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近郊新城宜居生态环境设计研究

2020-11-28许艳青

商情 2020年8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

许艳青

【摘要】济南东西部近郊新城的建设在济南城市空间拓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满足了济南城市空间扩张的要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济南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对其健康新城的建设分析,深入研究近郊新城空间环境整合与升级、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城市新空间的形成与发展,对新城区内宜居生态环境设计进行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近郊新城 宜居生态 环境设计

城市是一个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商品流通和现代工业的集中地、交通的枢纽,是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开发区、新区、新城、大学城等标识着城市空间拓展类型的称谓更不断涌现。这些新区新城的建设多是遵从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位于区域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城市近郊,因此可统称为近郊新城。

2016年8月《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并将济南定位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中国五大城市群,只有环渤海城市群位于北方。济南作为环渤海地区的南翼中心城市,无疑将成为全国辐射区域最大的主要城市之一,这也将为济南今后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空间。根据《总体规划》,到2020年,济南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大城市标准,向特大城市迈进。为满足济南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城市空间扩张的要求,近代济南的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济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逐步从单中心城市结构,转变为商埠区和老城区并举的双中心模式,再发展成为“一城两区”的典型带状城市结构,再到“一城三区”,这种外延式的城市空间拓展已成为济南推动城市化运动的主要路径。如今,济南东西部近郊新城的建设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东西部新城的建设情况

东部新城经过数年的发展基本完成了空间结构架构和集聚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地区在人口密度、功能和设施等方面趋于一致,成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随着设施和功能的完善,东部新城从80年代农田和荒山面貌一跃成为济南最具活力的、现代化的片区之一,中央商务区建设给东部新城带来的新的契机,东部新城正在发展成为济南东部副中心。在用地结构方面,东部新城以居住、商业、金融、研发、办公等非产业功能为主。在城市发展方式上,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以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软性要素作为发展资本。

西部新城是2000年后新兴起的新城区,以大学科技园、西客站片区和济西湿地公园为核心,三大功能板块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水、电、路、公交、市政厂源等各类基础配套以及安置社区、开发小区等宜居社区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并已引进所知名大学,近万师生:目前,西客站片区作为西部新城的核心区,战略定位打造成为济南市的“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掉、城市新中心、文化新高地”,现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毕,高铁枢纽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会议中心等现代产业产业正蓄势待发,并引进恒大国际、中建集团、绿地集团、金科集团、龙湖地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二.近郊新城宜居生态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在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之愿景的市民调查中显示第一级是“生态宜居”,表达了市民对城市愿景的最高需求。生态主要强调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宜居则强调入居环境的“宜居、逸居、康居、安居”。生态宜居城市的提出是把生态、宜居理念相结合,将生态、宜居理念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城市向生态化、宜居的人居环境迈进,注重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曾号召说:“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果我们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我们将重新得到花园,并最终实现城市的最高理想——城市建设结合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充分发挥自然基础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延续。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碳减排为目标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绿地系统等建设活动中,以及居民日常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本质。用生态观念对能源、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3.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4.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肤浅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脆弱的。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传播。

由于东西部新城的迅速发展,其经历年限较短,缺乏文化积淀,建设贪大求快,缺少对传统空间、符号和文化的继承,导致新城特色和形象不够鲜明,也与历史上的城市形象严重脱离。缺乏代表济南城市特色的标志性公共活动空间和景观节点:缺少有吸引力和活力的体现泉城历史文化的公共活动场所:缺少“山、河、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时代风貌特色:缺少具有济南特色和识别性的建筑群形象:缺少除山体公园以外的城市公园,开敞空间集中于少数大型广场,缺少微小型的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等问题。

三、济南近郊新城宜居生态空间环境的设计对策

1.新城区规划要在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山体、河流自然资源基础上,进行保山护水、显山露水、连山理水和文山灵水的生态保护。山、泉、河、湖是济南老城的空间要素,构成了城市的基本格局。首先在保山护水方面,通过城不压山和理水通脉,保障完整的生态基底:显山露水方面,通过建立城望山的视觉眺望联系和滨水空间可达性,保障良好的山、水与城空间关系,控制重要景观视廊内的城市建设:连山理水方面,建立涵盖水网、绿地、山体的完整生态网络;文山灵水方面,赋予山水文化内涵和功能主题。通过对区域内“山”、“水”资源的维护和利用,把握与自然山水的融合关系,构建与自然共生的城市格局。

2.构建空间特色格局,对区域内的整体空间结构、风貌分区、慢行系统进行特色营造。首先通过对区域内特色景观点、线的有机梳理和划分,进行空间序列组织,形成整体空间结构;然后通过对不同区域特色类型的分析,建立四种特色风貌分区:最后通过慢行系统,将山水资源、有特色的空间与城市基底联系起来,由此实现新城区整体空间特色格局的构建。

3.新城区空间特色修补视角下,通过对重点地段和重要空间进行特色挖掘和梳理,提出凸显景观大道、建筑群、广场、滨水空间、公园绿地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空间特色改造策略,注意意境营造,在新城实现老城街河空间和滨水空间风韵的再现。

4.提炼地域特色景观元素并充分应用,展现济南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营造城市特色性、地域性的文化氛围,使新城呈现泉城特色内在脉络。

结语: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根据生态宜居理念来探究现代化山水城市的設计方式,达成“人地和谐”的新城市建设。济南是闻名天下的泉城,历来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城市极具地域特色。济南近郊新城是济南新发展的城市中心,是展现现代泉城风貌的重要窗口,新城正朝着现代的方向发展,创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特色、提高视觉空间品质、糅合地域文化、增加自然山水意蕴、把握重点地段特色节点等几方面的努力,以期实现泉城特色在新城新区获得面向未来的现代转换,营造具有泉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城市空间特色。

参考文献:

[1]林仲煜.近郊新城可持续形态的构建一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余池明,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健康城市[D].环境经济.2020.

[3]刘凯.济南宜居度评价与宜居城市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刘金玉.泉城特色视角下济南东部新城空间特色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5]王楚华.生态宜居环境设计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课题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编号ZD201906250。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课程中线型要素的形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舒适气氛的营造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