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进场交易处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020-11-29
(国电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当前企业开展行业内对标,其中有各个专业的指标、制度等的对标,对资产管理中的处置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精细化及闭环管理就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给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资产处置是经济生活中的必然现象,在企业日常经营运作过程中,就会产生因生产、技改而产生淘汰、更换下来的废旧资产,而这些资产有的还具有使用价值,有的具备处置的变现价值。
1.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的概述
国有企业是一个大的范畴。其中除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的公司外,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上述主体单独或共同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家、各级政府、政府相关部门、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外出资的持股50%以上的公司及各级子公司,还有上述主体持股虽未超过50%但能对公司具有实际支配地位的公司。国有资产就是国有企业拥有并具有支配权的资产可以称为国有资产。
2.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32号令)相关规定,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正常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因为转让方、标的状况、受让群体、地域特性、外部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均会对交易行为产生影响,在转让过程中也会凸显出一系列问题。
2.1 评估价与市场价的偏差
资产评估是国有资产交易的基础性工作,往往对最终成交价格具有重要影响。交易标的评估价值对挂牌底价的确定及最终交易成交金额有基础性影响和决定性作用。但在国有资产评估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规范和不合理的问题。一是资产转让企业,提供待评估对象的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出于某种目的与评估机构串通,低估甚至漏评资产,致使资产评估价值失实。这样就会导致后续的评估价值没有真实反映出标的资产的真正市场价值。
2.2 账实不符现象
什么是账实不符?大概就是,账上有的,实物有缺失,这是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主要存在几种情况,一是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不够,一些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管理程序不健全,资产清查、盘点不严格,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没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进行管理,缺少实物管理登记台账。固定资产处置时,不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自行处理。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的清查盘点,部分固定资产早已不存在,甚至不知去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3 处置决策及方式的合规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正在逐步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并且各企业也制定并细化自身的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向着“授权放权”的趋势发展。国有资产运作如何做到不失灵活却又合乎监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划转、对外捐赠、转让、报废等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往往在基层单位在处置资产过程中,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好多账面价值为零或者技改淘汰的废旧物资没有及时办理入库,经办部门或人员往往采取线下自行处置,或者没有通过公开征询买受人的方式进行处置。也有的看似正规地采取了线下拍卖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出现了大批的围标现象,从而使国有资产没有充分体现它的后续价值,也对从业人员带来较大的廉洁风险。
2.4 违约的可能性管理
在实际处置过程中,有些环节把控不好往往会造成单方面毁约,这种现象在转、受让方双方均有出现的可能。一是发生在转让方方面的单向毁约,主要是对拟处置标的在发出对外转让信息后,通过公开市场也征询到意向买方后,由于转让方生产经营、自身管理等原因导致交易不能继续进行。二是现在大多数资产交易均通过网络竞价的方式进行,往往面向的受众群体都来自于互联网的另一端,因为地域、交通、个人等原因,受让方对标的物没有做现场充分了解,导致最终成交价格远远大于标的物本身的市场价格从而发生单方面弃标。三是由于现场管理及堆放原因,造成标的物转、受让双方在成交前,因为对标的物的界限判定不一致,造成中标后双方对标的资产办理交接不畅从而产生纠纷。
3.资产处置问题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特别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监督、完善处置程序,规避资产管理和处置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1 健全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包括资产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完善组织机构,使工作有人干,程序有人管。同时,单位内部要组织好业务培训,及时宣贯上级单位的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岗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增强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其次要抓建章立制,使资产管理有章可循。还应该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置审批程序。再者就是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资产管理进行定期检查。
3.2 规范台账管理、现场管理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的因素,为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加强以下几点:一是单位内部要设置相应的资产管理岗位,明确责任人及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财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三是管理部门互相联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账实不符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厘清责任,解决问题,集中进行账务处理,使各单位真正做到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管理有序合规。
3.3 交易方式的选择:网络竞价
应尽可能借助互联网公共交易平台、具备资质的、有影响力的产权交易所,借助互联网拍卖平台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时受制于信息不对称等带来的种种局限,从而实现不良资产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尽可能地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避免了线下人为交往,导致信息的相互串通、串标等的现象。将更多地借助互联网拍卖平台进行处置,充分发挥互联网拍卖“价值发现”和“市场发现”功能,为错配的不良资产进行重新配置,重新发现其价值。
3.4 信息公开尽量详实,过程管理严格
提高重大产权交易信息披露的详尽度,较详细的信息披露和较长的披露时间,可以使意向投资者有充分时间收集相关信息,对交易标的作出客观、详尽的研究、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科学投资决策,保证最大限度征集到合格的意向投资者。还有就是对转让标的在竞价前要与潜在意向方进行充分沟通,对模糊的界限要尽量详细说明,在前期环节做到尽量详细,并对相关沟通环节尽量留痕、留影像,以防止后期成交后的不必要违约现象。还有就是对违约成本尽量考虑充分,在公开披露条件里要最大范围内明确保证金比例。
4.结语
国有资产处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单位监管及执行相对宽松,对环节及流程略显简单,导致了国有资产在退出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利用公开市场发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加大了处置的交易风险、廉洁风险。国有资产处置工作一直是各主管单位重点监控的环节,今年来国资委也相继修订进场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各单位也参照办法结合自身情况相继制定实施细则,用于指导和规范相关工作。本文结合实际,通过指出在资产处置及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及风险,并给出了管理对策。对相关单位在制度执行及流程操作上能起到一定指导意义,从而避免从业人员的操作风险,规避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