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28陈嘉俊赵冰文相儿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1期
关键词:PDCA循环法管理效果风险管理

陈嘉俊 赵冰 文相儿

[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PDCA循环法在医院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管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实验室样本资料10 829份;再随机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该院研究的实验室样本资料10 829份,并给予PDCA循环风险管理。对比分析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样本不合格率。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前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显著高于PDCA循环法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果,促进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值得推广采用。

[關键词] PDCA循环法;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7(c)-0040-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ycle Method in Risk Manage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

CHEN Jia-jun, ZHAO Bing, WEN Xiang-er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Songgang People's Hospital,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management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in hospital laboratory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Randomly select 10 829 laboratory sample data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that the hospital did not implement PDCA cycle management; then randomly select 10 829 laboratory sample data from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and give PDCA cycle risk manage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ample failure 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method. Results The failure rate of laboratory sample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metho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PDCA cycle method used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ect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dopting.

[Key words] PDCA cycle method; Medical laboratory; Risk management; Management effect

当下在我国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一直在完善中,若要做好组织内安全管理工作,控制风险发生,改善工作效果,则需增强科学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管理工作[1]。风险管理即为在识别、分析、评价风险的过程中,采用合理、可行的方式对风险加以防范与控制,进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的一种管理方式[2]。在实验室检验的全过程中,每项环节均存在影响结果质量的风险[3-4]。由此看来,积极开展实验室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降低实验室质量风险,并将其维持在可接受水平上。该研究分析了该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研究的10 829份和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10 829份实验室样本资料,以探究PDCA循环法在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随机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实验室样本资料10 829份;再随机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该院研究的实验室样本资料10 829份,并给予PDCA循环风险管理,对两个时间段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部分。其中计划即为明确需实现的目标或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做即为经设计和布局使其运作,能够达到计划中的相关目标;检查即为对计划工作的整体实施,评估实行结果,明确改进问题,确定计划实施后果,提出改进方式;处理即为在了解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成功工作经验,与此同时确立新标准目标,对失败计划加以高度重视,仔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将这一次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带到下个PDCA循环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实验室样本不合格情况,并计算不合格率,并分析导致样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前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0.25%, PDCA循环法实施后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0.05%,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分析得知导致实验室风险管理工作中样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样本量较少、样本凝固、样本污染、脂血、溶血、条形码重复、信息错误等。

3  讨论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为动态管理流程中的一步骤。也就是说当住院急诊检验量突然变多时,需在一特定是检验将急诊样本送检,这样将会大大加重风险的厉害程度并促进新风险的产生。

①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在确认风险的过程中,需提前了解实验室检测流程的现状,并作出流程图。其中流程图应体现出实验室风险、外部人员风险以及物品风险。整理并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学等方式具体评估风险[5]。确定风险目标,观察具体的数据情况,确定风险控制目标,在实验室管理层认同的前提下,目标设定中考虑到成本、时间等因素。收集数据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其包括医师申请与护士采集—护士采集与运送—运送与实验室接收—实验室接收与报告。

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根据因果图、鱼骨图等相关资料识别风险因素,分辨出存在的管理风险因素及其影响范围,并对能够解决的风险因素与在控制期待解决的因素进行区分[6]。

③风险影响的主要原因。仔细辨别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分辨出对实验室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其中有住院急诊检验C时最低TAT合格率,其原因可在与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参与培训、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以及护理人员对急救流程不熟悉[7-10]。该研究中风险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样本量较少、样本凝固、样本污染、脂血、溶血、条形码重复、信息错误等。

④确定处理方式,制定行动计划。确定执行力的管理在于计划、措施。经5W1H方式构建具备可操作性与有效行动计划,该方式具体可包括:why—为什么制定计划,what—计划目标是什么,where—实施计划地点,who—谁来完成计划以及how—怎样完成计划[11-13]。

⑤开展行动计划,降低计划风险,找到适宜的评估时间,进行护理人员培训工作,以根据方案进行控制风险活动。在风险控制期间若出现异常则需及时处理,并详尽记录相关数据[14]。采用甘特图等表示活动时间与具体步骤,对风险控制计划实时反馈,完善每一項样本的运送流程,做好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记录各项实施数据。

⑥评估计划实施效果。在了解量化指标的基础上,针对性、全面性评估风险管理计划实施效果,再观察现实与预期的差距。当出现风险时,及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以确保其在可接受范围内。当无效果或未能满足预期时继续执行第四步,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在此计划风险管理控制方式[15]。

⑦标准化实施流程。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步骤确定后,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参与培训,采用标准化风险管理办法,确定新型目标及相关标准,待到下一次PDCA循环流程中。

⑧后续PDCA循环应用改进风险控制流程办法。应用操作期间需着重注意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等到新循环中转入,并且作为实施PDCA的P目标[16]。通过完备的流程开展住院急诊检验TAT风险管理,全体护理人员在遵守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还应适当地进行调整,并将其作为开展PDCA循环的P目标。该研究PDCA循环法实施后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0.05%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实验室风险管理期间,所有PDCA循环中均存在新目标与新内容,并不是反复出现的,能够将全部循环问题解决掉。实验室风险管理存在螺旋上升的风险,因此改进管理体系工作需不间断进行。PDCA循环法中计划、做、检查与评估各项工作是相互联系,彼此内在衔接的,一些PDCA循环中计划与执行、执行与检查、检查和总结或总结与改进等为一个循环交叉的工作[17-18]。实验室风险管理在完成上述工作后能够有效控制循环。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提高实验室风险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并能够持续改进管理质量,值得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  黄馨瑶,李雪玉,赵文静,等.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标准化风险管理体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9(10).:144-146.

[2]  Karada?觧 C,Demirel NN.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the pre-analytical process in a public health laboratory with quality indicators-based risk management[J].Clin Chem Lab Med,2019,57(10):1530-1538.

[3]  吴宏进,张婕,王利波,等.PDCA循环模式在医学科研型研究生生物安全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9):865-870.

[4]  Jairaman J,Sakiman Z,Li LS.Sunway Medical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Plans Based on Six Sigma, Risk Management and Uncertainty[J].Clin Lab Med,2017,37(1):163-176.

[5]  兰建芸,周云英,刘美英,等.PDCA循环在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9):149-151.

[6]  张宁.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6):266-267.

[7]  徐群,黄雀兰,李伶,等.PDCA循环管理在重症监护中心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 13(8):107-108.

[8]  胡林莉.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J].航空航天醫学杂志,2019,15(2):233-235.

[9]  Abney-Roberts SE. FOCUS-PDCA: One Hospital's Initiative to Improve HIV Testing Rates in Pregnant Women[J].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2011,40(s1):S38-S39.

[10]  庄梅琳.PDCA循环在实验室管理的应用-以显微镜使用为例[J].健康之路,2018,11(4):1670-1671.

[11]  张志亮,孙艳,邹翔.基于PDCA循环法的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11(5):249-251.

[12]  刘湘萍.PDCA循环管理法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37(47):2031-2033.

[13]  戴丽君.分析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5(12):67-68.

[14]  王金明,陈永韶,何暖坚,等.PDCA循环在医院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1):3242.

[15]  赵红梅.论运用PDCA循环理论促进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J].神州,2019,16(9):268.

[16]  高洪涛.评价PDCA循环法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效果[J].药品评价,2019,14(3):51-53.

[17]  唐文森.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效果探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26(5):4-6.

[18]  张澍赫.PDCA循环管理对病案质量及医疗差错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18(14):57-59.

(收稿日期:2020-04-25)

[作者简介] 陈嘉俊(1987-),男,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医学。

猜你喜欢

PDCA循环法管理效果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