,则以闽浙赣边区革命史为背景,以女英雄许雪梅的革命历程为主线,在血与火的锤炼中,塑造一个坚持信念、百折不挠、英雄机智、气节高尚的女共产党员形象,从而反映了整个闽浙赣边区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严酷性和进行这场革命的必要性,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合理性。2019 年7 月,在“闽北红色文化与当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研讨征文活动中,他撰写的论文《如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荣获中共南平市委宣传部、武夷学院颁发的“优秀奖”。
春蚕到死丝方尽
吴其乐同志长期从事党史研究,对闽北党史熟悉,尤其热爱党史研究工作,在他那不足6 平方米的房间里,两边顶天立地的书架上摆满各类书籍,其中绝大多数是政治读物和党史书刊。中间只能容纳一张1.2 米宽的床铺和一张电脑桌,这里既是他的卧室也是他的业余图书馆兼办公室。他每天戴着老花眼镜,手不释卷。他常说:“有为才有位,党史工作只有紧密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才能有活力,才能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前些年,党史工作有被社会冷落的现象,但他意识到闽北是福建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是最早举起武装斗争旗帜、较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区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红旗不倒”的美誉。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后来评审原中央苏区县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十九大报告要求“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吴其乐深感进入新时代大力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党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15 年来,他退而不休,仍然孜孜不倦地梳理闽北革命历史脉络,荟萃革命精华,彰显革命人物风采,满怀深情地将积累30 余年的资料,先后创作了《五代同堂》《关家寨》《寒梅傲雪》3 部长篇小说。其中《寒梅傲雪》受到中共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培栋的高度评价,张部长亲自动笔作序,序言中指出:“长篇党史小说《寒梅傲雪》对进入新时代大力宣传红色文化精神,积极利用红色文化正能量,可以起到聚人心、振精神的作用。这本书是我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较好的乡土辅导读物,且对闽北文学创作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由于积劳成疾,他身体每况愈下,自知能为党史工作奉献的时间不多,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2019 年他帮助市政协文史委审阅了18.5 万字的《鹰翔武夷·王文波》。他还接受约稿,写了缅怀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的文章《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黄道河口蒙难记》,刊登在2019 年第8 期的《红土地》上。8 月因病情恶化,他住进了南平市第二医院呼吸科,住院期间还应邀帮助建阳区审阅《建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书稿。他生怕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完不成任务,还是把电脑搬到病房带病工作。在病床上,他一行行认真阅读、修改,同房病友不理解,说:“生病了也不休息,还要这么劳累。”老伴深知他的执念,说:“他爱党史,只有做他喜欢的事,他的精神状态才是愉快的。”最终因为劳累过度,稿子还未审完他就离开了人世。我想,这一定是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一件事了。
吴其乐去世后,家人根据他“不必告诉外地亲友,不开告别会,丧事一切从简”的遗愿,简单处理了丧事。他就是这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老党史工作者认认真真做事、平平淡淡做人的优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