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出版与新时代编辑人才的培养

2020-11-29

科技传播 2020年7期
关键词:书刊纸质期刊

竹简作为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载体,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以及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与传播工具。纸张出现后,因为其具有轻便、信息量丰富等诸多优点逐渐取代了竹简,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扑面而来又一定程度取代了纸质书刊传播知识与文化的作用,给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网络出版依托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信息量、便捷性、产品生产周期、环保等多方面都优于纸质书刊,那么作为以纸质书刊为工作对象的传统书刊编辑,我们面对网络出版所带来的挑战应如何应对呢?

1 传统图书出版社与期刊社从事网络出版的优势与劣势

2017 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提出“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知服务”[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出版行业在社会中的功能也一直都是传播文化知识。然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全面普及,使得传统出版行业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其占领了本来属于自己的文化知识传播阵地。随着近些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国家对出版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提出,许多图书出版社与期刊社通过网络出版开始转型升级。

1.1 优势

传统图书出版社与期刊社因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较容易获得网络出版许可,而且往往具有独特的资源积累与已经开拓的读者市场,国家近几年来出台的各种政策也对传统出版行业进行网络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鼓励,比如2014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所以传统图书出版社与期刊社可以与拥有技术的互联网公司合作,一方提供技术,一方提供内容,共同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网络出版产品。

1.2 劣势

传统出版行业受其体制、经营模式、人才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全面占领网络出版和知识服务的市场,落后于一些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以及大量的互联网用户群基础,迅速在知识服务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同传统图书出版社与期刊社相比,这些互联网公司拥有网络出版产品的制作技术,对技术的了解使其在网络出版产品形式的开发上具有更强的创新性,而且其从业人员往往较为年轻,思维活跃,由其开发设计的产品更新颖,对同样年轻化的知识服务市场来说,更具有竞争力。

2 网络出版背景下传统书刊编辑的出路

2.1 深挖特色,守好纸媒阵地

网络出版虽然以惊人的速度在传统出版市场中蔓延,也许终有一天会在互联网技术的托举下像纸张取代竹简一样,让传统纸质书刊消失,但在可以看见的未来,纸质书刊会和网络出版并存,二者各有优势,互补不足,纸质书刊应对自己的定位和功能做一定的调整,避开网络出版的锋芒,找到自己的沃土。所以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就应考虑;如果是以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为内容的书刊,因其无法在价格上与网络出版抗衡,那么就应该在外在质量、装帧等方面下足功夫,以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俘获读者的心;如果是策划以查询为功能的词典类、百科类图书,因其无法在便捷性上赢过网络出版,那么就应保证其权威性、准确性,因为网络出版产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技术漏洞而出现错误;如果是策划教材类选题,因其无法在多媒体教学上胜过网络出版,那么就应当从全面性、系统性、理论性上来构思,因为从网络上获取的知识往往是点状的,不成体系,不能使人对某一个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而纸质教材在这一方面是有优势的。

2.2 善于学习,开发网络出版产品

在传统书刊出版过程中,编辑要经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流程,网络出版书刊的开发与之相同,又与之不同,相同的是传统书刊所经历的这些流程网络出版也要经历,不同的是这些流程所面对的对象与执行者有了变化。编辑在开发网出版产品的过程中要发挥好一个产品经理的作用,负责市场调查,并根据读者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书刊产品,选择与何种提供技术的公司合作以及产品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等,并推动相应的开发组织,根据书刊产品的目标读者,协调制作、营销与维护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科技书刊编辑往往是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具有这些学科背景知识使其在策划和加工稿件时能够胜任,而开发网络出版产品仅仅具备这些学科背景知识往往是不够的,因为网络出版产品还涉及很多技术性的内容,编辑也应对其有所了解。网络出版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看成是传统书刊生产流程中的描图、排版、校对、印制、装订等制作过程,这些过程所需的专业技能编辑不需要掌握,但编辑需要对其所能达到的要求与质量有所把握。与之类似,对于网络出版产品,编辑要对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起主导作用,在策划网络出产品的时候就应了解技术能达到的水准,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使网络出版产品的内容以最优的姿态呈现。

传统书刊编辑开发网络出版产品时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已有的书刊资源,二是已有的作者资源,三是已经过质量考验。具体来说,如果是对已有书刊进行电子化,那么上述优势就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是在纸质书刊的基础上出版融合类的产品,那么产品内容可以从已有的书刊资源中择优整合,这些内容是经过读者检验的,并拥有固定读者群,这样的产品可以作为书刊的增值服务,编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让这些内容活跃起来,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总之,编辑在策划网络出版产品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切以传播文化知识为目的的形式都值得进行尝试与探索。

3 编辑在实践中找到方向

出版行业的新时代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书刊编辑应该常思考行业未来的走向、思考纸质书刊未来的命运、思考若干年后是否还存在书刊编辑这个职业。一些互联网公司,比如知识付费商,凭借其优于传统书刊出版的技术优势,正在利用传统出版资源抢占瓜分市场[2],在提供知识服务上,他们一定程度上走在了图书出版社与期刊社的前面。

3.1 勇于尝试

知识付费商虽然拥有技术上的优势,但在内容上,他们没有传统书刊编辑更了解读者的需求,对于没有细分传统书刊编辑与网络出版编辑的出版社而言,编辑既要兼顾纸质书刊的策划,也要不断学习网络出版知识,并抓住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首先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利用成本极低的二维码。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普及为传统纸质图书的多媒体性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对于教材,纸质图书所能呈现的内容非常有限,而二维码中的流程动画、讲解视频、录屏视频、习题解答等内容,使一本薄薄的纸书变成了一本立体化教材。其次通过一定时间的尝试与读者市场的反馈,选择其中资源丰富、用户量大的优质教材进行交互式课程的网络出版产品开发,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原有的作者资源充分调动,这些作者通常是学校的老师,可以说他们既是产品的创作者,也是使用者,最终开发出来的产品中凝结了他们的思想与经验,可想这样的产品一定是受市场欢迎的。

3.2 大胆创新

相信纸张和印刷术从发明到全面普及、替代竹简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改良、更新、适应,最终发展成熟,成为人类传播文化知识的主力载体。再看现代,目前网络出版的产品形式多种多样,各图书出版社与期刊社对于其都在进行尝试探索,一些科技期刊已经在这方面交出了较好的答卷。比如卓众出版从面向读者转变为抓住用户,从内容生产转变为产品开发,通过旗下的“二十四刊一报”逐步探索融合发展之路。该公司借助《汽车导购》杂志内容优势和聚客能力开发了“汽车导购App”,下载量为数百万;创建的“第一工程机械网”已取得新突破;“知谷App”“扳扳App”等一系列平台的创建,实现了新媒体和期刊的深度融合,带动了期刊的转型,并通过移动端发布多媒体资源。《航空知识》除了注重内容服务、内容多平台分发,还辐射到新媒体领域的“三微一端”及今日头条等平台,并扩展到其他领域,如走进航空工业系列活动、航空旅游、航空夏令营以及航空产品等一系列服务内容。《暖通空调》强化了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3]。

总之,目前并没有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书刊编辑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时机,首先从了解国内外在这方面领先的机构是如何开展网络出版以及知识服务等业务开始,可以从用户的角度了解与感受,学习与借鉴其成功的商业模式,然后根据自已的作者资源、书刊类型、读者群来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开发优秀的网络出版产品。

4 结论

随着大众对知识付费认可度的提高,互联网行业的知识服务提供商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侵占传统出版的市场,传统书刊编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守好纸媒阵地,更要与时俱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可以先从用户的角度去体验知识付费,使用人气较高的互联网知识服务产品,敞开心扉接受最新鲜的事物,多听多看多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目的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优势,站在传统纸媒的肩膀上发展网络出版,在实践的历练中成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编辑人才。

猜你喜欢

书刊纸质期刊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多翻书刊益处大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