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影视神话的凋落

2020-11-28王松

南腔北调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卢克星战武士

王松

前 言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

有很多星战迷,只是听到《星球大战》开始时的背景音乐,或者看着星空中的一行字渐行渐远的开场,就会有种莫名的激动。

这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这个系列的电影,营造了一种独有的情怀,并因此拥有了大量的星战迷。这个系列的电影,催生了许多被影迷们追捧的元素,比如激光剑,比如原力,比如绝地武士等等。这些元素百看不厌,是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一直在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本文中的人物和地名都是音译,各参考材料肯定略有不同,本文中以影视作品中的音译为准。)

1.一切的开始

第一部《星球大战》上映于1977年,40多年以来,先后上映了正传九部,外传两部,可以说是电影界的一个传奇。

电影的相关花絮、特效、人物等等,话题可谓层出不穷,甚至在某方面形成了一种“星战文化”。这可能是星战电影的一个独特之处,不光是电影本身会引起喜欢科幻电影的观众们热议,电影的许多细节,以及电影之外的一些东西,也被大家所热议,比如卢克·天行者(以下简称卢克)的扮演者马克·哈米尔参加试镜时的镜头,比如对R2-D2(以下简称R2)、楚巴卡等角色的遴选过程等等。

同时,《星球大战》本身也在很多方面开了科幻电影的先河。《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叫《新希望》,故事从一场太空战开始说起。以现在的视角看来,这个镜头也就比五毛特效好一点点。可是放在1977年,这可是一个相当前卫的镜头。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比如《庐山恋》是1980年上映的,《少林寺》是1982年上映的。這些电影,可以说是国内电影起步的标志,可是在1977年,《星球大战》就上映了。这么说的话,大家可能会感受到《星球大战》的前卫。

如果抛开这些前卫的元素,其实《星球大战》的故事构架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就是个骑士救公主的故事。把这个故事构架放到银河系内,就变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同时导演乔治·卢卡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目不暇接,根本不会让人注意什么骑士、公主之类的定位。

当大名鼎鼎的两个机器人C-3PO(以下简称3PO)和R2,降落到一个满是荒漠的星球后,在那里的所见所闻,比如那些外星球的“拾荒者”,机器人的交易等等,完全超出了1977年观众们的预料,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科幻电影的认知。

《星球大战》可以说是自《2001太空漫游》之后,美国科幻电影的又一个新的升华。从此,科幻电影有了不以人类视角为主观视角的新方向。科幻电影的视角一下从地球上延伸到了太阳系之外,延伸到了整个银河系。

这里要说明一下,《星球大战》中所说的银河系,跟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不是一个银河系,那完全是一个想象的世界。在那里,有包括人类在内的形形色色的生物,虽然在《新希望》中,那些生物都很呆板,但足够让人耳目一新。

《新希望》正是利用这些吸睛的元素,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元素都非常鲜明,鲜明到一看到它们就立即想到《星球大战》,一看到《星球大战》就立即想到它们。其中最吸引人的元素是:绝地武士和原力。虽然有人把绝地武士比作骑士,他们也确实挺像骑士,但依旧让人觉得很帅。想象一下,他们挥舞着光剑,拥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在银河系范围内为正义而战。他们在这一场与帝国之间的战争中会起到什么作用,令人非常期待。除此之外,还有黑武士:达斯·维达(以下简称维达)。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反面角色,一直到现在还被很多人所争先模仿。他在一出场的时候就令人惊艳,那时候的道具还没有之后两部那么精致,而且看不到这个角色的脸。可是隔着屏幕,依旧能感受到维达的气场。还有千年隼号飞船,以及船长汉·索罗(以下简称索罗),大副楚巴卡。

索罗这个角色是个经典的“星际牛仔”或“星际海盗”形象,他桀骜不羁,机智多变,还有一艘随时能跑路的飞船。他被卷进来,纯属是为了钱,不过后来他还是参加了义军,开始抵抗帝国的统治。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3PO和R2,这些元素如果单独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而加在一起,却迅速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一种独特又引人注目的“组合元素”,甚至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标签。

不过《新希望》在剧情方面却有点差强人意。电影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来自奥德朗星的公主莱娅·奥加纳(以下简称莱娅),是反抗银河帝国独裁统治的义军的支持者。她得到了一份关于帝国大杀器死星的情报,在护送这份情报返回自己星球的时候,遭到了维达的追击。情急之下,莱娅把情报给了机器人R2,并向欧比旺求助。R2跟同为机器人的好友3PO,用逃生舱逃到了就近的塔图因星球上。两个机器人先后被这个沙漠星球的拾荒者虏去,然后被卖给了一户农家,卢克就是这个家庭的孩子。

因为帝国军的搜索,隐居的绝地武士欧比旺·克诺比(以下简称欧比旺)带着卢克,搭乘索罗的飞船离开塔图因。可是他们在带着情报到达奥德朗星的时候,这个星球却消失了。

原来是帝国军用死星毁掉了这个星球,千年隼号飞船也被死星捕获,卢克等人费了一番功夫才得以逃脱。同时公主莱娅也在死星上,卢克和索罗顺便把她也救走。

有了关于死星的情报,义军迅速找到了这个大杀器的弱点。同时帝国军也紧跟着追来,卢克驾驶着战机,在原力的引导下,毁掉了死星。

由于《新希望》是“星战系列”的开篇之作,星战的世界观虽然很新奇,但是还没有完全构建出来。特别是剧情被观众诟病,让《新希望》算不上是一部太精彩的电影,可以说《新希望》完全是用新鲜、前卫的元素支撑起来的。

特别是受限于当时的特效,虽然《新希望》在当时引起了观众的追捧,但是用今天的目光来看,欧比旺跟维达的那场光剑对峙,就跟闹着玩似的。而且因为这是开山之作,需要构思和创造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在《新希望》中,很多东西都做了模糊处理。比如卢克和叔叔婶婶吃饭的场景,他们所吃的食物应该是故意没有拍到。毕竟一伙外星人的午餐是什么,到现在也很难想象。

在今天看来,这虽然不是一部多么精彩的电影,但是我们却要记住它的历史地位。可以说从《新希望》之后,科幻电影才开始多样化,银河系化了。

2.渐入佳境

“星战系列”的第二部《帝国反击战》,就成熟了许多,一上来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星际登陆战。而且第二部的剧情和特效,也比第一部优秀了许多,即便在现在看来,这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据乔治·卢卡斯说,他原本的计划是,《新希望》《帝国反击战》《绝地武士归来》,是一部电影的情节。结果在拍《新希望》的时候,发现这个题材可挖掘的地方太多,所以才决定用三部曲的形式呈现这系列的电影。按照这个说法,《新希望》只能算是交代了一下大体的背景,从第二部开始,核心情节才渐渐展开。同时有了《新希望》的拍摄经验后,《帝国反击战》进一步加强了“星战”的世界观,让这个系列的电影更加饱满了。

《帝国反击战》的一开始,维达在整个银河系搜索义军的蛛丝马迹,终于有个探测器搜索到了义军的秘密基地,于是才有了前面所说的那场星际登陆战。

在拍摄《新希望》的时候,受限于特效技术,义军与帝国军的战斗似乎过于简单。这么说可能过于苛刻,毕竟那时候死星和蜂式战机的构思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总叫人觉得不过瘾。当然这是笔者以现代的视角去看待那部电影,如果是放在《新希望》上映的那个年代,估计也会觉得很震撼。

《新希望》之后的几部星战电影,随着特效技术的不断进步,基本上都能让星战迷们过足眼瘾。而且光剑战斗和大规模战斗越来越精彩。在《帝国反击战》开始的那场星际登陆战中,以卢克、莱娅等为指挥官的义军,兵力比帝国军弱小很多,只能且战且退。卢克、R2,以及索罗、楚巴卡、莱娅、3PO分开撤退,故事情节也从这里开始一分为二。

先說卢克那条线,在《新希望》的剧情当中,欧比旺在卢克面前,被维达杀死。不过欧比旺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利用原力变成了另一种生命形态,他偶尔还能跟卢克交流。欧比旺指引着卢克去寻找隐居在达戈巴星球的尤达大师,完成绝地武士的训练。

在达戈巴星的沼泽中,卢克找到了尤达大师。这个怎么看都有点滑稽的小绿人,却是当年一位德高望重的绝地大师,他的原力非常深厚,而且八百年前就开始培养绝地武士。

《帝国反击战》中,尤达第一次露面,很明显此时“饰演”这个角色的是一个木偶。一直到《克隆人的进攻》上映的时候,这位绝地大师才展现了他精湛的剑术,以及对原力的娴熟运用。这个人物就像3PO或者维达一样,也是“星战系列”的标签式人物。

而且很奇怪的是,在《帝国反击战》中,因为尤达走路的姿势很僵硬,我们明明知道他是个木偶,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从这个木偶上,我们竟然真的能感受到大师的气场。

很可能这是“星战系列”营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氛围,如果尤达大师的形象是个常见的木偶人的话,可能观众也不会把他当成绝地大师。就因为尤达的造型是不常见的,或者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所以我们看到尤达的时候,首先就会有一种神秘感。而神秘感正是绝地武士给观众的感觉之一,所以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

卢克在达戈巴星接受绝地武士训练,另一边的索罗等人却在遭遇帝国军的追击。索罗这条线一波多折,完美演绎了一场星际逃亡战。索罗等人撤退的时候,因为飞船千年隼号没有修好,所以无法进入光速,帝国的飞船一直在千年隼号的后面跟着打。于是,索罗进入小行星群,希望借助小行星阻挡帝国舰队的追击。帝国军的统帅维达,却不惜代价追进了小行星群。

在小行星群中待不下去后,索罗从小行星群中出来,躲到了帝国的飞船上,玩了一招“灯下黑”。帝国军的指挥官以为,索罗是进入了光速,便停止了寻找。索罗利用帝国舰队将要进入光速,往外抛垃圾的时机,成功逃脱。

即使是现在看来,这场追逐战也相当精彩。而且在《帝国反击战》中,战舰的模型做得更精致了,特效技术也明显有了进步。在《新希望》中,帝国的舰队很单薄,或者不能称其为舰队,因为大部分镜头里只有一艘战舰,到了《帝国反击战》中,帝国军真的“拥有”了舰队。

索罗以为自己逃过了一劫,却不知道赏金猎人波巴·费特一直跟踪着他们。这个赏金猎人波巴也大有来头,他是一个克隆人,效命于帝国的克隆人大军,都是以他父亲,或者说波巴的本体为原型“制造”出来的。

索罗逃到了老朋友兰多·卡瑞辛(以下简称兰多)那里,维修千年隼号。在这里,星战电影再次展现了独特的想象力,兰多所在的“云城”,是在一座叫做贝斯坪的气态行星上,云城就建在这颗行星一望无际的云海上。

“星战系列”中的每颗行星,都有鲜明的色彩,卢克的家乡塔图因是以沙漠为主,好像那颗行星上全是沙漠。贝斯坪的主题是云端,后来出现的恩多卫星主题是森林,总之是各有各的特色。关键是这些星球都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可以住人。

可以说星战电影,为人们对外星球的想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一直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想象,另一个星球是什么样的?发射到火星的探测器和卫星,拍摄了大量的火星照片,正在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也拍摄到了大量木星、土星,及其卫星的照片。这些照片,让人们认识到,其他星球都是寸草不生,或者冰天雪地,或者死气沉沉,或者火山频频喷发。

总之,人类在这样的星球上,如果没有宇航服的保护,呼吸间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星战系列”的设想却不一样,很多星球都是人类的理想居住地。这其实是在暗中迎合人们的潜意识,谁都希望每一颗星球都适宜人类居住,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殖民火星会比现在简单无数倍。

以现在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送几个人到达火星,可是这几个人怎么在火星活下来,却是个大难题,也是殖民外星不得不克服的一个难关。可以想象,如果真的有很多外星球适宜人们生存,那么我们的生存空间似乎是可以无限扩大的。这个念头光想想,都会叫人觉得安心和激动。

在云城,兰多出卖了索罗,莱娅等人全部落到了维达手中。索罗被冰冻起来,莱娅、楚巴卡被关进了监牢,3PO被解体。远在达戈巴受训的卢克,用原力感知到了索罗等人遇到了危险,随即他带着R2到云城救人。

于是《帝国反击战》的重头戏来了,维达知道卢克会来,早就等在云城。两个人的光剑之战,比起《新希望》精彩了许多。关键是,卢克知道了维达是他的父亲,这个情节的设计,大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星战系列”当中非常精彩的一个情节设计。

卢克的扮演者马克·哈米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时候说,他最初拿到剧本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情节。直到拍这场戏的时候,才知道了这个设计,所以当他在拍摄这个镜头的时候,那几声“NO”喊得分外真实!

笔者在看《帝国的反击》之前,就已经通过其他的渠道,得知了维达和卢克的父子关系。可是在看到这里的时候,笔者还是有种毛孔张开的感觉,可见这个情节的感染力有多强。

放眼整个“星战系列”,《帝国反击战》都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可以说它把“星战系列”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帝国反击战》上映之后,“星战系列”的世界观就基本上被构建了起来,唯一的缺陷,就是绝地武士的系统还不够清晰,这个元素在《幽灵的威胁》之后才能补齐。

《帝国反击战》中,最精彩的是影片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我们现在蜗居在地球上的状态,去想象太空舰队的战斗,而且这些想象还要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天马行空。

3.绝地归来

总体上来说,“星战系列”的第三部《绝地归来》,并不如《帝国反击战》精彩。但是《绝地归来》却呈现了许多情怀方面的东西,对形成“星战情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之所以说《绝地归来》并不是太精彩,是因为这部电影中没有太多新鲜的元素。这部影片的一开始,是早就出现过的维达的黑武士元素,并没有什么新鲜感。接下来影片的第一个大情节是营救索罗,这个情节也是由在《新希望》中就出现的塔图因展开的。

当然,根据《帝国反击战》的剧情,索罗毕竟是被波巴带到了塔图因的贾巴那里。在塔图因展开营救索罗行动,这个设计顺理成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绝地归来》的前半部分,确实没有太多新鲜的元素。

不管是《新希望》,还是《帝国反击战》,它们之所以精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那些新鲜元素。但是《绝地归来》里的新鲜元素却很少,卢克等人救出索罗后,卢克再次回到达戈巴接受绝地武士训练,尤达也不再是新元素。再往后,义军的目标是摧毁帝国正在营建的新死星,而死星已经在《新希望》的时候,被摧毁过一次了。

所以,整体而言,《绝地归来》当中,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这似乎丧失了星战电影的一个很大的特色。不过好在特色的缺失,很快被情怀所弥补。在《新希望》和《帝国反击战》中,“星战元素”的标签,实在太深入人心。这致使人们在看到“星战”相关元素的时候,立即就想到了《星球大战》,并立即进入到“星战系列”的情景和设定当中,就如笔者,甚至在脑海中还会响起《星球大战》中的背景音乐。

于是,“星战情怀”就形成了。因为“星战元素”实在太鲜明,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开动联想力,将眼前的情景,跟《星球大战》联系起来,而且还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整个电影史上,这么强烈的共鸣感,都应该是一个特例。

说完了情怀,再说《绝地归来》的情节和新的创意。《绝地归来》的情节从整体上来说,也没有《帝国反击战》那么精彩,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痕迹过于明显,不过,从总体上来说,也还不算太糟。

卢克等人营救索罗的行动分为三波,第一波是“话痨机器人”3PO和R2,他们等于是卢克布置在贾巴身边的内应。同时兰多也提前混进了贾巴的老巢,伺机行动。这个兰多,就是在《帝国反击战》中,曾经出卖了索罗的兰多。他跟索罗都是“星际海盗”,兰多为了利益出卖朋友,在索罗看来很正常。况且兰多看清楚了帝国军肆意掠夺的嘴脸后,帮助莱娅和楚巴卡从云城逃走,并加入了义军。从《绝地归来》的只言片语中,可以得知兰多在义军中的表现很活跃,还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于是兰多变成了正面人物。

第二波是莱娅伪装成赏金猎人,带着楚巴卡来到贾巴的宫殿,假意领取赏金,伺机释放索罗,只不过莱娅的计划被识破了。于是,盧克作为第三梯队,来到了贾巴的宫殿,不过他最初的行动也不是很成功。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一波三折”的设计,这个情节跟《帝国反击战》中,索罗与帝国舰队之间的逃亡战的不同之处在于,救人的情节没有逃亡的情节巧妙,所以救人的情节有很浓厚的设计成分。特别是在没有新鲜元素吸引观众注意的情况下,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被察觉。

当然,《绝地归来》也不是一点新元素都没有,比如沙漠中的沙拉克。在《新希望》和《帝国反击战》中都有些奇特的生物,比如《新希望》中卢克和欧比旺要离开塔图因时,在锚头镇里遇到的那些生物,还有在《帝国反击战》中,一开始的时候,袭击卢克的怪物。

这些生物既在人类的认知之内,又在认知之外。说在人类的认知之内,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设计出来的,有人类认知的影子。说在认知之外,是因为这些生物对我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

人们对于外星生物会长成什么样的猜测,从未停止过。从一开始那种大脑门、大眼睛的人型生物,到现在的“多元化”、“理性化”,人们想象出了各种各样的外星生物造型。

有人说,我们不了解外星球的生存环境,所以外星人可能完全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生命形态,他们的外貌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或者说我们脑海中的元素,根本想象不出外星生物长什么样。还有人说,受基因的限制,外星生命可能跟地球上的生物在外貌上完全不一样,但是也不会超出我们的认知。

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星战系列”给这个话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想象空间,那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外星人和外星生物,这也是“星战元素”之一。

前文中说过,卢克等人救了索罗后,卢克单独去了达戈巴星,再次找到尤达。从这里开始,“星战情怀”就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当观众们再看到尤达的时候,那种已经根植在观众脑海中的绝地武士情节,再次萌发。

随着尤达的死,绝地武士的辉煌时代似乎也跟着结束。同时,那种绝地武士给观众带来的真切感,变得更加强烈。这种真切感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从《新希望》的欧比旺开始,一直到卢克在千年隼号上的训练,再到尤达对卢克的训练。这些都是那种真切感的基础。

有时候,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才会引发真切的感觉。我们在不停地接受到一个鲜明的元素后,也会引发真切感。就像绝地武士这个元素,我们的理智知道这是虚假的,是杜撰的。可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又期盼他是真实的,所以才形成了一种真切感。

这就是“星战情节”生发的基础。

星战迷们明明知道“星战系列”都是杜撰的,可是不妨碍大家沉浸在“星战”的世界当中。如果非要形容的话,可以把“星战情怀”形容成在想象中生发的浪漫主义情怀。

这种“星战情怀”在《绝地归来》的最后达到了一个高潮。卢克从达戈巴离开后,跟索罗等人汇合,此时义军正在策划攻击帝国正在营造的新死星。整个行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索罗等人去恩多卫星,解除死星的防护罩。接着兰多率领主力,攻击没有了防护设施的死星。

索罗、卢克、莱娅等人,率先到达了恩多卫星展开行动。虽然他们中了皇帝的圈套,但他们得到了当地土著的帮助,最终还是成功解除了死星的防护罩。同时,在太空跟帝国舰队鏖战的兰多,也成功摧毁了死星。而卢克却要独自面对维达,他希望能唤醒父亲心中的善意。这个情节设计,其实过于理想化,也过于想当然,哪有仗打到一半却要去劝降敌方的高级将领的?可是仔细想想的话,这个设计也没什么大问题。

如果没有这样的内心戏的话,那么卢克跟维达最终的对决该怎么进行?光剑已经在《帝国反击战》中比试过了,如果《绝地归来》的大结局,还是只有一次光剑比试,好像有点说不过去。而且在《绝地归来》中,卢克跟维达的光剑比试也有,且比较精彩,最终卢克胜出,砍下了维达一只手。当卢克没有被皇帝引诱,堕入原力的黑暗面的时候,皇帝亲自出手,要杀掉卢克。

看着卢克在痛苦中挣扎,维达终于良心发现,把皇帝丢进了反应堆核心。但同时,维达也因为皇帝的原力闪电的攻击受了重伤,死在了卢克面前。维达在死之前,重新回到了原力的光明面,从黑武士维达变回了阿纳金·天行者(以下简称阿纳金)。

这个情节如果是放在一部枪战电影或者古代电影中,在结局的时候,没有太多劣迹的反派突然幡然悔悟,这样的情节早已经是烂大街的情节。可是放在《星球大战》的氛围当中,再加上绝地武士元素的烘托,这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阿纳金为了救卢克牺牲自己的桥段,是“星战系列”中比较精彩的桥段之一,同时,也是把“星战情节”推到高潮的桥段。《绝地归来》这个片名,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说卢克打败了西斯,绝地武士的时代归来,另一方面是说阿纳金这位绝地武士的归来。

不管是哪一点,都会让“星战情节”发酵,让绝地武士的元素,根植到每个星战迷的脑海中。前文中之所以说《星球大战》是个特例,是因为“星战元素”和“星战氛围”,衍生出了“星战情节”。

可能这就是“星战系列”的魅力所在,如果在看这一系列电影的时候,缺乏想象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基本上就不会认可这个系列的电影。因为“星战系列”本來就是杜撰出来的,本来就是一个想象的世界,如果太较真,就没意思了。

4.这才是真正的回归

1999年,“星战系列”的前传《幽灵的威胁》上映,由此拉开了星战电影回归的序幕!

相信国内的大多数星战迷,了解星战电影,基本上都是从《幽灵的威胁》开始的。随着特效技术的突飞猛进,《幽灵的威胁》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就算不是星战迷,也会认为那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在《绝地归来》中,第一次出现了卢克用激光剑、反射激光枪攻击的镜头。据说这个镜头在当时得到了星战迷们的广泛好评。可是那个时候,特效技术有限,这个有创意的镜头出现的次数太少。

在《幽灵的威胁》中,光剑反射激光枪射击的镜头,让星战迷们看了个够。还有激光武器的攻击,也做得更加逼真了。在《新希望》中,激光枪的攻击就跟闹着玩似的,在开场的激光枪对射中,让人感觉激光枪似乎还没有一把弹弓的威力大。同时,特效技术让“悬浮技术”也有了进步,在《新希望》中,卢克驾驶的悬浮车,由于技术有限设计得太过粗糙,有好几次都要穿帮。到了《幽灵的威胁》中,机器人所驾驶的登陆器,看上去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另一方面,随着“星战元素”和“星战氛围”扑面而来,“星战情怀”再次在星战迷中发酵。笔者曾经在论坛中看到,一些老星战迷对首次观看《幽灵的威胁》时的描述,有人说,当知道那个年轻的绝地武士就是欧比旺的时候,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一点笔者很是能理解,笔者去影院观看《原力觉醒》的时候,光听到电影的开场音乐,都觉得鸡皮疙瘩要掉一地。

可以想象,从《新希望》《帝国反击战》《绝地归来》,一路看过来的老星战迷,在得知《幽灵的威胁》时期的欧比旺还是学徒的时候,会有多么激动。看到R2,以及还是儿童时期的阿纳金,估计他们又会激动一把。

这种利用鲜明又独特的元素,不停地刺激观众,不停地让观众回味的手法,是“星战情怀”不断发酵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这种手法又是很独特的,因为“星战元素”过于鲜明,所以“星战系列”一直在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里所说的模仿,不是说情节上的模仿,而是对这种用鲜明的元素不停刺激观众的手法的模仿。就像是当下一些比较热门的动漫,有很多就是走这种“制造情怀”的路线,通过对于一些比较独特的元素不断地呈现,来制造属于那部动漫独有的情怀。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哪部作品能超越《星球大战》,因为这些作品所呈现的独特元素,都不如《星球大战》鲜明。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星战系列”之所以能一骑绝尘,就是因为电影中的元素是很难被模仿的。

“星战元素”的鲜明,既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所谓静态的,就如绝地武士、光剑等元素。动态的是说每部电影的新元素,比如在《幽灵的危机》中,阿纳金在塔图因赛车,以及纳布星机器大军和刚耿人进行的攻防战。这都是些新元素,给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盛宴。

静态的元素可以让观众迅速进入到影片的情景当中,而动态的元素又能满足观众的新鲜感,这才是“星战元素”独特又难以被超越的地方。

当然,足够精彩的剧情也是相当重要的,《幽灵的威胁》的剧情,除了有些地方比较拖沓之外,还算是精彩。欧比旺跟师父魁刚·金(以下简称魁刚)的任务,是要跟封锁了纳布星的贸易联盟谈判。谈判还未开始,两个绝地武士就遭到了贸易联盟机器人的攻击。接着贸易联盟开始了对纳布星展开侵略战争,并很快取得了胜利。魁刚和欧比旺躲在机器人大军的飞船上,也登陆到纳布星。

两人救下了女王帕德梅·阿米达拉(以下简称帕德梅),并带着帕德梅回银河共和国的首都科洛桑。在突围的时候,飞船被敌机击伤,只能到没有贸易联盟势力的塔图因维修飞船。

对,又是塔图因,《新希望》的起点。在塔图因,魁刚一行人遇到了只有九岁的阿纳金。如果之前并未接触星战电影,谁能想到这个挺可爱的小男孩,就是之后的黑武士维达,那个被网友们投票、影视界排名第三的反派人物。

那时候3PO还刚刚被组装起来,连金属外壳都没有安装。那时候R2也还刚刚脱颖而出,在关键时刻修好了欧比旺等人所乘飞船的防护罩。一切好像还是最起初的状态,虽然已经知道了这些角色在未来的命运,但是依旧期待他们能在这个时期大有作为。

在阿纳金的帮助下,魁刚一行人修好了飞船,魁刚带着阿纳金一起离开塔图因,来到了共和国的首都科洛桑星球。这个星球是个都市星球,或者说整个星球都是都市。

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设想过未来的都市是个什么样。关于这个问题,想得最多的可能不是城市规划者们,而是科幻作家。因为科幻故事的情节,多发生在未来的城市,所以很多时候,科幻作家在写一部作品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构建一个独特的未来城市。

早在《银河帝国》这部小说中,就已经出现过整个星球都是都市的设计。但因为此书完成的时间较早,那时候的“星球都市”在今天看来,并不是很精彩。其中的一些基础设施,还没有现在的都市设计得科学、便利。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那都是大半个世纪之前的书了,能脱离当时科技的局限性,展开如此磅礴的想象已经很难得。

除了“星球都市”这个想法,还有很多对未来城市的构想,虽然是一种科幻设想,却让人觉得挺合理。其中一种设想是说,地球上的陆地都建满了高楼大厦之后,人们不得不把城市建在海底。还有就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太空城,在近地轨道建造一颗城市级别的人造卫星。但同时也有人提出,建造太空城的成本,要远远大于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成本。毕竟月球有矿物质,如果能在月球上建立一套工业体系,那么在月球上大面积建造殖民地,要比建造太空城方便。毕竟建造太空城的材料,都要从地球上运往太空,这个运输成本实在太大。

另外,还有一个方向的设想,是建造在地下的城市。比如火星、木星的卫星等,这些离我们比较近的星球,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原因有太冷、大气稀薄、离太阳太远等等。如果在这些星球上建造殖民地,建在地表的話,殖民地的外墙很容易被这些星球的恶劣环境迅速侵蚀。所以建在地下,利用外星球的地层帮殖民地外墙阻挡恶劣的环境,不失为是一个明智之举。

当然,不管对未来城市的想法再多,现在都只存在想象中。可是我们又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所以“星战系列”才显得那么吸引人。看到影片中的人们利用飞船穿梭于星际之间,我们不禁会羡慕,如果现在我们也能飞到另一个星球一探究竟该多好。

憧憬总是美好的,总是存在于想象中的,所以才叫憧憬。

《幽灵的威胁》最终以女王帕德梅和刚耿人战胜贸易联盟的机械大军,绝地武士战胜西斯武士,阿纳金成为了绝地武士学徒为结局。

即使是抛开“星战光环”,《幽灵的威胁》也依旧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该片上映后,星战电影就这样大张旗鼓地回归了,不仅让老星战迷大饱眼福,还吸引了许多新的星战迷。对于老星战迷来说,“星战电影”的回归比卢克这个绝地武士的回归,还要令人振奋。因为“星战系列”有了新的开始,而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始。

5.越来越丰满的细节

跟《新希望》等正传一样,星战系列的前传也是以三部曲的形式,讲述了阿纳金堕入原力的黑暗面的过程,以及绝地武士被西斯大帝打败的过程。

从《幽灵的威胁》开始,绝地武士的形象,就彻底丰满起来。在《新希望》中,绝地武士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只有那么几个人,直到《绝地归来》的结束,绝地武士活着的加死了的,也只有那么三四个。

在《幽灵的威胁》中,出现了魁刚和欧比旺这样共同执行任务的情节。还出现了尤达、神盾局局长……开个玩笑,是温杜大师等,十二个长老组成的绝地长老会。(温杜大师的扮演者塞缪尔·杰克逊,同时也是神盾局局长的扮演者,笔者每次看到温杜大师,都很容易跳戏)

在《克隆人的进攻》中,在绝地圣殿还出现了尤达在教授幼徒的情节。到这里,绝地武士的组织结构就彻底清晰了。

最高决策者是尤达等人组成的绝地长老会,以下是像魁刚这样的绝地武士,再往下是学徒。学徒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幽灵的威胁》中的欧比旺,可以跟着师傅出任务的学徒,一种是在绝地圣殿接受训练的幼徒。

《克隆人的进攻》上映后,绝地武士已经没有了在《新希望》中,那种单薄、日落西山的感觉,而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团体。绝地武士的元素由此饱满起来,特别是星战迷们知道,如此强大的绝地武士团体,日后被西斯打败,更是会觉得唏嘘。甚至会有种辉煌不再的感觉,这种感觉比绝地武士的强大,更吸引人,也愿意在绝地武士这个元素上,付出更多的情感。于是绝地武士元素,成为了“星战情怀”中很关键的一环。

同时《克隆人的进攻》,还完善了克隆人大军这个元素。在《新希望》中,那些穿着白色铠甲,带着白色头盔的战士的设定,很吸引人。没错,这些人都是克隆人战士,在帝国军队中,他们跟那些把摩托车头盔反戴的参谋或技术人员,有很明显的区别。这些克隆人战士的由来,在《克隆人的进攻》里做了说明。欧比旺在追踪刺杀帕德梅的赏金猎人的任务中,来到了卡米诺星球。让欧比旺意外的是,在卡米诺竟然有人用绝地武士团的名义,定制了大批的克隆人战士。

欧比旺追踪的那个赏金猎人叫做詹戈·费特(以下简称詹戈),克隆人大军就是以他为本体制造的。同时詹戈还要求用他的基因,制造一个正常速度生长的克隆人,这个克隆人就是波巴·费特。

最终詹戈死在了温杜大师的光剑下,他被杀的时候,波巴就在一旁。后来波巴穿上了父亲的装备,开着父亲的飞船,也成为了赏金猎人。他最大的成就就是,跟踪索罗去了云城,并把冰冻后的索罗送到贾巴那里换取赏金。没错,这个波巴,就是《帝国反击战》中跟踪索罗的那位。

不管是詹戈还是波巴,都是一个很小的人物,可是把这些小人物串联起来,就产生了巨大的连贯性。这是在细节上丰满“星战系列”,有了这种连贯性,《星球大战》的前传和正传完全串联了起来。这让人感觉前传不仅是欧比旺、阿纳金这些主要人物的前传,还是小人物的前传,这样会让观众对前传的故事构架产生足够的归属感。同时,这种连贯性,足以让星战迷们沉浸在“星战系列”中,更加无法自拔。同时,让人惊喜的是,在《克隆人的进攻》中,终于看到尤达大师出手了。这位绝地大师在《帝国反击战》中首次出现,那时候用的还是人偶,连走路的姿势都很僵硬,做不了太复杂的动作。通过把卢克的飞机从水里“捞”上来,才展现了尤达原力的强大,可是这通展示,用很简单的动作就完成了。

在《幽灵的威胁》中,尤达再次出现,这时候的尤达虽然看着活灵活现,不过据说这时候用的也是木偶,只不过可活动的部位多了一些而已。得益于特效技术的突飞猛进,到了《克隆人的进攻》,尤达大师终于出手了,他与杜库伯爵有一场精彩的光剑对战。

不管那场光剑比试是不是精彩的,尤达出手,本身就很精彩。正如前文中所说,尤达也是“星战系列”的标签人物,而标签人物只坐在那里耍嘴皮子未免有点美中不足。尤达的大师形象早在《帝国反击战》中就奠定了,直到《克隆人的进攻》,才展现了他高强的剑术,可真应了那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还有那个没什么底线的话痨机器人3PO,也终于给他装上了一身外皮。这哥们是个很别致的机器人,阿纳金身边就两个机器人,一个是他,一个是R2,3PO却还有心思争老大的位置。同时他也是一名猪队友和笑点的提供者,在《新希望》中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波巴儿童时期的描绘,以及欧比旺、尤达、3PO这些人物频繁的出场,会给人一种很舒适又有回味的感觉。前文中也说过,对这一点的运用,是“星战系列”最拿手的。

另一方面,三部前传并不止步于这些旧有的人物的开发,还提供了很多新鲜的元素。比如《幽灵的威胁》中出现的加·加·宾克斯(以下简称加加)和刚耿人的设计,这是一种水陆两栖的智慧生物,虽然有点二,但是很善良淳朴。

刚耿人的城市在水下,这种水下城市的设定虽然不新奇了,不过配合上刚耿人的性格,以及“星战系列”的环境,却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在《幽灵的威胁》中,加加可以说是包揽了大部分的笑点,就像魁刚和欧比旺要从高处跳下,去偷袭机器人的时候。两个绝地武士的偷袭顺风顺水,只有加加挂在了高处,没能跳下来,从这里开始,加加就开始展现他的“搞笑天赋”。

除了刚耿人,在《克隆人的进攻》中,再次出现了对纳布星的描述,这是个美丽的田园星球,有很多让人安逸又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同时还出现了卡米诺那个在暴雨中的海上都市,以及荒凉的吉奥诺西斯星。

卡米诺生活着“长脖子鹿人”(卡米诺人),他们都是克隆人,有又细又长的脖子和四肢,看上去很温和、很和善。而吉奥诺西斯星的本土生物,是一种有点像蚂蚱一样的“昆虫人”,一看他们就不是什么善茬。

这些元素在细节方面,给“星战系列”提供了海量的细节信息。就像在《幽灵的威胁》中,当机器大军将要跟刚耿人作战的时候,从山丘上逃离的那些长得像草一样的生物。哪怕在《新希望》中,卢克和欧比旺去锚头镇,在地上就出现过一些古怪的小动物。

如果从整体上看,这些细节的东西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如果没有,“星战系列”的代入感会有严重的缺失。对另一个星球的描述,或者描述在另一个星球发生的事,这本身就跟观众的认知有一条鸿沟。

想让观众信以为真是不可能的,但起码要让观众不抵触,影片的情节才能进行下去。对于这一点,“星战系列”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去让细节丰满,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虽然观众依旧不会相信那些星球的存在,但对于这些元素不抵触,而且很乐意见到各式各样的星球,以及那些星球上的土著和奇形怪状的生物。

一个反面的例子,是2017年上映的外传《侠盗一号》,那部电影中也出现了几个星球,可是却总是让人觉得缺了点神韵。所缺的神韵,可能就是对细节的描绘。

在这一点上,小说跟电影是不同的,一部小说,没必要事无巨细都交代清楚,留白恰恰是一种高级的写作技巧。而电影却不同,它是以画面的形式传播信息,而不是文字,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不多。

所以一些好的电影,基本上在细节方面都做得很到位。有很多时候,细节甚至是一部电影的神韵。

在《克隆人的进攻》之前的五部电影中,不管是从细节上还是从创意上,已经支撑起了一个完善的世界观。同时,随着劇情的展开,前传的三部曲,也该收官了。

6.西斯大帝

《星战前传》的剧情,是一个很奇妙的设计。因为欧比旺、阿纳金、尤达这些人的命运,我们早已经通过《新希望》等三部正传了解到了。

也就是说,关于前传的结局我们是知道的,根本就不存在剧透的问题。即便知道了结局,但是对于前传的剧情,观众们不光不会觉得无聊,反而还会觉得有些设计非常巧妙。比如前面所说的对波巴的设计,以及对楚巴卡的设计。

千年隼号的大副楚巴卡,在《西斯的复仇》中也有出现。当时楚巴卡还是伍基人的战士,正在配合尤达保护伍基人的母星卡希克,当尤达大师被克隆人士兵袭击的时候,楚巴卡还帮助尤达逃脱。

还有莱娅的养父贝尔·奥加纳(以下简称贝尔),他所乘坐的飞船,就是在《新希望》中,莱娅一上来被维达追击时,所乘坐的飞船的同款,甚至可能就是同一艘飞船。

如果《西斯的复仇》的上映时间,在《新希望》之前,没人会觉得这些情节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可是当三部前传,在《新希望》等三部电影的后面上映,再去看《新希望》中出现的情节,明明情节还是那些情节,可是却明显感觉不一样了。因为三部前传加深了星战迷们的“星战情怀”,情怀加深了,同样的电影也就变得不一样。

前文中提到,不断地让观众们回味那些鲜明的元素,是“星战情怀”发酵的原因之一。那么产生“星战情怀”的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来自“星战系列”的“倒叙”。之所以在倒述上加引号,是因为“倒叙”的方式和细节有一定的设计,可是“倒叙”本身却没有什么设计。乔治·卢卡斯确确实实是先有了正传的构想,然后才有了前传的构想。可以说这个无意中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星战系列”的经典。前传三部曲,主线剧情是讲述阿纳金堕入原力黑暗面的过程,另一条主线是西斯大帝利用阴谋毁掉绝地武士团,并将银河共和国改为银河帝国的过程。

在《幽灵的威胁》中,就已经开始在为阿纳金叛变绝地武士团埋伏笔。当魁刚把阿纳金带到绝地圣殿的时候,尤达大师等人就预感到阿纳金的不可控,并不愿意将阿纳金训练成为绝地战士。后来,魁刚在与“大花脸”达斯·摩尔的光剑比试中被杀,他在死前还念念不忘阿纳金的事,让弟子欧比旺一定要训练阿纳金。魁刚认为,阿纳金是预言中让原力回归平衡的人。最终在欧比旺的坚持下,尤达大师同意欧比旺收阿纳金为徒。

另一方面,因为贸易联盟对纳布星的封锁,在议员希夫·帕尔帕廷(以下简称希夫)的推动下,帕德梅将最高议长菲尼斯·瓦洛伦赶下台,希夫趁此机会,成为了最高议长。

《幽灵的威胁》的结局,似乎是个大圆满的结局,可是在《克隆人的进攻》一开始,年轻的阿纳金表现出的急躁和自满,就叫人有点不放心。阿纳金的命运其实是很悲惨的,一出生就是个奴隶,等于是亲身体会了银河共和国最黑暗的一面。如果不是遇上魁刚一行人,他可能一辈子都是个奴隶。正如魁刚所说,像阿纳金拥有这么强的原力,如果是在共和国的实际控制范围内,早就被发现,并被送到了绝地圣殿。就这一点而言,命运对阿纳金是不公平的。

阿纳金再次回到塔图因的时候,得知母亲被沙人抓去。虽然阿纳金努力去营救母亲,可是他母亲还是死在了阿纳金的怀中。丧母之痛让阿纳金急切地想要变强,并急切地想要拥有保护自己珍爱的人的能力。

当然,阿纳金的命运也不全都是灰暗的,像他的爱人帕德梅,以及良师益友欧比旺,都是生命中的正面能量。但就是因为他想要保护帕德梅,才一步步落入了希夫的圈套。

尤达大师曾经指导过阿纳金,他让阿纳金放开所珍视的一切,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有这样的心胸,才是一名合格的绝地武士。可是尤达的指导,却被希夫说成是绝地武士的无能,以及对阿纳金的不信任。于是阿纳金一方面明白尤达大师的指导是正确的,却又放不开他所珍视的一切。

阿纳金预感到帕德梅会遇到危险,所以一心想要救自己的爱人,为此他不惜加入西斯的行列。比起绝地武士的戒律,无恶不作,又没什么约束的西斯,好像更吸引人。关键是阿纳金迫切地想要得到更强大的力量,原力的黑暗面似乎是一条捷径。

诱导阿纳金堕入黑暗的是希夫,他其实是一名西斯,就是《帝国反击战》和《绝地归来》中出现的皇帝。之前贸易联盟入侵纳布星,其实就是受了希夫的指使,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等于是自导自演了银河共和国的分裂战争。

希夫一方面做了最高议长,另一方面指使自己的新徒弟杜库伯爵,联合贸易联盟等势力分裂共和国。迫于分裂主义的压力,有议员提出,银河系共和国应该建立一支可以自保的军队。

帕德梅因为反对建军,多次遭遇刺杀,早就深爱着帕德梅的阿纳金,在绝地长老会的命令下,保护帕德梅从科洛桑回到纳布星。两个人在纳布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不过,帕德梅的离开,其实是希夫夺权阴谋的一环,没有了阻碍建军的帕德梅,希夫才得以放开手脚夺权。在分裂主义不停地向共和国施压的同时,希夫利用加加,得到了最高议长的紧急处置权。得到了该权力的希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军。

在米卡诺星生产的克隆人战士虽然来历不明,但可以立即投入使用,于是克隆人正式成军。共和国军与分裂主义的机械人大军战斗了三年,阿纳金在这三年中脱颖而出,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称作是“无畏英雄”。

具体的战绩在动画连续剧《克隆人战争》中,有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多做赘述。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却在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帕德梅而发愁。正是因为阿纳金过于患得患失,总是想要把自己珍视的一切牢牢攥在手里,才成为了希夫诱导阿纳金堕入黑暗的突破口。希夫说原力的黑暗面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让阿纳金保护一切的力量,甚至原力的黑暗面,有起死回生的能力。

这些话虽然一听就让人觉得不大靠谱,不过却正合阿纳金的胃口。希夫一步步诱骗阿纳金,最终让阿纳金变成了他的弟子。整个阴谋希夫布置得非常巧妙,在诱骗阿纳金最关键的时候,他利用战争,巧妙地让尤达去了卡希克星球,帮助伍基人打击机器人的大军。也是在这时候,欧比旺被派到了尤塔帕星,去抓捕格里弗斯將军。

可以说,能阻止阿纳金叛变的两个人物,都不在科洛桑,绝地圣殿只剩下了比较冲动的温杜大师坐镇。而温杜大师被希夫算计,成为了逼迫阿纳金就范的一颗棋子。从阿纳金砍下温杜大师手臂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投靠了西斯的阿纳金,变成了维达,杀戮带来的残忍和放纵,让他生出了黑暗原力无比强大的错觉。

仅存的两位绝地武士尤达和欧比旺,希望能改变现在的被动局面。尤达让欧比旺去杀阿纳金,他自己则在贝尔的掩护下,去刺杀希夫。这时候该称希夫的西斯尊号,达斯·西迪厄斯(以下简称西迪厄斯)了。

“星战系列”的趣味就在这里,明明知道西迪厄斯后来成了银河系帝国的皇帝。可是在看到尤达与西迪厄斯战斗的时候,我们还是期盼着尤达能赢。另一方面,明明知道维达后来成为了帝国的黑武士,可是当欧比旺跟他相遇的时候,我们还是希望维达能幡然悔悟。

两场精彩的光剑比拼最终的结果是:尤达惜败,侥幸逃脱。欧比旺在“岩浆河”的岸边,将维达的双腿和一条手臂斩去,岩浆的高温点燃了维达的衣服,最终维达被严重烧伤,只能穿上黑色护甲,带上黑头盔。同时欧比旺在重伤阿纳金之后,跟阿纳金之间的那段对话,堪称是“星战系列”的经典镜头之一。

再到之后帕德梅因为阿纳金的堕落,伤心过度,难产而死。阿纳金的两个孩子,女婴莱娅被贝尔收养,男婴卢克被欧比旺带去阿纳金的家乡塔图因,交给了阿纳金继父的儿子,同时欧比旺也在卢克身边隐居。

整个《西斯的复仇》最后,有一股满满的宿命感,正是这种“倒叙”带来的宿命感,让“星战系列”成为了很难被超越的经典。《西斯的复仇》作为前传与正传之间,承上启下之作,做得非常好。它的剧情虽然没有多么精彩,但却因为其中的宿命感,让人觉得有滋有味。

直到《绝地归来》的结局部分时,维达为了救卢克杀死了西迪厄斯,他最终完成了让原力回归平衡的预言。特别是最后阿纳金出现在尤达和欧比旺身边的时候,“星战系列”的剧情,完成了一种很融洽的大圆滿。

把这些情节全部连贯起来,虽然知道这是电影制作者的设计,但却依旧让人觉得很舒畅。而且情节方面极强的连贯性,把三部前传和三部正传,完全连接在了一起。这是让星战迷们一直在热议的地方,也可以说这些设计是很适宜探讨的。有很多话题都是从“星战系列”剧情的连贯性上发起的,只要有话题,“星战系列”就能经久不衰,这是“星战系列”一个很独到的地方。

同时,在《西斯的复仇》和《新希望》之间的时间段,是“星战系列”一个巨大的“留白”。我们知道这些年肯定发生了些什么,但我们又知道不管这些年发生了什么,维达还是维达,卢克还是卢克,欧比旺还是欧比旺,他们就像是在后台等待上场的演员一样,在静等着《新希望》的开幕。

很多电影都用过留白的技巧,但使用这个技巧的度却不太好把握,如果留白的幅度太大,情节将过于隐晦,最终只能成为一部小众电影,或者少数人能看得懂的电影。“星战系列”对留白的应用是很成功的,它让观众们既对前传与正传之间,《克隆人的进攻》与《西斯的复仇》之间等等,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想象空间;又让观众们明白,这些时间段不管发生了什么,都没有脱离主体剧情。

这是一种对好奇心和想象空间的点到为止,是电影留白的一种正确用法。一般而言,一部影视作品,让人想得太多,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影视作品是很直观的,用画面传达信息,如果让观众想得太多,会让人有种反应不过来的感觉。

造成了这样的感觉后,只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会让人回味的影片,一种是让观众感觉连叙事能力都不具备的影片。想要制作一部让人回味的电影是很困难的,善用留白是技巧之一,同时还要给观众足够的冲击力和震撼。

“星战系列”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的点到为止。

7.《侠盗一号》和《游侠索罗》

本来以为《西斯的复仇》结束后,“星战系列”就全部结束了,可是随着《侠盗一号》《原力觉醒》《游侠索罗》等影片的上映,在最近几年间,又开启了一轮星战热潮。

《侠盗一号》和《游侠索罗》是“星战系列”的外传,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在《西斯的复仇》和《新希望》之间。这两部电影各有各的特色和不足之处,先说《侠盗一号》,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是义军的情报员夺取死星蓝图的过程,这个情节在《新希望》中,蒙·莫斯玛也有提到。

这场抢夺战的确挺惨烈,不管是主角,还是几个配角,最后都交代在了斯卡里夫星球。如果用“星战情怀”来说,对死星蓝图的窃取行动,的确可以成为一个很不错的故事。可是《侠盗一号》却并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前文中也说过,《侠盗一号》没有抓到“星战系列”的神韵。

在这部电影中,也出现过几个星球,可是这些星球却更像是“死星”,比如在其中的杰达星上,只有帝国军、反抗军和各色的人类或外星人,一点“本土生物”都没有。

所谓的本土生物,就像前文中提到过的在《幽灵的威胁》中,当机器大军将要跟刚耿人作战的时候,从山丘上逃离的那些长得像草一样的生物。还有纳布星的刚耿人、卡米诺星的克隆人等等,这些非常鲜明的外星人。

足够鲜明,是成为“星战元素”最重要的一点。反观在《侠盗一号》里面出现的那些星球,要么像是“死星”,一点点缀也没有,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要么就太像地球了,比如在斯卡里夫的沙滩上进行的那场战斗,沙滩上那些椰子树很容易叫人跳戏,总觉得那场战斗不是在什么外星球发生的,就是在夏威夷或者哪个热带国家发生的。

关于这一点,《侠盗一号》远远不如“星战系列”给观众的“外星氛围”强烈。在《新希望》中出现了我们比较熟悉的荒漠,可是不管是荒漠中的生物还是人,对大多数物种观众们都是陌生的。《帝国反击战》中出现的熟悉景象是雪原,可是在雪原中的生物,却不是我们熟悉的北极熊和企鹅,况且在那里发生的战斗,双方用的也是完全陌生的武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场景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可是在这些我们熟悉的场景当中,一定有什么抢眼的元素,是观众感到陌生的。这是“星战系列”当中,那种“外星氛围”的由来,可以说也是“星战系列”的神韵所在。

《侠盗一号》除了没有“星战神韵”,在“星战氛围”的营造上也不太理想。显而易见,《侠盗一号》在极力地营造“星战氛围”和“星战情怀”。比如琴·厄索(以下简称琴)在杰达星的街道上,撞到的那两个人,就是《新希望》中在锚头镇的酒吧里,挑衅过卢克并被欧比旺用光剑砍掉一条手臂的人。还有曾经帮助过尤达的贝尔的客串,都是不断地在向观众抛出“星战元素”。

再比如奥森·克伦尼克,去穆斯塔法觐见维达。穆斯塔法是一颗火山星球,到处流淌着岩浆。这里是维达被欧比旺重伤的地方,同时也是维达认为帕德梅死去的地方。维达能把自己的老巢选在这里,很明显是在说他对欧比旺和帕德梅还是念念不忘,这正是他还心存善念,没有彻底堕入原力的黑暗面的表现。

即便《侠盗一号》在这么多细节上,努力地营造“星战氛围”,但是“星战氛围”还是没能营造出来。因为《侠盗一号》的生活气息太重了,比如在杰达拥挤的人群,以及杰达的居民居住的房屋,这些情景一点也不超脱,实在是没有任何“科幻感”。

说到底,“星战系列”终究是一系列的科幻电影,最基础的元素,就是具备足够的“科幻感”。就像《新希望》的开场,完全是让那个时代的观众震撼的飞船追击战。或者在《幽灵的威胁》中,描绘的都市星球科洛桑的繁华,也是让观众觉得地球上的都市望尘莫及。

如果没有足够让观众震撼的元素,那么这部科幻电影就完全会落了下乘,只能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人性的剖析来构筑整部电影情节。《侠盗一号》也的确是这么做的,片中的几个重要人物,比如琴,她因为幼年经历了太多苦难,所以她一上来对义军同盟的目的,完全是漠不关心的。但随着她对帝国军的残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被父亲感化等原因,最后她愿意为了打倒邪恶的帝国而牺牲。

还有卡西安·安多等人,似乎都在做自我救赎和人性上的挣扎。《流浪地球》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部科幻电影,对情感线的深刻描绘,以及人性上的剖析可以有,但绝不能成为主体,否则那就不会是一部成功的科幻电影。因為现在的科幻电影,要给观众足够的冲击感,以及一种源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的感觉,才能让观众们有足够的“科幻感”,这部电影才叫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的超脱感是很重要的,这个题材本身就不能太生活化,如果太生活化就是爱情电影、喜剧电影。这类的电影可以有科幻元素,但不能指望这些科幻元素,营造出科幻电影的氛围。

这是大部分国内的科幻电影制作者也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有很多电影制作者认为,爱情电影、喜剧电影、科幻电影都是一回事,所以才拍出了那么多不伦不类的东西,一直到现在,国内能拿得出手的科幻电影,还只有一部《流浪地球》。

科幻电影,跟生活类的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跟古装电影也有明显的区别。生活类的电影就来自于生活,它需要有足够的细腻去描绘生活,给观众们带来足够的共鸣。而科幻电影却要让人们忘记那些过于生活化的东西,接受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所以它要超脱于生活。同时,它又要源自于生活,这一点是科幻电影跟观众的连接点,如果是一个完全脱离了人们认知的元素或情节,也很难被观众所接受。所以超脱于生活化的生活,才是科幻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古装电影虽然也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可是这类电影终究是在我们认知之内的,或者我们有一定了解的。而科幻电影要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观众的认知,从而形成一种认知之内的震撼感。当然这个脱离要有限度,如果不能让观众形成认知之内的震撼感,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也会完全变成没根的浮萍,观众们也不会买账。

《侠盗一号》在最基础的科幻氛围上,就做得很不到位,更不要说营造有鲜明特色的“星战氛围”。另外,如果《侠盗一号》不是打着“星战系列”的旗号,网上对它的评分可能还不会这么低。观众们一看是“星战外传”,就是准备去看一部科幻电影的,就是奔着“星战”去的。

在无形中,《侠盗一号》给了观众太高的期望,结果去影院一看,不要说勾起“星战情怀”,连最基本的“星战氛围”营造得都有点勉强。如果不是到后半段的时候,有一段还算精彩的太空战,以及维达出现大杀四方,这部电影绝对是要彻底扑街。

不管是《侠盗一号》在一开始,如何着重突出那些“星战元素”,都不如维达一出场来得直接。维达在用光剑大肆杀戮的时候,绝对会引出星战迷们一大片的“星战情怀”。还有到最后莱娅出现的镜头,虽然接得有点勉强,但是这里正好可以接上《新希望》的开场,莱娅被维达追击的情节。

可以说整部影片在将要结束的时候,才有了点“星战氛围”。

说完了《侠盗一号》,再来说说《游侠索罗》。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索罗前传”,讲述的是在夹缝中生存的索罗。《游侠索罗》比《侠盗一号》聪明,这部电影没有急于去表达“星战元素”,也没有急于去烘托“星战氛围”,就是从想要自由、想要在银河系中冒险的索罗说起。

索罗在遇到欧比旺和卢克之前,并没有遇到绝地武士和西斯,所以在《游侠索罗》中,肯定不会出现光剑的元素。同时索罗对义军的接触也要有个限度,不然到《新希望》中,索罗到义军总部的时候,他不可能那么淡然。

说到这一层我们会发现,拍“星战系列”电影从表面上看并没有多大的难度。毕竟当年乔治·卢卡斯,已经为“星战系列”构建了一个很完善的世界观,而且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星战元素”更是被当成了一个鲜明的标签。但同时,乔治也等于划下了许多不能逾越的红线,一旦逾越,星战迷就接受不了。

这等于给星战电影套上了一道道的枷锁,后来的电影制作者,只能在这些设定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这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是一个考验。《游侠索罗》精彩的地方就在这里,它尽量地去避开这些枷锁,并在红线之内找到了足够的空间构建一个新故事。当然任何跟“星战系列”挂钩的电影,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星战元素”,比如在《游侠索罗》中出现的人物兰多、千年隼号飞船等等。

可惜的是,《游侠索罗》的故事构造不够强大,跟《侠盗一号》一样,这部电影也是沾了“星战系列”的光,票房虽然还说得过去,但是评分却很低。这两部外传不理想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星战系列”的核心元素,其实还是绝地武士和光剑,排在第二位的才是太空战、飞船、外星球等元素。

这两部外传都没办法过多地用绝地武士这个元素,对于星战电影来说会有很大的缺失,星战迷们自然不会太认可。而不是星战迷的观众,却不大明白那些“星战梗”,更不明白那些“星战元素”背后的“星战情怀”,单就故事性而言,两部外传都不是很精彩,而且有些老套。所以非星战迷们,也不会太喜欢这两部前传。

于是这两部外传,等于是在用“生命”解释了什么叫鸡肋。

8.新的开始

《原力觉醒》开启了一个新的星战三部曲,当开场时字幕向深空滚动,当响起了那段熟悉的背景音乐,当看到了凯洛·伦(以下简称伦)的光剑,当看到了千年隼号,当看到了索罗和楚巴卡,当看到了莱娅,当看到了卢克等的时候,那股久违的“星战情怀”又回来了。

比起两部外传,《原力觉醒》对“星战元素”的表现就很到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蜂式战机和光剑的元素。特别是该片,又给原力“升级”,不仅可以反射激光枪发射的激光,还可以让激光枪发射出来的一束激光停顿。

其實这才是“星战元素”的核心理念:在旧有的元素上,不断玩出新花样。

最新的三部曲,还给了原力可以超时空交流的能力。有这个能力的是蕾伊和伦,这俩人利用这个能力吵架、比拼光剑,在后来的《天行者崛起》中,还巧妙地利用这个能力投递武器。除此之外,“死星”这个元素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新希望》中,第一次出现了死星这个元素,后来在《绝地归来》中又出现了一次。由于《绝地归来》中的死星跟《新希望》的死星,充当的都是诱饵的作用,令人觉得这个设计有点多余。在《原力觉醒》中,死星进行了升级,变成了弑星者基地。

得益于如今逼真的特效技术,死星元素的升级不仅体现在概念上和威力上,还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这个庞大的基地是在一颗行星上改造完成的,巨大的武器设施与雪原之间的融合,可不是像当年那样,用模型就能做出来的。

弑星者基地运作更加逼真的同时,也显得更加合理,它的燃料是恒星,每发射一次就要吸收掉一颗恒星。这比之前死星的运作,似乎更让人觉得合理。当然,在“星战系列”中不能较真,只要觉得相对合理就可以了,这毕竟不是那种严谨的科幻电影,在很多时候看的就是一个热闹,如果非要去讲什么物理原理就没意思了。

同时,得益于特效技术和拍摄技巧的进步,新的三部曲的机器人也灵活了不少。在《新希望》中,R2能做的事很少,虽然有在太空战中维修飞船的镜头,但是让人很质疑R2的维修技术。

到了《幽灵的威胁》中,R2已经真的可以正儿八经地去做复杂的维修任务了。而在《原力觉醒》中出现的BB8,光它那个下半部分不断旋转的球体这一设计技术,在拍摄《新希望》的时候,就是望尘莫及的。

R2一直是由人扮演的,他那个圆柱形主体,为的就是能装下一个人。可是BB8那么小的身躯,是不可能由人扮演的。虽然不再用人扮演,但BB8却能做出更多的“机器人表情”,以及表达更多的“机器人情绪”。这是科技进步,给我们的观影带来的新体验。

另外,新的三部曲在“星战氛围”的营造上,也做得还可以。比如在《原力觉醒》中,BB8在贾库的荒漠中滚动着前进,从沙漠中冒出来的那个脑袋。还有《最后的绝地武士》中,岛屿上的原住民,以及长着一双萌萌的大眼睛的生物。“星战氛围”基本上都是靠这些细节来营造,光剑之类的元素其实还在其次,细节上的东西,才会让观众融入电影中的世界。

只不过利用这些旧有的元素所创造的新花样,在刚看到的时候会觉得很新奇,可是等再去回味的时候,又会有点“老调重弹”的感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最初的“星战元素”太鲜明,太经典了,实在很难被超越,甚至很难被自身超越。

不过只要还具备“星战情怀”,星战电影给人的感觉就不会太差。就如《原力觉醒》和《最后的绝地武士》,不管是在主要情节的设计上,还是在对之前“星战系列”的延伸,做得还都说得过去。

当蕾伊和芬恩开着抢来的千年隼号飞船,带着BB8从贾库逃脱,被一艘飞船俘获。当千年隼号的舱门打开,白发苍苍的索罗拿着他那把在《新希望》中同款的激光枪,歪嘴笑着走进飞船。他身后跟着的,是依旧雄壮的楚巴卡。还有蕾伊根据地图,找到了同样暮年的卢克时,这些镜头绝对是可以让星战迷们欢呼的,因为索罗和卢克以及莱娅的扮演者,都是从《新希望》就开始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如今这些角色老了,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也老了。这些让人熟悉的老面孔,足以瞬间引燃“星战情怀”。星战迷们对“星战系列”这个新的开始,也有了充分的认可。

特别是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中,个人英雄主义不再是主色调,芬恩等人冒险又大胆的计划失败,阿米琳·霍尔多中将老道又智慧的方略,才是解决难题的正途。“星战系列”似乎在传达一些新的东西,不管是三部前传还是20世纪上映的三部正传,都有浓厚的个人英雄的色调。

不仅是“星战系列”,那时候很多西方电影都在突出这一点。一个热爱和平、维持正义的英雄,却要用武力并不择手段地打败另外一个邪恶的英雄,这怎么说都叫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似乎和平和正义,只掌握在那个英雄手中,普通人没能力实现和平和正义。

对于这一点,我们东方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那么重的个人英雄情怀,我们更相信团结就是力量。特别是在当代,和平和正义都是靠大家维护,而不是某个人在维护。如果真的是某个人在维护和平和正义,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中,淡化个人英雄主义的转变也是很正常的,毕竟现在已经不流行个人英雄主义,团结协作才是主色调。个人英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自由的象征,可是现在不同了,我们正面临的挑战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再用个人主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更像是在逞英雄。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英雄的时代终究会结束,我们可以惋惜,可以回味,但不必当成是一件坏事。时代的变迁首先会体现在大众文化上,而电影这种大众文化,嗅觉往往是最灵敏的。不过,放在“星战系列”上,跟乔治·卢卡斯的退出也有很大的关系。卢卡斯的路子偏向于古典,所以人们才在“星战系列”的科幻电影中,解读出了公主、骑士等元素。这是卢卡斯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星战系列”的一个特色。卢卡斯把自己的电影公司卖给迪士尼后,星战电影自然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中,给人的感觉最强烈。同样也是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中,让人感觉星战电影似乎到了黔驴技穷的境地。

9.“星战系列”还有未来么?

在《原力觉醒》一开始的时候,波·达默龙(以下简称波)刚刚得到了卢克下落的地图。新的邪恶势力“第一秩序”也找到这里,波在情急之下把地图给了BB8,让BB8带着地图回到反抗军基地。

这个情节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新希望》中,莱娅也是将死星的蓝图交给了R2。当看到BB8“肩负重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新的三部曲,是对正传三部曲拙劣地模仿。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在向经典致敬,不过这个致敬的手法,真的很拙劣。

不过,后来“第一秩序”的士兵芬恩叛变,蕾伊离开贾库,遇到了熟面孔索罗,再到蕾伊开始觉醒原力的力量等剧情,掩盖了模仿的痕迹。再到后来莱娅和3PO的出现,以及伦的身份公布,他竟然是索罗的儿子。

这些情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特别是索罗被伦杀死的情节,实在是大出预料,一度让人觉得新的三部曲会很精彩。到《最后的绝地武士》的时候,卢克对蕾伊的训练,反抗军遇到的追击等等这些情节,也还觉得比较精彩。

可是当我们知道卢克为什么要隐居的的时候,就开始觉得不对劲。曾经那样一位意志坚定的绝地武士,很难想象是因为见到了原力的黑暗面之后,就变得自暴自弃,从此不问世事。关键是他的消沉让人很受不了,几乎看不到当年卢克·天行者的影子。

当然我们也知道,为了情节的需要,卢克是不能冲在最前线的,可是也不能让他隐居的原因那么牵强。比较合理的原因,比如卢克见到了原力的黑暗面,对原力有了困惑,所在才在绝地武士圣殿寻找重新平衡原力的方法。这似乎更能说得过去,以至于后来卢克训练蕾伊的情节也更自然。

除了这个情节有点牙酸之外,伦把蕾伊带到斯洛克的那个桥段,像极了《绝地归来》当中,维达把卢克带到皇帝面前的情景。不光过程差不多,结果也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在《绝地归来》中,皇帝死了,维达也死了。而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中,伦却活得好好的,而且还成为了“第一秩序”的新元首。

《最后的绝地武士》中的这个情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绝地归来》致敬的限度。观众们并没有从这个情节当中,找到多少“星战情怀”,如前文中所说,反而会有种黔驴技穷的感觉。似乎这不是在致敬,甚至不是在拙劣地模仿,完全是个生拉硬拽的情节。

不过在影片的后半段,对反抗军新一代领导者的历练和肯定,让人觉得很温馨,也很有归属感。特别是最后,那个戴着反抗军标志的戒指的小男孩,仰望着夜空的镜头,很有点神来之笔的感觉。

总体而言,《最后的绝地武士》在“星战系列”中,还算是在及格线以上。可是到了《天行者崛起》,剧情的无精打采就完全让人很失望。当然,这可能跟原先的剧本不小心丢失,只能紧急重新写一个剧本有很大的关系。即便是有些客观原因,可是《天行者崛起》依旧很让人失望,整部电影最出彩的设计,可能就是蕾伊姓帕尔帕廷,是已经灭亡的银河帝国的皇帝西迪厄斯的孙女。

而西迪厄斯的复活等设计,有种蕾伊和伦已经没啥对手戏可演,生拉硬拽把一些跟星战沾边儿的角色都利用起来的感觉,让人觉得完全是多余。另外《天行者崛起》的结尾也非常老套,伦重新回到了原力的光明面,变回了本·索罗,蕾伊和他联手打败了皇帝。蕾伊在战斗中受重伤奄奄一息,刚刚回到原力光明面的伦牺牲自己,救活了蕾伊。这跟《绝地归来》结局的情节,完全是如出一辙。

很多星战迷在看过《天行者崛起》后,都在说“星战情怀”已经不再。虽然有“星战元素”也有“星战氛围”,但就是找不到“星战情怀”,因为《天行者崛起》的剧情,实在是太跳了。

虽说“星战情怀”是来自于“星战元素”和“星战氛围”,但不具备这两点,就一定有“星战情怀”。具备“星战情怀”的一个很大标准是,元素和氛围是不是足够鲜明。可以说鲜明和别具一格,才是星战的核心元素,《天行者崛起》正是有种浓厚的老调重弹的感觉,才会让人觉得无法接受。

新的三部曲总体上来说,并不怎么精彩,特别是《天行者崛起》,星战迷都不见得会支持。“星战系列”遭受质疑已经不是头一次了,在《绝地归来》上映的时候,观众们就觉得这部影片,不如《帝国反击战》精彩。后来的三部前传,更是遭到了影视评论界的质疑。好在那个时候逐渐有了浓厚的“星战情怀”,这些质疑完全被星战迷们的热情所掩盖。当时乔治·卢卡斯跟乐高和可口可乐合作,“星战元素”一时间可以说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这几家公司也因此大赚了一笔。

就剧情而言,三部前传还算是比较精彩,特别是《西斯的复仇》那种对宿命感的营造,让星战迷们很是着迷。也是在前传系列上映的时候,产生了广大的星战迷群体。而新的三部曲,在剧情方面就输得一塌糊涂,当星战迷們过了最初“星战情怀”营造出来的劲头,就会理性地看待这三部影片。星战迷们很快就会发现,新的三部曲,不足以让人回味。像三部正传,卢克、维达、索罗、莱娅,甚至是3PO、R2、楚巴卡等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前传三部曲中,阿纳金、尤达、欧比旺等角色,也很鲜明。可以说想到“星战系列”,就会想到这些人物。

最新的三部曲,却没有很醒目的角色出现,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BB8这个机器人。角色不突出,又没有什么太出彩的情节,根本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因此“星战情怀”不能持续发酵,所以大家才会在看完电影后说,找不到“星战情怀”了。“星战情怀”不是没有而是稍纵即逝,等看完电影的时候,那股劲头也就过去了。

当然,找不到“星战情怀”,除了制作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其它的客观原因。比如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是1999年的观众,更不是1978年的观众。现在层出不穷的科幻电影,早就把观众的口味养叼了。“星战系列”已经几乎不能再带给观众震撼的感觉,这对于一部科幻电影来说,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另外这些年比较精彩的电影,比如《星际穿越》和不得不说的《流浪地球》,给足了观众震撼的同时,又是比较“现实化”的。似乎影片中所讲的故事,真的是人类力所能及的。还有些挺精彩的科幻电影,比如《地心引力》等等,这些影片所营造的氛围,都比较真实,仿佛真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像“星战系列”这种浪漫主义色彩浓郁的科幻电影越来越少,不是说我们缺失了对星空的浪漫主义构想,而是我们现在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多,所以对于太空,对于其他星球的构想越来越理性。

原先的浪漫主义不在了,我们正在一步步实现那些年的梦想和幻想。就像很久之前,人们羡慕鸟儿在天空中翱翔,后来我们有了飞机,梦想实现了,我们还会羡慕鸟儿么?

可以说当今的大环境,是无法让“星战情怀”像当年那样发酵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不等于“星战系列”没有了未来,毕竟我们距离在另一个星球建设长期居住的据点,以及殖民另一个星球还相当遥远,“星战系列”似乎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只是现在的观众,对星空的认识已经越来越理性,像“星战系列”这样的浪漫主义构想,的确是越来越不合观众的胃口。可是“星战系列”如果因此作出调整的话,它还是《星球大战》么?

猜你喜欢

卢克星战武士
梦见月亮的熊
自然知识小测验等
剑龙是武士吗
黛茜·雷德利 星战一夜成名
高口碑《星战8》挑战20亿票房
《星球大战9》档期延后至2019年年底
“武士”挡道
卢克·摩尔穷学生的花花公子生活
今夏去哪儿?进军香港迪士尼 会面星战英雄
剑龙是武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