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学生出国留学要慎重

2020-11-29印凯

神州学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留学生家长心理

文|印凯

2020 年,低龄出国留学群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外通航障碍重重,留学生回国成了一大难题。其中未成年的低龄留学生因为年龄尚小,自理能力难与成年学生相比,面对的风险也更高。在各国纷纷施行边境管制后,家长们焦急万分,联名请求政府包机接未成年留学生回国的新闻屡见报端,引发社会热议。

参与讨论的声音高低不同,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家长担忧子女无可厚非,疫情是全社会都要面临的风险;有人觉得从高风险地区接回留学生是增加国内抗疫压力;更有少部分人指出,送未成年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出国留学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子女定居国外,却在危急关头寻求祖国帮助……种种辩论、误解和争吵不断被添加进这个话题集合,最终发酵成社会热点议题,从国际教育这一单独领域延伸出更广泛的讨论空间。

随着近期很多国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际航班慢慢恢复,这一话题的热度也逐渐冷却,但沉淀之后问题仍然存在,未来低龄留学的趋势如何,成为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重点。

主客观因素促生未成年留学

2000 年前后,中国本科留学生数量还相对较少,2005 年之后,本科留学生开始增加,2010 年以后虽然未成年留学生明显增加,但数量不及本科留学生,尚未形成规模,学生整体发展的大数据也难与成年学生相比。然而近年来,未成年留学的热度逐步上升,其中的利与弊也越来越被广泛讨论。未成年留学生是当前时代背景的产物,讨论这个问题要看到其产生背后的各种因素,从主观与客观角度分析家长选择送未成年孩子出国的动机。

从主观角度讲,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在新时代发展中产生了变化。经济条件提升之后,部分学生喜欢国外的学习方式,愿意接受国外的教育,家长也认为国外的文凭和外语技能可以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谈到客观因素,除经济因素推动教育信息传播,学生与家长借由更开阔的视野了解到更多接受教育的渠道外,目前国内教育还存在一些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促使一部分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外。

虽然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高中入学率在自愿情况下还未达到100%。而在2000 年前后,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入学率已经达到100%,除非学生自己不想读大学。此外,户口问题限制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的流动,不少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父母,面临着子女在初中毕业后要返回家乡上高中的难题,也促使家长将子女送入工作地的民办学校,以便让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有更好的选择。

不过,这也产生了另一些问题。很多民办学校使用国外课程教学,被称为国际学校,学生一旦进入此类学校,很难在高考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竞争,最终选择出国。在分析未成年留学这个问题时,应注意这些实际存在的条件限制。

全面掌握未成年留学问题

近20 年来,随着留学事业迅猛发展,家长与学生在进行选择时,所接触的信息往往千头万绪。留学中介机构也鱼龙混杂,提供的服务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与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人认为国外教育环境相对宽松,主要是因为国外教师常常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国外教育的特点,是教师通常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这让在国内习惯了按部就班学习、较少提问的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在课程方面,很多国外学校实行选修课与走班制,在考核方面则是从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出勤率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与国内中学阶段教学方式很不相同。学生出国前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可能导致出国后难以融入国外的教育体系。

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未成年学生出国后还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对尚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在成长阶段遇到这些困难,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生活方面。由于尚未成年,学生们只能选择学校住宿或家庭寄宿的方式,这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重考验。学校住宿让学生们体验到很多第一次,如果在国内多是由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帮他们做得太多,出国后孩子学会自立的时间就会很长;而家庭寄宿也会因为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很多学生中途更换寄宿家庭,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国际化视野,大多数寄宿家庭还是会按照本国的习惯和思维照顾学生。即使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学生们还要面临开拓社交圈等问题。很多学生仍喜欢待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没有建立起新的国外的朋友圈,很难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这些表层问题如果进一步发展,将造成更深层次的心理适应度与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等问题。近年来,未成年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国内外生活与环境的巨大差异,学生很容易从心理失衡发展到心理孤独,从而出现焦虑和抑郁心理。目前已经有不少英美机构和企业推出针对留学生的心理辅导业务,也从侧面警示我们,应当重视留学生心理问题,不要一涉及心理问题就认为是心理疾病,这可能是短期内形成的心理落差,是可以调整的。

第二是文化差异方面。东西方文化差异深深影响着这些尚处于人格塑造期的孩子。近几年,未成年留学生群体被越来越多地贴上“香蕉人”“外黄内白”的标签,他们往往在国内外都处于尴尬境地。即便在国外读高中、大学直到工作,他们多少还是会保留一些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文化思维和意识形态,但他们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又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他们因成长环境不同,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进而与国内的一切包括父母亲朋渐行渐远。然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让我们看到,尽管大部分人在国外有了归属感,仍然无法避免遭遇种族歧视。

未成年留学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生年龄太小,自主判断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比较弱,无论对中国还是外国,他们都没有形成全面的认知,对中国的事情了解不够,对国外的情况也一知半解,这方面可以说是弊大于利。

选择出国留学切忌攀比跟风

我们希望所有留学行业的从业者都能保持教育的初心,一切从教育本质出发,而非只看经济效益。不提倡和鼓励未成年学生过早出国留学,要踏踏实实地对出国留学的学生做好评估工作。学生一定要具备相当的综合能力,才能让留学成为自己人生的助力。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财能力,以及活跃的思想和善于交流的性格,这些素质对未成年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至关重要。

至于如何解决“香蕉人”“外黄内白”的问题,目前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果家长将未成年子女送出国门,他们势必会深受国外文化的影响。为此,希望家长们能够杜绝攀比心理,真正为孩子的前途投入心力。我认为,留学是一项终生受益的高回报投资,这项投资不是乱花钱,而是为了将孩子塑造成真正的人才,如果仅仅为了攀比、跟风,就把未成年孩子送到国外,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实,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出国留学,只要怀揣梦想,立志成为国际化人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求学层面上,留学的早或晚都是一样的。在思想层面上,面对外界的诱惑和良莠不齐的信息,本科阶段的学生有更好的辨别能力,如果过早出国留学,因分析判断能力差,不慎学到一些不可取的东西,养成不好的习惯,不但会失去出国留学的意义,更不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出国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国外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所以“好饭不怕晚”,是否有必要过早出国留学,还请学生和家长们权衡利弊,仔细斟酌,作出有利的决定。

猜你喜欢

留学生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心理感受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家长请吃药Ⅱ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