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0-11-28马平平
马平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些电子设备可谓双刃剑,既便于人们使用,又易引起青少年逐渐沉迷于图片阅读,忘记以文字为主导的线性阅读,甚至会对写字习惯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阅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网络时代的到来更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现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30
文化典籍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智慧与民族自豪感。文字阅读的发展,蕴含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文学方面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炎黄子孙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阅读书籍的习惯,理应从小学阶段就被重视起来,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经济下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线性阅读是让学生记忆深刻,使之形成理性思维,更好地看待社会的一种长期学习方式,理应存在于应试教育中。
一、小学阅读存在的问题浅析
(一)应试教育忽视分数不重视阅读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新课标不断改动,学生们陷于题海战术的侧重点在考试分数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学习具体知识上。学生更关心的是自己在学校内的排名,以及自己能学到多少知识。学生盼望自己考取很高的分数,这样才能拥有一张重点高中的入场券。这样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渐渐忽略了阅读,一切以成绩为重。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作业不断增多,学业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阅读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越来越差,经常发生题目看不懂的情况。
(二)因互联网及计算机、智能设备等淡忘线性阅读
互联网信息化产业的崛起,让大量电子设备挤占了人们大量的日常空余时间。过去有鸿雁传“书”的书信,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多半是微信、QQ等社交通信软件,以及文字传输软件。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看图说话、图文时代也越来越流行,各种输入法让打字甚至语音输入成为输出文字的潮流。人们对于阅读文字的重视程度正在渐渐淡化,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在学校中。学生开始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课本和课外书,因为阅读对于成绩的提升效果变得越来越小。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阅读渐渐被学生冷落。
二、小学语文重视阅读习惯培养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传统文化是伴随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演变而来的。从原始的甲骨文,到小篆和大篆,再到繁体字、简化汉字……在小学课本中加入对文化典籍的课外阅读课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阅读课外故事中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本身就有让人静心的作用。在加强小学生书写教育的同时,应让学生在经常的阅读练习中体会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提升各科成绩。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美感,是古代人民的劳动结晶,对于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让小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兴趣为导向,以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乐于学习和阅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掘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强调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每个学生都追求自我兴趣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语文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让学生感觉到阅读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对于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要让阅读课外书籍成为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一种方法。在这个层面上,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对学生循循善诱。既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文化感,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教师要对阅读量多的学生加以表扬,让学生在阅读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愉悦,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也能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运用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一点一滴的量变,发展形成质变的。阅读能力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实际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敷衍了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要阅读一些古代文化典籍,而且要做到能理解原文大意。因此教师在制订阅读练习计划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由浅到深,由难到易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样的做法令学生更易提高阅读兴趣,也更容易享受阅读带来的充实感,进而养成不断阅读的好习惯。
(三)教师自己也要时刻注意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具有榜样的作用,教师的很多行为就像一面镜子,学生会跟着这面镜子去模仿,阅读也一样。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具备比较高的文化素养,会吸引学生模仿他的行为举止及习惯,同时也會极大地增强阅读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后,要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旧思想,彻底根除不适合的学习方法,学会并适应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在数字媒体极为发达的今天,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课堂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走出去,看一下外面的文化与新的景观。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以及不同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领略阅读的魅力,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另外,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往往都是从人的听觉出发进行学习,学习大人的语言、习惯,及说话的方式,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因此听书对于学生的阅读是有好处的,适应了人的本能,即学生一开始出入学校时的本能就是用听去学习,体会他人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多媒体播放电子书的音频以及一些著名播音员的音频资料,让学生从听中学会阅读,更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适时播放一些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例如在讲鲁迅的作品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生平介绍的音频,以及鲁迅的经典故事、经典小说的音频,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于阅读鲁迅文学作品的兴趣。
再有,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学巨著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蕴含每个民族的文化魅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著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所著的《百年孤独》,就是一部融合了很多地方文化的经典巨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部名著来了解不同于亚洲的其他民族及其他地区的文化。语文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推广一些有利于学生阅读的著作,让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体会到文学对于社会与生活的积极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善于用幻灯片的方式播放一些文学作品的剪辑,让学生更喜欢多媒体,更喜欢阅读和学习文学巨著。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中华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都有其长处和精华,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化典籍时,要学会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内部进行阅读,只有对文字真正热爱,才能让学生最有效率地完成阅读,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最好步骤。所以阅读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完成固定的阅读任务,还要在这些阅读任务中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由学生被动式阅读到学生自发主动地阅读,有兴趣地阅读,这才是阅读的最好的办法。阅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在于文字美,第二层在于阅读带来的意境美,第三层在于阅读带来的思想美。学生不仅要理解阅读的意义和阅读的内容,还要从中感受到阅读的美感,真正发自内心地阅读。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时,可以提倡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将阅读片段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叙事手法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文提供帮助。学生也可以采取阅读中获得的描写方法及记叙文写作的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通过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导,以及一定的写作方式指导,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创作出一篇完美的文章。可以说,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意义重大。
五、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读书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要在相应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如果不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学生阅读再多的书籍恐怕也是走马观花,不仅很难读进去,还浪费了课堂时间,造成阅读效率的降低。在课堂上可以举办一些独特的教学活动,例如阅读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时,可以让学生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其中某些场景,尤其要关注名著中的某些场面、人物对话和人物细节,促使学生理解作品深蕴的文化内涵。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做很多期手抄报,理解书本的意义及阅读作品中文化形象的内涵。脱离了书本的阅读具有不同于书本的文化魅力與丰富的知识面,让学生的阅读取得一些纸上或者实际中的成果,不要只是单纯地阅读而无记录,要尽量运用文字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和书写出来。有文字的输入才会有文字的输出,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小学生作文比赛的形式,让小学生在追求名次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总之,阅读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小学语文教师有善于发现和挖掘,要循循善诱、由易到难地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最基础的阅读理解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不断阅读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景辉.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10).
[2]程晶晶.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3]徐立福.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