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研究

2020-11-28靳现召白燕

商情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研究

靳现召 白燕

【摘要】随着英语交流的日趋频繁,功能翻译正在不断进入大众的视野,本文从功能翻译的基本理论入手,简要论述功能翻译理论中所包含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并对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英语翻译技巧展开论述,对由功能翻译理论发展而来的英语翻译作出现代探究。

【关键词】功能翻译 英语翻译 研究

功能翻译是由凯瑟琳娜-莱斯与汉斯-弗米尔共同创造的翻译理论,在英语翻译环节,其将功能性翻译与传统翻译手段分割开来,将功能翻译视为一种“具有目的性”的翻译行为,强调翻译者根据当前的翻译要求实现英语翻译的具体化,在突破文化障碍的同时,功能翻译不仅能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更能向译者与读者展示更为丰富的语言技巧。

一、功能翻译与传统翻译之间的区别

(一)翻译意愿的差别

传统的英语翻译理论要求译者根据英语表述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比较重视“遵循原文旨意”的翻译原则。但在过度强调表达意愿的情况下,作品中的人文意识、科普认知无法展示,导致翻译作品生硬晦涩,破坏了文章原有的灵活性和写作神韵。功能翻译在实现语言转换的翻译目的的同时,能够对传统的翻译理论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使译者从逐字逐句的翻译框架中解脱出来,在不脱离原文主旨的前提下,依靠自我意识对文章进行补足深化,实现全面化的翻译表达。

(二)翻译手法的差别

传统的英语翻译理念的工作目标停留在“中英互换”的肤浅层次,只注重单词与句式的中文释义,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特征。功能翻译则为译者提供了重新开展翻译工作的机会。在功能翻译理论中,译者需要了解读者与客户的阅读需求,充分调整译者、读者、客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彼此交流沟通的情况下,依靠人文意识对翻译作品进行补充。与传统英语翻译理念相比,功能翻译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强调文本理论以翻译策略相结合的情况下,译者可选择适当的翻译模式,并为不同的翻译文本打下理论基础。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原则

(一)保持鲜明的目的性

为了保障良好的文化沟通,提高语言的转化效率,在应用功能翻译完成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带有鲜明的目的性,在明确翻译目标的同时,及时进行目标深化,提升翻译意识,使作者在“中英互换”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英语翻译主要用于国内外的经济交流与文化往来,翻译目的、翻译手法受到中西方文化理论、行为方式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结构将会使最终翻译成果走向不同的方向。在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开展翻译工作的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外界综合因素,以理解文章内容为基本翻译目的,增强文化交流为深层翻译目的,体现功能翻译的现实价值。对于不同的翻译文本,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如日常对话与基本交流,应采取通俗易懂的反应方式,对于重要的商业会谈与政治报告,则应提高专业术语的使用频率,在消除文化隔阂的同时,实现中文与英语的有机互动。

(二)保持绝对的忠诚性

英语翻译是一个要求译者“绝对忠诚”的过程。在完成英语翻译任务的过程中,译者应保障完全遵循原文的表达要求。在引导不同的文化融合的同时,帮助读者加强文化理解。

译者应培养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提升英语翻译能力,在“英文翻译、中文表达”的框架下开展翻译工作。在翻译环节,应及时降低翻译误差,避免因个人意愿造成的翻译偏离,最大程度的保障翻译的“原汁原味”。与传统的翻译模式相对比,功能翻译要求译者最大程度的保障原文的完整性,依靠翻译活动将文章中的意思传达给接受者。基于功能翻译的基本特点,译者的翻译活动必须忠于原文。

三、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翻译技巧

(一)遵循翻譯的即时性,活用口译

英语翻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化转换过程,在部分翻译活动中,译者需要通读全文,才能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行文方式,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手法:但在某些翻译活动中,作者的英文表述较为浅显,语言环境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需结合文章的大致思路便能完成通篇翻译,提升翻译效率。

在功能翻译理论下,作者在开展翻译活动的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文化与语言这两种功能性表达工具,并利用“口译”进行文化整合,使当前的英语表达成为后续汉语表达的骨架,为功能翻译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其他翻译手法相对比,口译强调翻译活动的即时性,对于译者的快速语言组织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开展翻译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当前的翻译文本体现出了较强的生活气息、人文意识,译者应从读者与作者的语言需求出发,根据文章中任务的动作形态、环境的综合表述作出翻译调整,将复杂的翻译活动转化为口译,使文化语言转化为最明显的表达形式。汉斯,弗米尔认为,口译是培养翻译者语言运用能力的中间途径,在保留基本文字意义的同时,能够帮助不同的文化受众掌握即时性信息,提升英语翻译的实用性。在日常交流、真实情感、人文文本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可活用口译,为对应的英语文本注入更多活力,提升作者阅读兴趣的同时,确保英语文本中的意识得到完全表达,实现用语一致、表达同步的翻译目的。

(二)尊重翻译的拓展性,应用意译

英语翻译的首要翻译要求便是“忠于原文”,但这个“忠于原文”并非要求译者百分百按照英语文本进行翻译活动,其所指的是,在不破坏英语文章结构与行文思路的情况下,对英语文本进行翻译。纵观我国的语言文化发展史,其发展漫长,语言表现形式十分复杂,而应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国家又与我国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文化隔阂。活用意译,在提升翻译效率的同时,能够丰富英语文章的文化展示手段,帮助英语翻译走出“呆滞死板”的僵局,实现英文翻译的无限拓展。

在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中,译者应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行综合考量,在保障英语文本完整性的同时,使翻译后的汉语作品能够适应当前环境的阅读要求。对于一些特殊语法、词汇,译者应及时结合中西文化差异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词语顺序、增减词汇等手段完成翻译任务。相较于口译,意译对于作者的翻译水平要求更高,在保障原文结构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作品的文学价值,实现中英双语的现实互动。

(三)注重翻译的实用性,转换手法

与传统的翻译模式相对比,功能翻译对译者的综合水平要求较高。传统的翻译模式要求译者跟随文章的思路进行翻译,忽略了译者的个人意识。在过度强调文章释义的情况下,读者对于英语文本的感知更为抽象,导致英语翻译效率降低。功能翻译在要求译者保护文章原本结构的同时,依靠个人能力为英语文本注入更多内涵,在开展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结合当前的翻译要求与翻译作品调整翻译手法,在保障翻译完整性的同时完成翻译任务。

在英语翻译环节,译者应结合实际翻译要求调整翻译手段,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构建翻译框架。对于一些强调日常活动的翻译文本,如基本口语交际、日常生活交流等,这类文本往往具有较强的生活性,为了保护文章的完整结构,译者可采取口译方式,提升文本的生活气息,使读者更好的了解英语文化,降低英语译文的理解难度;对于一些较为正规的翻译文本,如文学著作、政府通告等,译者应结合汉语文化与个人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表达调整,体现英语文本的严谨精神与学术意识,在保障文章的结构性的同时,提升翻译质量。

结束语:

功能翻译是一种强调译者个人感知、注重文化转换的表达手段,在应用功能翻译开展翻译活动的过程中,译者应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综合考虑,选定尊重文章主旨、尊重作者阅读体验的翻译模式,在完成语言转换的同时,保障作品的原汁原味。

参考文献:

[1]邢慧慧.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研究[J],大学教育,2019(11):114 -116.

[2]韩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技巧[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180-181+190.

[3]杜柯含.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技巧探讨[J].才智,2019(13):217-218.

[4]夏光,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技巧[J].传播力研究,2018,2(32):237.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研究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旅游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公司研究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探析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