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计数据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020-11-29赵文华
赵文华
(山西省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山西 太原030009)
1 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简述
太原汾河景区,始建于1998-10。经过21 年治理建设,形成了北起柴村桥南到迎宾桥南2 km,共33 km 的市中心绿化长廊,包括柴村桥到胜利桥7 km 的人工湿地,胜利桥到迎宾桥26 km 的蓄水工程,形成4.5 km2的绿地、2.5 km2的硬化面积,蓄水总量为2 450 万立方米,建成区内夏季最高气温可比市区降低3 ℃左右,相对湿度提高10%~20%,成为纵贯太原市区南北33 km 的绿色景观长廊。
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工程总投资31.9 亿元。2016-09初开工,2019-05 底竣工,建设工期历时2 年多,完成了从祥云桥南500 m 到晋祠迎宾路南2 km,全长12.5 km、宽度约450 m 的区域跨度。新增水面面积380 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约120 万平方米,广场道路125 万平方米,蓄水量达1 450万立方米。
2 统计数据在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1 三期工程统计项目
2.1.1 24 个标段工程数据统计
从2016-09 开工到2019-05 底竣工,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涉及水利工程16 个标段、景观工程6 个标段、水上运动中心2 个项目。
24 个标段从始至终,均由笔者设计表格,将目标进度、日进度、周进度、月进度、工程内容、完成投资、完成比率等项目,按照不同的内容与时间节点,要求施工单位与监理部门将所有的施工进展通过互联岗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报送,动态掌握工程进度,为上级部门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1.2 5 个项目入库管理与数据统计
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单独立项的有5 个项目,包括水利工程、景观工程、二青会水上项目、沙滩排球项目以及亮化工程。
除沙滩排球项目投资概算3 759 万元入库系统是山西联网直报系统,其余的4 个项目投资概算均超过5 000 万元,入国家联网直报系统库。
每月月初,笔者将收集的工程进展投资统计数据和财政拨款统计数据通过国家联网直报系统或山西省联网直报系统上报太原市统计局数据中心,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通过每月不间断的数据得到呈现。
2.1.3 档案系统的统计管理
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的水利工程、景观工程、水上运动中心以及亮化工程,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工程图纸与施工资料。按照档案室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使用要求,对24 个标段施工内勤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要求他们按照档案管理系统的统一制式,按照专业档案统计报表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协调施工单位,使工作流程以要求的统计报表的形式实现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为下一步移交竣工资料后,能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提供必备的条件。
2.2 统计数据在工程建设中的有效应用
2.2.1 统计数据动态呈现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期工程项目建设战线长,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物资种类多,每日的工程量巨大,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工程建设统计的主要内容,而20 多家施工单位每天工作内容都离不开信息处理。因此,三期工程建设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好彼此工作的交叉协调以及有效沟通。
因此,三期工程项目部通过数据统计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领导决策层沟通的重要桥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自行设计的日报表、周报表和月报表,统计数据动态呈现工程总投资、目标进度、日进度、周进度、月进度、完成比率,为领导决策层提供了直观的工程量。
通过工程量同比量与环比量的差异比较,帮助业主单位汾管委及上级部门住建局领导对最近工程进行定量甚至定性分析,为提前预判下一步工作,做出有效处置和正确决策;也可以通过环比量的比较,结合近期的天气状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都可以对人、财、物、时间等各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通过对现状工程的进展与目标工程的对比,做出充分利用工程资源、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增加务工人员、增加非移动机械等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有效决策;通过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各施工单位工程进展统计数据,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情况,利用综合分析多方面信息,对下一步的工程进展做出预测。
2.2.2 联网直报信息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工作作为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且重要作用。
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入库全国企业数据联网直报系统和山西省联网直报系统,通过互联网的形式,登录认证后按照要求录入各项最基础的原始数据,按照表内行与行之间数据的逻辑关系,通过审核生成报表报送到太原市统计局,从而完成每个月的工程进度原始数据采集。
全国联网直报系统,通过规范合理的统计过程,严密细致的业务流程,严格审核的管理过程,改变了中国一直以来以纸质为媒介的统计发展历史,直接掌控最原始的工程建设基础数据,减少了统计数据采集环节,提高了统计效率,数据真实准确,使统计数据质量有保障,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对于提高统计工作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2.3 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得到加强
为了确保三期工程项目能保质、按期顺利完成,印刷了《三期工程施工单位进度表》,并通过网络督促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使施工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到保证,方便管理决策层及时提取决策的综合信息。
在三期工程统计数据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工程项目需要处理的信息进行高效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了由于统计数据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减少了上级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使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项目施工以及项目管理活动的流程、组织更加科学化。
2.2.4 信息化档案的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得到有效发挥
纸质档案的缺陷是占地空间大,管理不方便,收集回来的资料在整理时既烦琐又容易出错,而且保存不便,查找耗时,工作效率低。
三期工程的档案管理系统囊括了三期工程的设计图、变更图、竣工图以及施工单位形成的所有的工程技术资料,按照档案室的技术要求和录入时的分类要求,施工单位可以将大量的数据通过随身携带移动硬盘完成档案资料的移交工作,方便快捷,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使保存的档案更加完整,查找更加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信息的交流和分享都能在电脑和网络上完成。在下一步工程维护工作中,先进的档案信息管理和检索技术,将会使信息的查找和分析更加方便、快捷。
3 完善建议
3.1 相关部门之间加强统计数据的信息沟通
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上报统计数据涉及省水利厅、市统计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共四个部门七个处(科)室,要求的报表指数设置多、数据烦琐复杂。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共享与信息沟通,为使一个部门的相关处(科)室能全面、直观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建议相关处(科)室提出统计数据要求由统合部门设置统计报表,实现一张统计报表满足所有处(科)室的要求。
3.2 加强统计人员队伍素质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基石。
但是在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中,基本没有专业的固定统计人员从事数据统计工作。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的统计人员待遇低,对统计工作不专业、不细心,上报的统计数据存在本月完成量比上月完成量少、或者本月完成量加上月累计完成量与本月累计完成量不符等现象;有的对待统计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不能按时间节点上报回要求的统计数据……凡此种种,都会造成统计数据指标混乱的后果。
因此,加强企事业单位和施工单位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待遇,使其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进一步增强统计责任意识,提升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使统计工作过程规范、开展有序,工作高效,数据真实。
3.3 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
有了比较精准及时的统计数据,还需要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指标数字入手,对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最终实用的统计分析成果,如对施工进度情况分析,找出影响进度的因素,适时调整人员设备等资源投入,确保工程满足进度要求;通过对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统计进而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管理漏洞,找到提高管理能力的切入点,实现从“统计报表型”向“统计管理型”转变。
4 结束语
科学地设置和不断完善工程统计数据台账与数据库,立足地方工程实际情况,以需求定方向,以科技为手段,进行工程管理和统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从纸介质到电子化的重大变革。
加快工程统计数据的相互沟通与多方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及时更新,在信息的获取、沟通与传递、处理、利用的过程中,加强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交互,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信息化的价值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工作实践,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