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指导,别让支架缺位

2020-11-28葛艳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习作指导

葛艳

【摘 要】 作文教学需要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向着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层面迈进,因此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支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认知体验,明晰写作的思路,指明言语表达的内在方向。

【关键词】 习作指导;遴选素材;习作支架

作文教学需要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向着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层面迈进,因此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支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认知体验,明晰写作的思路,指明言语表达的内在方向。教师可以紧扣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从选材、布局等不同维度搭建思维框架,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人生长。笔者就以部编版五下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一主题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依托教材素材,借助支架遴选素材

文本的创作要以立意为本,立意与写作目的联通,决定了写作诸多要素的考量,其中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就与作者最原始的立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这个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文本写作的立足点就在于“我长大了”,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长大”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有具体的情境可以认识,主题中的“长大”指向于心智的成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从文本内容入手,观照生活中的认知实际,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寻找到自己在常态生活中精神成长某一维度下的情感体验,并相机寻找到生活中的典型素材。

鉴于此,教师明确了素材选择的三个核心维度:其一,素材要能贴合让自己瞬间顿悟的特点;其二,能真正触动人在精神和心智上的发展;其三,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如何让学生将思维伸向广阔的生活,并寻找到合适的素材呢?教师可以尝试将教材中所提供的三个素材范例与支架的搭建整合起来,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素材1,在妈妈生日那天切蛋糕时,看到了妈妈眼角的皱纹,懂得了应该体贴妈妈;其次,关注素材2,从爷爷起早贪黑为了给自己买球鞋,觉得球鞋沉甸甸的,让学生关注从中能读懂什么;最后,借助前面两个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实践思考,把握、捕捉自己生活中的“长大”内涵点。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积极紧扣本次习作的主题内涵,借助教材中所罗列的素材,搭建了认知性的框架,为学生选择最精准、最典型的素材奠定了基础。

二、依托范例素材,借助支架谋篇布局

对五年级学生而言,无论是阅读还是习作,都应该胸怀整体,对所选择的素材进行整合处理,通过罗列提纲,形成文本表达的内在思路。

从这个单元习作类型以及所提供的精读文本的范例来看,习作整体的谋篇需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模仿课文《梅花魂》《月是故乡明》中直接点题、首尾呼应的构篇方式,将其迁移运用到这篇习作中来。其二,如果是叙事性素材,则需要明晰事件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现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做到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如何才能从整体意识出发,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构思呢?教师可以一篇例文作为支架,引导学生关注例文的开头与结尾,探寻例文与单元精读类文本的相同点,再次感受首尾呼应与点题揭示中心这种结构模式所形成的表达作用。其三,教师组织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将这篇习作例文的结构框架抽离出来,充分关注“中心着力点”“开头结尾”和“素材叙事的发展点”,提取文本中的核心信息,并组织学生依照这样的思路和模式,构思出自己内心意识之中的框架,引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谋篇布局时,就可以习作例文为支架,找准习作例文与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迁移运用中,撰写习作指导思路。

三、依托课文素材,借助支架积累方法

在这篇习作中,编者要求将自己成长的瞬间写出来,凸顯这个单元语文要素“将一件事情的重点写清楚”。这既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习作的难点所在,教师就需要借助单元中的名家名篇,为学生搭建片段描写的支架,解构写作方法和言语形式,找到言语表达的内在秘钥。比如要将事件表达清楚,就需要设置描述性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课文《月是故乡明》中寻找典型的范例语段,找准事情在发展和细节中所呈现出来的关键信息,分别从“起”“承”“转”“合”的角度入手,洞察作者推进情节、刻画细节时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好这个支架,利用教材中的素材1尝试实践。中心是懂得体贴、懂得感恩;“起”是看到妈妈的白发,“承”是想到妈妈在常态生活中对我的悉心付出,“转”是我应该懂得母亲的辛劳并回报自己的母亲;“合”是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懂得感恩了。

在确定了习作写作的场景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将习作设置成为发现现象—陷入回忆—深受感动—懂得感恩的框架,并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进行细致化描写,将事件的叙述与情感进行融通,从而处理好习作中最重要的语段。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充分运用了重点语段的范写支架,从单元课文中习得了写作方法,巧妙地推动了核心要素的落实。

不同类型的支架,为学生言语实践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撑,分别指向了素材选择、思路确定、写作方法的角度,引领学生厘清了本次习作的基本思路。

猜你喜欢

习作指导
信息技术在习作指导中的作用
让写作与生活同步
阅读教学中落实第三学段写景习作指导例谈
“记录生活”习作指导课教学实录及评点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指导的路径探究
谈基于学生本位的习作指导
链接课内外,实现读与写的无缝对接
解析习作“精准知识”教学的肯綮
让孩子轻松习作
关注习作指导过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