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农村健康扶贫新模式*
2020-11-29胡水华朱易玲刘珮珮李红瑶
胡水华 朱易玲 刘珮珮 李红瑶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自2013年精准扶贫施策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健康扶贫放在扶贫总工程的重要位置,健康扶贫的实施是保障病贫者健康权益的基础。但无论是哪种扶贫类型,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通过对贫困群体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说教,使他们形成符合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发展观念。在健康扶贫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农村健康扶贫工作深度融合,解决病贫者思想观念与国家扶贫政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统一的矛盾,为病贫人口提供健康意识教育、增强对脱贫认知,为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理论保障和思想引领。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农村健康扶贫的必要性
健康扶贫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使贫困对象认识到党的健康帮扶政策本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理解国家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思想。2019年12月,本课题组通过走访和抽样调查,发现扶贫干部和健康扶贫的帮扶对象在思想上对国家政策等方面认知存在偏差。
一是健康扶贫中的趋利观念严重。农村一些贫困户,利用健康扶贫政策,没病说有病,小病说大病,骗取住院发票,套取国家扶贫项目资金,一些参保个人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榨取医疗保险基金,反映出健康扶贫工作缺乏有力的导向和教育措施。调查显示56.7%的病贫者因为健康意识不强,存在“想方设法来住院”“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榨取医疗基金”等以贫困为荣、不愿脱贫的错误行为和侥幸心理,对这些认知上的偏差,不仅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更要对病贫者施加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扶贫干部对健康扶贫把握不精准。基层扶贫干部是一面旗帜,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但在问卷调查与走访中,发现存在一些该扶的没扶或扶持不够,不该扶的也扶,精准扶助不够,弄虚作假的现象,造成国家有限医药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是一些扶贫干部假公济私、对健康扶贫的“精准”把握不到位,致使扶贫资金被误领、错领。调查统计,35.7%的干部对健康扶贫的政策不了解,61.9%表示自己了解的不够深入,还有干部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对病贫人口“过度照顾”。这些问题要彻底解决,扶贫干部必须履职尽责,加强政策与理论学习,端正工作态度,把握健康扶贫的实质,要有公心,反对济私。
三是贫困户自我健康意识不强。在精准扶贫中,政策扶贫、资金扶贫等都是外因,根本内因是增强贫困者自我脱贫的意识,在健康扶贫中,使健康扶贫与健康扶志紧密联系。调查中,33.34%的病贫者欣然接受政府的扶贫资金、医疗援助,但除了依赖国家,在医院主要靠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外,56.7%的病贫者健康意识不强,在患病后除了接受基本医疗救助之外不会主动进行疾病康复训练,一旦缺乏救助或者救助领受完则倾向于认为自己无力摆脱贫病。在访谈病人家属或病患贫困者时,他们普遍认为身患重病就意味着“无救”、“等死”,且“一人得病,全家受拖累”,思想消极,心理上被击垮。因此,健康扶贫,首先得思想扶贫,精神扶贫,对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帮助病患者树立现代科学健康观。
可以说,缺乏对农村贫困人口和扶贫干部的思想教育,健康扶贫工程实效将会大打折扣,脱贫攻坚之战的胜利也会缺乏长远之效。针对健康扶贫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78.57%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健康扶贫,并认为这种新模式的建立是打赢脱贫攻坚之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之战在新时代关键时期的重要举措。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农村健康扶贫新模式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本权利,要想群众生活幸福,就是要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共同享受改革成果,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2013年精准扶贫施策,关注人民的健康,进行健康扶贫,已经使无数备受病魔折磨的贫困群体、生活困顿的家庭,享受到社会主义阳光普惠。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健康扶贫精准政策贯彻落实,需要总结前期健康扶贫的经验与不足,探索健康扶贫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健康扶贫,创新健康扶贫的发展模式。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增强健康扶贫的内生动力。“在健康扶贫的战场上,贫困群众是主角,而预防则是健康扶贫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这就需要大力推动健康教育”[2]在健康扶贫中对贫困群体进行政策说教,激发贫困群体树立战胜病魔和困难的信心。不仅要依靠政府,相信党,理解政策,感恩社会,同时要珍惜生命,特别是反对趋利观念,在扶贫中起到思想引领作用。调查显示69%的农村贫困人群对已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不满意。解决人们认知与扶贫政策不统一、人们不满意的问题,必须借助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许多被调查者表示,扶贫干部要以亲和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深刻地向病贫者阐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使扶贫对象感觉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最终实现由政府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的转变。
二是完善农村健康扶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健康扶贫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才能使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80.95%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健康扶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建立很有必要。一方面地方政府和扶贫干部经常性地分析和研究当地健康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关注健康扶贫防护,建立健康档案,解读、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解决病贫者看病的后顾之忧。通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群策群力,让健康扶贫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并形成制度,跟进观察、持续改进,有的放矢,体现党和群众对贫困对象的关怀之心;另一方面,运用健康知识讲座、分发健康知识小册、开展健康文娱活动等方式,普及健康知识,让贫困人口树立健康观念。最终使其既理解政府健康扶贫工作,又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扶贫行动,真正做到“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1],在新型思政工作健康扶贫模式下病贫者树立信心,主动脱贫。可以说,农村健康扶贫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完善是病贫者实现健康脱贫最好的政策保障。
三是创新健康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任务,不同形式,“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为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实现健康扶贫注入了新的时代脉搏。调查中80.95%的被调查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农村健康扶贫工作要建立多渠道大数据信息平台。首先,通过网络平台的大数据,为健康扶贫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方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支撑;其次,通过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分析、监测和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在健康扶贫中的作用,更好地把控思想政治教育在健康扶贫中的重点和方向;再次,树立大数据信息化教育思维,建立“个性化健康意识档案”,用数据和信息对农村病贫对象进行“定制化”“个性化”健康意识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主、自觉脱贫观念。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农村健康扶贫是必要的,它将在脱贫攻坚总工程和全面小康目标实现中充分体现生命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