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1-29邵克勇董宏丽张会珍刘玉敏白丽丽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工科新工科研究生

邵克勇,董宏丽,杨 莉,张会珍,刘玉敏,白丽丽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作为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新工科”充分适应现阶段及未来的科技及产业发展,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部分已存在但过度倾向理论学习的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通过“新工科”建设,突出开展高等院校创新型、创业型的“双创型”人才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重点加强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研究生输出质量,提升研究生在经济社会中强大的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研究生培养数量逐年增加,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向着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就业、创业方向发展与转变,但更多的是试验性改变,甚至浅尝辄止。传统的惯性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已渐渐被社会淘汰,而对于秉持此种方式方法的研究生,也将不会被社会所认同。应对这一形势,加强研究生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用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中国新工科建设,阐述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分析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构建新思路。

1 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统计,2020 年全国报考人数为285 万,较2019 年增长47 万,同比增长19.7%,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60%的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绝大多数的研究生毕业还是选择到单位或公司就业,研究生的创业率总体偏低,因此研究生创新创业之路任重道远。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如同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样,研究生教育也应从高数量培养阶段向高质量培养阶段发展。作为高技术人才培养摇篮,高校应充分认识并适应社会形势变化,适时开展教育培养模式转变,要将培养研究生适应社会生存环境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新工科”专业优势,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加大研究生创新创业占比。

2 中国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薄弱

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仍仅限于做实验、写论文、发文章、写专利等,形式大于内涵,对于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少之又少,很多教学领导、教师自身便缺乏教育创新精神,直接制约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次,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如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并且也有不少高校逐步开展此方面研究与试验,仍有不少高校为了教育改革而改革,没有真正了解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涵,仅仅做出了一些表面文章,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甚至与传统教育没有区别。最后,学校、教师的创新意识缺乏,直接导致研究生创新意识缺乏,一纸文凭只为求一份体面工作,如大型国企、政府公务员等,已成为大多数研究生的就业标准,创新创业能力无从谈起。

2.2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中国高校教师主要还是依靠高校培养,或留校或上外校竞聘,结果造成前段时间是学生,现在已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课。这些教师在学生时代本身就没有接受过太多的创新创业教育,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不高,甚至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偏差,更别说在教学过程中带动学生理解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某些高校外聘专家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经验之谈,但仍存在缺乏系统教学、教学时间不保障等问题,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2.3 创新创业平台有名无实

所谓创新创业平台,应是高校为研究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温床。在协助研究生研究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引导研究生发挥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提供充分的实践环境,实现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而现实中,多数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只是校企结合下提供给研究生工作实践的平台。教师带领研究生在一段时间内,从事相关企业现行的技术管理、科技研发等工作。研究生在做此类工作时,更多的是利用所学的计算机、工控等专业知识,或开发应用软件,或参与日常管理,用以满足企业自身个性化应用需求,无助于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3 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3.1 做好基础课程教学

在学校全面推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思维创新的个性品质,使其在学习中,逐步开阔创新创业思路。同时,在总体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下,结合学校、专业的自身特点,进一步细化标准要求,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成效。

3.2 加大创新创业学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创新创业教育板块,加大设置这部分学分。创新创业学分包括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创业训练和实践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和其他优秀成果,或参加学术活动及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经评审认定后给予相应的学分。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范围包括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科研训练、学科与科技竞赛、技能证书、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过这一举措,可以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倡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校应大力加强自身教师创造性思维教学能力培养,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水平,这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保障。因为要培养的人才需具有交叉复合的特征,因此,局限于某单一学科的教师团队不利于当今形势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发展。为此,所建教师团队不仅涵盖本专业的骨干教师,还要吸纳其他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为跨专业、跨学科创新培养做好准备;另外,邀请由现场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应用这些人才在社会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引领并教导学生感性认识创新创业的开始、过程与结果。

3.4 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不同层次的平台作为载体。如果高校仅依靠校内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会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完成预期效果。学校和政府应该共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孵化器等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愿意为在校研究生提供实习实践服务,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一些专题竞赛,这样在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创新创业项目。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同时,研究生自身也可以借助这些创业平台,构建团队,制作项目企划书,模拟公司从开始创业到后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行业与市场情况、组织与管理,风险评估与防范多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逐步修正和调整创业计划书。

3.5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借助国家大力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等各类比赛契机,鼓励学生走出去,在全国高校大舞台上,感受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对比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素质。同时,学校也能不断借鉴其他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好做法,完善自身教育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在政策上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学校要加强与社会、企业、工厂联系,领导学生走向社会,主动了解掌握企业、工厂的运行现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路。对于好的创新创业思路,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逐渐推行到企业实际运作当中进行检验,最终实现学校和学生与地区性建设发展深度融合。

4 结论

在新工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要从校领导班子到所有教职员工,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对研究生带来质的转变,实现人才培养从就业从业教育模式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整体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提升高校外输人才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工科新工科研究生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