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C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胃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2020-11-29汤旭山朱雅婷周湘龙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
张 倩,汤旭山,朱雅婷,周湘龙(.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
胃癌在世界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三,胃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1]。由于早期胃癌的病症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五年生存率仅有不到10%[2],但大部分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是胃癌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所以针对晚期胃癌,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3]。目前无论是针对局部晚期胃癌还是转移性胃癌,化疗有效率都较低,个体差异大,所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奥沙利铂是胃癌治疗的一线药物[4]。奥沙利铂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结合,形成铂-DNA复合物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DNA复制障碍,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限速酶,在核酸损伤修复过程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文献[5-6]指出E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可以影响DNA修复能力,从而影响奥沙利铂治疗的疗效。本研究探讨ERCC1基因多态性与SOX方案化疗疗效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SOX方案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共计60例, 其中男性49例(81.67%),女性11例(18.33%);年龄21 ~ 70岁,平均年龄(57.17±11.32)岁。TNM分期:Ⅲ期19例,Ⅳ期41例。纳入标准: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为局部进展(不能手术)或转移性胃癌;经CT、MRI、B超检查证实均有可测量病灶;预计生存期> 3个月;接受SOX方案化疗2周期以上,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之前接受过化疗或是放疗(除非后者是放射治疗野之外复发的辅助治疗);严重的心脏疾病、肝、肾等疾病患者,或是临床上重大的,不可控制的伴发疾病或是该肿瘤发病之前存在或与之共存的其它癌症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无法耐受毒副作用的患者。
1.2 化疗方案
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S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qd,ivgtt,d1)+替吉奥(40 mg·m-2,bid,po,d1 - 14), 3周一个疗程。可评价疗效患者需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
1.3 样本收集和基因分型
所有患者在化疗前抽取静脉血2 mL置抗凝管中并标注患者编号和样品编号,提取基因组DNA后低温- 80 ℃保存。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ERCC1 118C/T位点基因型。引物上游序列为5'-TCCAACACAGGGTCCCA-3',引物下游序列为5'-TCAGGGACTGTCCAGGGTTA-3'。PCR反应体系50 μL,包括TaKaRa LA Taq(0.5 μL)、10×LA Taq BufferⅡ(Mg2+)(5 μL)、引物F(10 μmol·L-1,2 μL)、引物R(10 μmol·L-1,2 μL)、dNTP(1 μL)。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5 min,1个循环;95 ℃变性30 s、57 ℃退火30 s、72 ℃延伸60 s,35个循环;72 ℃彻底延伸10 min,1个循环。ERCC1 118C/T位点基因分型为C/C型、C/T型、T/T型。
1.4 疗效评价指标
根据RECIST标准(1.0版)进行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以CR+PR计算化疗总有效率,以SD+PD计算疾病控制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基因分布情况分析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基因型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分布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基因型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并用Log-rank检验不同基因型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差异,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RCC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1。其中ERCC1 118C/T基因型三种分布频率分别为C/C 32例(53.3%),C/T 24例(40.0%),T/T 4例(6.7%),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χ2=0.031,P= 0.985)。对ERCC1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ERCC1 118C/T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性别及TNM分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ERCC1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Tab 1 Relationship between ERCC1 genotype 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2.2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化疗有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60例患者均接受SOX方案化疗,ERCC1 118C/T位点含T等位基因的C/T型和T/T型合并进行统计分析。两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计算化疗有效率,以CR+PR为有效组,SD+PD为无效组。分析结果显示,C/C型患者化疗有效率(40.6%)较C/T+T/T型患者有效率稍高(35.7%),但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详见表2。
表2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化疗有效率的关系Tab 2 Relationship between ERCC1 gene polymorphism and the chemotherapy efficiency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2.3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随访60例晚期胃癌患者SOX方案化疗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1例失访。C/C型32例,C/T型27例。治疗后C/C型患者的平均PFS为8.49个月,C/T+T/T型平均PFS为10.44个月,含T等位基因的患者PFS较野生型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见表3,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1。
表3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PFS的关系Tab 3 Relationship between ERCC1 gene polymorphism and PF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图1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关系Fig 1 Relationship between ERCC1 gene polymorphism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3 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以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主要采用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其中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是晚期胃癌一线化疗方案之一[4,7]。
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第三代铂类,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奥沙利铂是治疗消化道肿瘤最重要的药物之一。L-OHP更容易与DNA链上的G共价键结合,形成DNA蛋白质交联及链内链间交联,因而抗肿瘤作用更强[8]。但是抗肿瘤药物对机体肿瘤细胞损伤后,机体会启动DNA修复作用,使肿瘤细胞得以存活。Kweekel等[9]研究表明,DNA修复作用是L-OHP耐药的主要原因。核苷酸切除修复是DNA修复作用的关键基因,而ERCC1在该途径中发挥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E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10]。因此,探讨ERCC1基因多态性对以奥沙利铂为基础治疗的胃癌患者疗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ERCC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9q13.2,大小为15 kb,有10个外显子。在DNA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机制为ERCC1与DNA修复酶缺乏互补基因F形成具有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活性异源二聚体,此异源二聚体能够进行损伤识别和切除5’端;而且ERCC1与异源二聚体组成的核酸内切酶能够参与同源重组途径,同源重组途径可被认为是肿瘤化疗的潜在靶点,ERCC1在DNA链间交联损伤修复途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ERCC1表达使DNA修复作用增强,L-OHP诱导的DNA络合物的清除增加,因而抗肿瘤能力减弱,从而降低了药物疗效,而抑制ERCC1表达则可以减弱DNA修复作用,从而提高L-OHP的药物疗效。近年来,关于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研究逐渐增多[11-15],但通过基因型检测评估化疗疗效尚未得到统一结论。有研究显示ERCC1的基因分型C/C型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显著高于C/T与T/T型[16]。本研究结果显示,C/C型患者化疗有效率(40.6%)较C/T+T/T型患者有效率稍高(35.7%),但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有研究[17-18]表明ERCCl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铂类化疗后的易感性无关,这与本研究结果吻合。也有研究[10]表明ERCC1基因多态性与生存期相关,T/T基因型中位PFS较C/T和C/C型显著增加。本研究分析了ERCC1基因多态性与SOX方案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治疗后C/C型患者的平均PFS为8.49个月,C/T+T/T型平均PFS为10.44个月,含T等位基因的患者PFS较野生型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本研究只收集到4例T/T型样本,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后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影响ERCC1活性的位点较多,本研究检测位点覆盖还不足,尽可能多的位点才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论,有待后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