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实践驱动为导向教学培养模式应用初探

2020-11-28江姗姗

商情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设面广泛,但授课效果不乐观。传统授课方式主要以单一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对整体教学负面效果影响较大。本研究立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实践驱动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为主,探究《经济学基础》新的教学设计并分析应用结果。

【关键词】实践驱动 经济学基础 高职院校

一、引言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通识课,《经济学基础》开课阶段一般为大一、大二两学年,作者所在院校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经济学基础》专业必修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即大一下学期,充分体现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作用。以会计专业为例,本门课程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以数学、英语思维培养锻炼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宏观、微观市场经济,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显然,经济学基础课程学习效果显著作用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尤其是对后期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经济管理类的高职院校,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本研究基于此现状,探索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设置新的课程标准,并应用于本校2019级会计专业学生,分析新模式下的教学研究结果。

二、教学现状

在我校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经济学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经济学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学基础》课程是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本书的内容整合为一本教材,整本教材共计八个项目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部分的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并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如本校会计专业《经济学课程》是按照每周两课时、十六周教学安排,一学期共计仅三十二课时,相对其他一周四课时的专业课而言,该课程授课时间短暂,仅处于边缘化地位。显然,现阶段的教学时间安排欠合理,加重任课老师教学负担的同时,学生相应知识获取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经济学基础》课程具有典型的理论特色,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授课老9币也更多以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实践方面的课程安排较少。而作为以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本门课程目前的教学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空间不大,阻碍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课程教学方法以PPT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的大多时候,学生以被动性的“填鸭”式进行知识吸收,缺乏主动性的思考与学习,从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除此之外,本门课程基于理论特色,相较于其他课程的知识难度较大。课程内容涉及到较广的经济学知识面,大部分的经济学教材都是以模型以及数学公式等描述和分析经济学原理,作为受众体高职学生而言,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偏低,在学习过程中受挫很难有成就感和兴趣感,甚至产生抗拒或恐惧心理,造成一定的课程教学难度。如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弹性理论,涉及到高等数学中求导的计算,对于本院校以及其他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同时,本门课程在期末考核方式上比较硬化。作者所在院校现阶段对于会计专业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是以考查课定性,课程成绩是60%来自期末考试成绩和40%来自平时成绩,期末考核以课程论文为主,而平時成绩主要包括平时考勤、平时作业,整体考核方式硬化,不能突出课程的学习目标。

三、实践应用及效果分析

针对《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上述困境,本课题研究组教师成员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实践驱动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试验,主要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后作业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工作不是单方面的教学活动,既需要任课教师做好课前教学准备,也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做好正式上课前的学习准备。由于《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所覆盖的知识点以数学、英语为主,所有很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首先,《经济学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组成一个专业团队,根据自身教学经历与经验,以及探究借鉴其他学者、教师的成功方法,重新编排出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大纲,尤其突出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团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录制相关在线课程资源库,帮助学生在课下进行进一步巩固学习。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方面,以课堂派、雨课堂等网络方式发放思考题和相关辅助学习资料,方便学生接收问题和后续思考学习。

以实践驱动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的改革效果,一方面能够督促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以加平时表现分为引导,激发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提供的课前自学资料有限,学生在准确全面回答预习讨论题方面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就如何激励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整理答案积极性进行探究。

(二)课堂教学方式

以往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以传统的单一授课为主,即教师通过教材、PPT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学生整体的接收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实践为主导,以任务式为基准,将复杂难懂的经济学知识化为简单的任务项目,通过预习、案例收集与分享等方式自学掌握基本概念,以课堂随机练习与测评方式巩固重难点。

同时,在知识点的讲解方面,注重选择代表性强且难度适中的模块进行。根据作者及课题组其他成员老师多年《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授课经验可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较弱,尤其在数学公式和计算方面,理解度不够,在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两章内容中,如果所有的图形都要讲解,学生整体接收度不高,针对这一情况,后续调整过后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成本理论部分,相较于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比较简单,所以在课堂上讲解完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后,可以适当讲解这三个知识点的图形走向,帮助区分它们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后作业

关于《经济学基础》课程的作业,以往作者所在院校等的做法是常规性的练习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难度系数较大,并且课后作业往往完成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参与度,改革后,一方面,将练习题放在课堂上做,整班参与氛围浓厚,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在作业布置上提高对应面,课后作业往往需要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基于网络资源完成。如:结合某一经济学知识点,分析实事经济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

同时,关于作业收发问题,课题组成员也进行了改革。利用课堂派、雨课堂等网络APP辅助教学,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均通过此方式发送与反馈,能够最为及时全面的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也提高了作业的完成和收发、批改效率。通过课堂派、雨课堂等方式的直观数据同时可以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解答,不过多的浪费课堂时间讲解大多数同学已经消化了的知识點。

四、总结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开设有利于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思路,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组了解到,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应用以实践驱动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发现以实践驱动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的确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磊,齐冰,李乐.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中交互式教学培养模式应用初探——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3):78 -79.

[2]詹桂芬,基于0BE理念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1):215 -216.

[3]张雪芬.基于课堂革命的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国际公关,2019(10):80-81.

[4]蒋伽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37):178+180.

基金项目: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实践驱动重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与改革(项目编号:SWJWJG201908)。

作者简介:江姗姗(1994-),四川绵阳,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