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各市县城镇化时空演进特征的主导因素与协调程度研究
2020-11-28刘艺
刘艺
摘要:剖析城鎮化内部结构,衡量人口、土地、产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够深入理解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时空演化过程。文章系统分析海南省“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城镇化发展主导子系统、各子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协调能力,以及不同时间各要素在各地理单元的离散程度,归纳海南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进行初步解释。研究发现:(1)海南省屡次承接国家和区域政策、重大项目工程,城镇化发展的“突变性”特点显著,但外部刺激对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人口非农就业水平发展未能形成有效的促进作用;(2)海南省各市县正经历“极化—扩散”的过程,海口、三亚“南北两极”特征显著,各市县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子系统协调程度的差异性逐步缩小;(3)旅游业和房地产迅速发展,土地城镇化成为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人口与土地、产业与土地的协调度不足。以期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对未来协调省域城镇发展与提高城镇化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镇化;时空演进;主导因素;协调程度;海南省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9.010 中图分类号:TU982.21/F291.1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9-0066-08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Dominant Factors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ities and Counties in Hainan Province
LIU Yi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urbanization and measuring the interaction among population, land and industrial subsystem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rocess can be understood.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land-industry urbaniz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the leading subsystem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each subsystem, and the dispersion degree of each element in each geographical unit at different times. Then it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ainan and made a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Hainan Province has repeatedly undertaken national and regional policies and major projects, and it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abrupt changes". However, external stimulus has not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adjustment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2) Cities and counties in Hainan province are undergoing the process of polarization-diffusion. Haikou and Sanya are characterized by polariz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urbanization level and structure of cities and counties are gradually narrowing. (3)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real estate, land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ainan Provinc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population-and-land and between-industry-and-land lags behi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ee trade port with Chinese features (Hainan FTP), this study ex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ordinating provincial towns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the future.
海南同样经历了城市建成区迅速扩张的过程,土地城镇化自建省以来始终占主导地位,其中2000年至2010年期间最为明显。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始终领先于人口、产业,半数以上市县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导,其中2000至2005年、2005至2010年期间,在18个市县中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导的有17个。产业城镇化发展速度始终滞后,2005年至2017年各市县均未出现产业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领先于人口、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的情况(见图3)。
海南省各市县城镇化子系统发展速度的相对大小均处于波动状态,其中五指山市、白沙县、昌江县波动明显,三亚市、文昌市、万宁市、琼中县、保亭县相对稳定。在2005年至2017年期间,各市县城镇化子系统相对大小大多呈现向三元图中心移动的趋势,即三个子系统发展速度不断接近,反映出海南各市县的城镇化发展类型正呈现由土地城镇化领先向协调发展的趋势(见图4)。
2.3 离散程度:各市县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性整体缩小,“突变性”影响下各市县土地城镇化差异性显著高于人口和产业
海南岛作为我国领土中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日月同辉满天星”的开发建设总体格局下③,各市县协同发展趋势明显,城镇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性缩小(见图5)。各地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的差异性始终高于人口与产业,反映了海南经常受到国家或区域战略的影响,对城市开发建设带来“突变性”影响,土地是承接各类“突变”作用的主要载体——儋州市建设洋浦开发区和保税港区、文昌市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琼海市建设潭门南海博物馆区域和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区域等,促使各地在不同年份突发式土地高速扩张;而五指山市、琼中县、白沙县等海南中部市县由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减缓。
3海南省各市县城镇化演进特征:协调程度
3.1 时空演变:协调度普遍提高,南北两极突出,中部为洼地
1990年以来,海南岛18市县城镇化协调度普遍提高(见图6)。2010年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入正轨[22],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与就业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各要素之间联系强度增加,呈现出三子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发展速度耦合度上升的趋势。协调度高值地区持续强化,海口、三亚两地城镇化子系统发展协调度领先,是由于两地在岛内经济较发达,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促进了产业城镇化快速成熟,使得两地产业结构多元,劳动力就业非农化之后选择更多,人口、产业与土地的协调程度也较高。协调度低值主要出现在海南岛中部,该地区热带雨林分布广泛,是海南岛生态敏感地区,在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中仍处于磨合阶段;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减、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导致了城镇化转型发展迟缓,人口、土地、产业三要素的相互作用较弱。未来当城乡劳动力收益差别减小、流动效益减弱直至消失时,农村土地城镇化、人口非农化、产业结构非农化的发展将趋于平衡。
3.2 离散程度:各市县城镇化子系统协调度的结构差异逐步缩小
海南各市县城镇化子系统发展速度的协调程度普遍提升,各市县差距逐步缩小(见图5、图7)。但在1990—2000年间,昌江县和白沙县的发展速度协调程度明显偏离整体趋势,昌江县在该阶段大量常住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镇(根据前述计算方法,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1995年为207.3,2000年为151.7,说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大),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大(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2000年为250.9),但产业非农化速度小甚至逆行(产业城镇化发展速度1995年为103,2000年为87.7,1995年至2000年期间,昌江县二三产业比重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均下降,劳动力非农化负增长,农业劳动人口和农业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导致发展速度耦合度低于各市县整体水平。
3.3 子系统比较:人口—产业协调度高,人口—土地、产业—土地协调度不足
为进一步揭示海南省城镇化子系统的系统性发展程度,在测度各市县城镇化三子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发展速度耦合度之后,剖析三个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特征。人口—产业城镇化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与同期人口—土地、产业—土地相比,协调度更高、协调速度更快,反映了海南省劳动力就业非农化与产业结构非农化的匹配程度提升更快(见图8)。“国际旅游岛”“全岛自由貿易港”、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事件助推海南各市县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扩张,而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非农产业规模和比重提升乏力,产业转型的速度与城市建成区扩张的速度存在差距,不成熟的非农产业结构导致农业人口非农化之后无法快速转化为非农产业劳动力,引发了人口—土地、产业—土地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
4结论与讨论
通过分析海南省“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判断城镇化发展主导子系统,分析各子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协调能力,结果显示:第一,“突变性”是海南省城镇发展的特点之一,但外部刺激对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人口非农就业水平发展未能形成有效的促进作用。第二,海南岛18市县城镇化发展正在经历“极化—扩散”过程,海口、三亚“南北两极”和各市县“全面发展”共存,各市县间在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子系统协调度方面的差异性逐步缩小。第三,土地城镇化是海南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产业城镇化在城镇化发展中始终没有发挥引领作用;由于产业转型与劳动力非农化转型速度滞后于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人口—土地、产业—土地的协调度不足。
“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区”“改革创新实验区”“公共外交基地”等一系列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政策、工程与建设项目,使得海南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试验田之一,但外部强刺激和自身发展水平、动力之间没有找到有效的结合点。海南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出现了依赖土地承接外来项目,与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水平衔接欠缺的问题。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如何借力外部刺激对各市县自身的发展动力和结构优化调整,是海南各市县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提出两点发展建议:一是避免过度依赖土地承接外来项目的发展模式,在保护全岛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承接发展项目与产业;二是借助外部刺激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发展符合实际劳动力能力的非农产业,为更多因城市建成区扩张和房地产发展而“被城镇化”的人口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本研究尝试通过指标量化、构建模型的方法分析海南各县市城镇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与协调程度,并对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进行解释,但受数据采集限制,在更完善的指标及更完整的时空演绎过程(细化时间跨度、缩小样本单元)中存在进一步描述和解释的空间。此外,海南省农垦系统在全省人口、产业和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海南农垦在全省经济、人口方面占比高④,在“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23],农垦系统中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稳中有升,农垦地区的城镇化对全省有积极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农垦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模式及农垦系统对全岛城镇化发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注:
①因行政区调整,1990年、1995年、2000年的海口市数据含“琼山”;2000年、2005年儋州市数据包括“洋浦”;1990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根据城镇职工总数、城镇个体劳动者数量和乡镇农业劳动力数量计算得到;1995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数量根据社会劳动力总数、乡镇农业劳动力数量计算得到。
②根据2018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2014-2017年我国城市区域集约用地水平逐步提高,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增幅开始下降,土地城镇化领先人口城镇化的大趋势开始转变。
③《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中将海南省开发建设结构总结为“日月同辉满天星”。
④根据统计资料,2010年前后,海南农垦系统占据全岛八分之一的人口和四分之一的土地。
参考文献:
[1]贺三维,邵玺.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8,38(1):95-102.
[2]杨忍,刘彦随,龙花楼.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5,34(3):475-486.
[3]杨秀云,袁晓燕.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中的产业空洞化问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2):1-6.
[4] George C.S.Lin, Samuel P.S.Ho.The state, land system,and l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contemporary China[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5,95(2):411-436.
[5] Deng X, Huang J, Rozelle S, et al. Growth, 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land expansion of China[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8,63(1):96-115.
[6] Pannell Clifton W. Chinas continuing urban transition[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2,34(9):1571-1589.
[7] Heikkila E J. Three questions regard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07,27(1):65-81.
[8]方方.京津冀縣域人口—土地—产业要素耦合测度及空间分异[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1):51-59.
[9]王雪峰,温彦平.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化及协调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42(5):34-43.
[10]刘欢,邓宏兵,李小帆.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26(5):160-166.
[11]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等.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城市规划,2012,36(5):38-45.
[12]孔雪松,谢世姣,朱思阳,等.湖北省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的时空分异与动态耦合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4):93-100.
[13]边雪,陈昊宇,曹广忠.基于人口、产业和用地结构关系的城镇化模式类型及演进特征——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12):2281-2291.
[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战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EB/OL].(2020-06-01)[2020-06-30].https://www.ndrc.gov.cn/ xwdt/ztzl/hnqmshggkf/zlyl/.
[15]姜磊,柏玲,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5):788-799.
[16]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2.
[17]金桃,董艳艳,肖玖军,等.喀斯特山区土地整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334-337.
[18]王毅,丁正山,余茂军,等.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97-108.
[19] Knight John, Shi Li.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centives, redistribution and reform in China[J].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1999,27(1):5-32.
[20] Lichtenberg Erik, Ding Chengri. Local officials as land developers: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9,66(1):57-64.
[21] He Canfei, Huang Zhiji, Wang R. Land use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rban China: A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J]. Urban Studies, 2014,51(13):2880-2898.
[22]國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EB/OL].(2010-01-04)[2020-02-04].http:// www.gov.cn/zwgk/2010-01/04/content_1502531.htm.
[23]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5-01-04)[2020-02-04]. http://www.hainan.gov.cn/hainan/5309/201512/fb93520a692b4a11 bd0378a21a5ed23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