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指导的路径探究
2017-02-28李琇琪
李琇琪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条件,而其中学生学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习作指导的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习作指导
小学生在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写作,首先由最基本的看图说话为起点,根据图中的主要内容,展开想象,描绘图画中的主要内容。随着年级的增加,然后开始学习正式的写作规范,写作的字数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上升。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小学生对待写作存在厌恶之心,不想动笔写,也不知道从何写起,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关注学生,注重引导
探究学生厌恶写作的主要原因,是不会写,不知道如何开始。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问题,追其根本,然后再“对症下药”。既然学生不知如何写作,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开始写起。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生活,然后可以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对发生事情所产生的感想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持续不断地练习,才能让学生取消抵触感,从而帮助学生迈出写作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用成绩评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但是要坚决抵制以考试成绩来评价优等生与差等生,避免过多地把考试结果当作衡量学生的标准。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注重语文写作的指导过程与方法,教师的指导在学生成长的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能够做到有效指导,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老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明确写作目标,丰富写作形式,优化写作流程,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写作的指导任务。
二、重视修改,反复提高
一篇好的作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不断地反复修改而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修改并指导的过程。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的通病就是布置给学生写作的任务,但是等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并不能进行写作修改与指导,不能及时指出学生写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因此,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作文的反复修改,帮助学生改掉不通顺的语句或者是词语搭配不恰当的地方,有效地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本的重要资源,将课文作为优秀作文的范例,给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作者是如何对鸟的生存环境进行详细描写的,从而提炼出优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小学生,同时又加强学生对文章写作的理解,这不失为一举两得。除此之外,黑格尔曾经说:“熟知不等于真知。”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对熟记于心的课文去追求一种不熟悉的情境,只有在比较陌生的环境下,才会开发我们的潜力,容易获得创新的思考结果。
三、运用仿寫技巧,提升学生学习对策
小学生仿写文章,能够提高小学生整体的写作素养,在仿写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段落的掌握能力,及其对语法的合理运用。例如:看那,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变成了乖巧的小白兔;一会儿变成了威武的龙;一会儿又变成了凶狠的狼……白云真是太神奇了啊。根据这个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排比句,引导学生想象白云还能变化成什么,例如,像娇羞的姑娘、美丽的宫殿、高高的铁塔、变换颜色的小龙等各种事物,从而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帮助自愿参与写作。再例如:“春天的暖风吹过,留下了花开的甜蜜;夏天的细雨润过,留下了绿叶的清凉;秋天的红枫飘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冬天的雪花飘过,留下了纯洁的宁静。”通过这样的句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对句子进行宁静基本的分析,比如春夏秋冬分别与暖风、花开、细雨、绿叶、红枫、成果、雪花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阐述,使学生首先能够理解这样的句子中包含的逻辑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对仿写中的事物进行关系排列,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段落与句子之间的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小学生写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只有以学生为本,大量的文章阅读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多加练习为关键,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修改,反复提高,运用仿写技巧,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随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点滴的写作练习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常建萍.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青海教育,2016(Z1):32-33.
[2]杜杰晓.让小学生下笔如有神,合理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1):132.
编辑 温雪莲