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化学教学中的“说、读、写、画”

2020-11-28朱文茂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方程式导图书写

朱文茂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以“说、读、写、画”的形式去表达自己对于化学知识的感知与理解,进而实现将初中化学课堂学习主体转移至学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说;读;写;画;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2-0073-02

“说、读、写、画”四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说”是“写”的前提与基础,唯有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点以及化学解题思路清晰地进行表达,才能够准确、严谨地将其“写”出来;“读”则是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学生“说”“写”“画”的基础;“画”是学生思维融合、能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重要体现。

一、道出心中无限事——以“说”为基础,了解化学知识

“说”不仅是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点理解的外在表现,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化学术语进行相关知识的准确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说”的多样化拓展训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讲演、一对一阐述等形式,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于化学的见解,并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开口“说”的权利。

化学学习,不仅需要实验进行验证,更多的时候,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理论基础以及化学逻辑思维。以《原子与分子》的教学为例,在这章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微观化学世界,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微观化学的理解,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此时,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内心戏”。

学生A:通过预习,我发现微观粒子主要包括原子与分子。

学生B:在自然界中,物质通常情况下由原子与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由分子与原子共同构成。

.......

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学生对于“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一基础性理论较为了解。但是对于“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分子各个状态下间隙的大小比较”“分子是否在不断运动”等相关知识点还不够理解。基于此,我们通过“水与金属的比较”“热胀冷缩”“桂花飘香”等实例展开相关知识点的教学,通过这些实例营造浓浓的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很快,学生越说越兴奋,越说越主动,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在固体中间隙最小,在气体中间隙最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通过学生的“说”,我们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分子与原子”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够以此为基础,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读出书中黄金屋——以“读”为助力,深化化学学习

“读”作为一种主动学习技巧,不但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的自学提供有效保证。初中化学教材包含各种类型的教案,既有辅助学生理解的化学导学案,也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化学实验微课,这些学习资源的存在都为学生的“读”提供了丰富的教材。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前期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不能理解或者理解困难的部分记录下来,后期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并引导学生利用双色笔、特殊标记符号等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关键词、重要语句,以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注。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学中,就可以在实验教学之前,先预留时间供学生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的注意点等,并进行标注。在学生“读”完相关内容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有的学生在阅读“二氧化碳生成方程式”的过程中提出疑问:是否可以将碳酸钙改为碳酸钠?盐酸是否能够用硫酸替代?有的学生在阅读气体验纯环节提出:如何去除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气体?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教师的讲解更具针对性,也给学生的课堂学习指明了方向。在后续的实验观察与学习中,学生很快便明白了碳酸钙与盐酸在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的明显优势,并通过对二氧化碳以及盐酸性质的了解,学会了二氧化碳气体的除杂及干燥过程。如此教学,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读”有效培养了学生思考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写下深远曲中意——以“写”为媒介,实现化学表达

书写化学相关知识点,不僅是落实化学考试的重要方式,还是提高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与其他课程的文字书写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只有在考试、解题过程中,准确无误地将这些内容进行书写,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化学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规范书写,促进学生学会用化学专业术语来进行书面表达。

例如,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精准地书写化学符号以及化学方程式,可以将课堂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的四线格进行化学符号的书写练习;第二模块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组成,并进行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第一模块: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的四线格进行化学符号的书写练习,如写出下列化学符号,并熟记。

通过四线格的书写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化学元素的大小写和位置关系,并能够有效规避学生将一氧化碳“CO”误写成金属“Co”等。

第二模块: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组成,并进行方程式的书写训练。在这一模块的书写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组成以及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如“+”表示“和”、“=”表示“生成”、“↑”表示“气体生成”、“↓”表示“沉淀生成”、“△”表示“加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方程式等号左右两边的质量守恒。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不应该是“P+O2[点燃]P2O5”,而应该是“4P+5O2[点燃]2P2O5 ”。

四、画下书中颜如玉——以“画”为杠杆,突破化学学习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点进行“绘画”,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与其他课程相比,学生在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由于缺少系统的化学知识作为学前支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感到知识点繁杂与琐碎,就如同一盘散沙,不知道从何学起。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作为素材,画出思维导图,实现自我学习的创新与突破。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将知识点进行链接,提高了自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画化学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课,就可以在讲解结束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如图1)。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切入点会有所不同。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的切入点为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结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方面的差异,主要采用文字的方式进行阐述,也有学生采用图片的形式。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在表述时,切入点选择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的物质性质的差异等。不管是哪一个切入点、哪一种形式,只要画清楚物质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导图一一进行展示,再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

作为处于课程改革关键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对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还要不忘初心,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说、读、写、画”,逐步将化学课堂还给学生。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化学教学原点的回归,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尽绵薄之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飞.谈化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8):55-56.

[2]  胡燁丽,包朝龙.凸显主体 强化引导:以苏教版“化学反应的方向”说课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Z1):24-27.

[3]  阮思樵.例说化学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5(23):65-67.

[4]  吴霞.化学教学中的新视点:批判性思维[J].中学化学,2015(2):1-2.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方程式导图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烃思维导图
用什么书写呢?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挑战一级方程式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教养方程式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