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与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的改革倾向

2020-11-29

科技传播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科类文科跨学科

邱 爽

1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及对学术期刊的影响

“新文科”这一概念2017 年由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旨在“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①。在我国,这一概念于2018 年被正式提出。2018 年10 月,我国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其中,新文科主要体现在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即运用跨界思维,使用“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的思维方法解决新问题、解释新现象、建立新结构。这是在目前互联网、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学科协同的文科发展方向。

新文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提倡学科融合。在目前学科壁垒森严的背景下,这是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对促进文科学术创新,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文化创造力有积极意义,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改革创新同样具有深远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仲伟民提出,相较于专业性学术期刊,综合性学术期刊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打破传统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很多学术问题,尤其是文理交叉、跨学科问题,比如科技史、科技伦理等,较难在专业或专题期刊上展开讨论,综合性期刊则有这样的优势。但目前大部分综合性学术期刊没有打破本位意识和学科意识,多是懒汉思维、拼盘模式,没有发挥出综合刊物的优势。综合性学术期刊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科均衡,以问题为导向,开办能反映学术前沿和突出问题的专栏,实现跨学科的专题探索。因此,在目前新文科建设倡导文理融合、学科交叉的大背景下,综合性期刊在某一程度上是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2 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的发展现状

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可谓占据了中国学术期刊的半壁江山。一校一综合性学报的格局使得如今仅中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就大约有一千五百家,综合类期刊就占了相当比例。但近年来,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屡遭诟病,“千刊一面”“全、散、小、弱”乃至“学术垃圾场”的批评不一而足[2]。

总结、反思综合性学术期刊遭遇的诸多批评,最突出、最严重的是针对其结构和内容,即“趋同化”、千刊一面、拼盘堆积、选题重复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的弊端,这也是最根本的,正如仲伟民和朱剑在其文章中所分析的那样,“学报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的根源不在学报,而在管理部门,今天一校一综合性学报的格局就是管理部门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习惯性思维而一手造成的。”[3]僵化的管理体制下,综合刊的编辑方针、栏目设置趋同,甚至所探讨的社会热点问题也趋同,影响社科学术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4]。二是管理机制的制约,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未能突破学科意识和本位意识,学科上,偏向学科均衡,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面面俱到、重复出版,造成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对象上,部分综合刊主要面向本校师生,严重局限了刊物间的交流对话和刊物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

3 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的改革思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专业刊的崛起正改变着中国学术期刊格局,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应更认真地思考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部分专家学者已提出了综合性期刊改革的两个大方向:一是转为专业性期刊,二是实现跨学科的专题探索。

其中,实行跨学科的专题探索更具现实性和迫切性,因为,这是期刊建设与学科发展方向契合的最优选择。具体来说,有三点理由。第一,生物杂交出良种,思想交融出良品。这是一般性规律。现代学科的划分始于近代欧洲,20 世纪上半叶首先在德国大学中与课程设置联系在一起;20 世纪之前学科划分较宽泛,到20 世纪逐渐精细化。原祖杰指出,跨学科研究的崛起是正是由于日益精细化的学科划分给研究视野的扩展带来限制[5]。相较于单一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更容易产生创新成果,例如笛卡尔将代数与几何学这两门古老的学科结合发明了解析几何。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所有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在自身的二级学科或二级理论上都呈现缓滞倾向,更不必说在一级学科和一级理论上。二战后未出现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这样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学科自身内部纵深发展已经非常困难,交叉融合则更容易产生成果。第三,这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因为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越来越难只凭借单一学科。有些研究领域一个学科难以覆盖,可能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有些研究看上去有学科属性,但又无法归入现代某一学科。因此需要多个学科的配合,搞跨学科综合。《文史哲》即以人文学科为重点,其栏目和文章将文史哲融合,在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中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特色。

综合性期刊凭借与综合性大学的紧密结合,在推动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很多学术问题,尤其是文理交叉研究,较难在专业或专题期刊上展开讨论,综合性期刊则能够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回应此类问题。在当前“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正如仲伟民在2019 年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提出的,综合性期刊可以借“新文科建设”的东风,突破学科界限,积极主动组织稿件,突出跨学科栏目。通过策划和设立跨学科栏目,既能关注人文科学领域的新思想、新资料和新方法,又能兼顾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探索、实证调查和社会关怀;既可追踪国际学术前沿,促进学术交流,又能重点关注服务于国家利益的重大课题,聚焦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研究。

从具体做法上来说,实现跨学科的专题探索,要打破本位意识和学科意识。特别是打破学科均衡,开办能反映学术前沿和突出问题的栏目或专题。第一,在制度建设方面,要继续加强期刊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好五对关系: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创新与坚持的关系;求真与务实的关系;热点与引导的关系;通俗与格调的关系。第二,在专题策划方面,要开办能反映学术前沿和突出问题的专题,重点关注为我国发展全局服务的重大课题和有地方特色的重大理论课题,加大对中央有关精神的研究力度,适应实践发展需要,多角度、多方位进行重大选题策划,以增强党的重大战略决策的舆论引导力。一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跨学科研究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和文化交融。无论是在哪个层面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都意味着研究者要积极关注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参与本学科、本领域之外的学术对话[5]。

4 结语

总的来说,实行跨学科的专题探索,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的基础上,追求学术品位,关注时代问题,突出理论深度,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具独立性和公信力的角色定位处理好与当前“学术评价机制”的关系,是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注释

①《“新文科”要来了?这些你都清楚了吗?》,http://www.sohu.com/a/316140700_99993444,2019年12月1日。

猜你喜欢

社科类文科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束光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一束光
一束光
豆文科作品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