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分析
2020-11-28沈子雷
摘要: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下互联网教学的一种新兴产物,通过将网络课堂和实际课堂的相互结合的教育改革,让慕课得到更多的关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新颖的授课模式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这也就意味着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方法做出了具体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混合式教学;实践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对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实际的教学方法会出现与教学知识构造联系不缜密的现象,所以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之间的联系,督促教师、学生这两者之间分别在教学思维、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出革新。从而全方位的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展开实践。
一、纸质媒介教学到信息化教学的转变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利。因此纸质媒介在一些比较专业的教学中的弊端也就逐渐显现出来,纸质媒介的资料查找效率低,而且表达方式单一。在当下全面网络化的大环境影响下,会有不断的新的产品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将纸质媒介向信息化转变,因此就出现了电子课件等一系列的网络教学素材。这些电子课件依托于电脑以及其他智能化的电子设备,最终实现学生的现代信息化学习。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媒介而言,电子教材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查找速度还是表达形式,都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具优势。还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将图片、视频、音频相互结合,在教学中寓教于乐,让教学效果更为突出。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教育的重视,因其教学效果明显,一些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其也做出了相应的扶持。
二、教师做出的转变
1.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
信息化技术已经涵盖了人类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当下教育背景环境下所要面对的学生,是在网络大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有刚上课的那前几分钟有着较为集中的专注力,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则可以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容易接收到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去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去,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去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传统教学思路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辅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以往比较严肃的课堂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变得活跃起来。
2.明确教师职责,提高专业水平
由于现阶段教育教学要求相对之前严格了很多,所以使得一些任教老师的教学压力比较大,其不仅要负责教学方案上的合理设计,还要分出一些精力去做教学研究,一旦教师将因工作压力大产生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中,就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受影响。另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的充实自我,可以通过自学或者是专业的培训课程进行个人专业知识的充电,可以接受学校提供的一些运用信息化设备技术教学的培训工作,熟练的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操作技能,学习幻灯片制作,并将其合理融入到教学课件的设计当中去。
3.设计思路清晰的信息化教学课件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如果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凸显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老师就必须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让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做到锦上添花,否则的话可能会弄巧成拙。在进行课件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去繁化简,同时也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4.添加实践改革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很多学生其实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根本认不清知识的真谛,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就导致学生自身比较容易出现知识学了就忘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实践环节,就可以让学生看清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真谛,且通过实践所学习到的知识会记得更加牢固。
三、学生做出的改变
1.主动学习课堂知识
如果想要使学生成绩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摒弃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为在这种腐旧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热情,没有求学上进心,抱着只要不挂科就好的态度,以此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以此下去就会渐渐的对学习没有兴趣,从而导致老师的教学激情也会下降,长此下去就会降低整堂课的教学成果。所以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成就感。
2.锻炼学生团结协作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激励、共同协作。就拿开發一个简单的小程序而言,可以成立一组至少四个人的小组,通过四个人的讨论,划分出每个人需要负责的部分,通过化整为零再重新组合的方式让四个人设计出一个小程序,从而也可以让老师看清楚每个学生擅长的方向,杜绝学生“搭便车”的现象。
3.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当前的社会职场竞争非常激烈,需要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今后的处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渴望。让学生知道在失去一些外在条件的加持以后自己在社会当中没有任何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习、课程设计等途径提高个人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教材设计到教材应用的转变
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不仅老师和学生需要做出转变,而且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材的应用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
1.教材的设计
要想使混合教学改革收到真正的实效性,就必须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中进行教材内容设计的创新与完善,要能够从网络时代的特征出发,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和心理需求,去进行相应的设计。包括基础知识、各种应用以及学习方法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让大家从传统的思维理念中解脱出来,愿意去体验网络信息教学的优点和好处。同时,教材的设计也要具有趣味性和交互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和爱好,才能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且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让混合式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特点获得学生们的肯定和认可,将学习由浅入深引向深度和实践学习。
2.教材的应用
设计是前提,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显示出效果。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能够得到应用,不但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的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将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衔接,找到学生们能够接受并且喜爱的方式展現出来,让信息化技术的优点显现出来,以形象化、具体化的形态与学生相遇,给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他们就能够被全新的学习方式所吸引,教材的设计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教材的应用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实效性。
五、学校为改革实际提供有利条件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扶持,因此需要学校做出教学管理上的创新,转变学校的教学理念,对以往的考试方式做出改革。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势必会有新的突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教师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负面情绪,所以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怀。
结语:综上所述,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展现出来,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更需要能够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最佳的教学方案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的。另外,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课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更好的学习模式,实现教学成绩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项国雄.从传统教材到电子教材[J].信息技术教育,2005(5):8-10.
[2]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2(4):28-32.
[3]郭文革、陈丽、陈庚.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5):173-184.
[4]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5]单晓芳.融合传统教学和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嘲.重庆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沈子雷(1989—)男,河南商城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web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